如何有效的讀書,該選擇什麼類型書閱讀?

從前我一直覺得讀書會帶來很多益處,但奈何我從小懶惰貪玩,以至於到現在除了上學課本沒讀過幾本書。大學來我開始嘗試讀書,找過一些名著閱讀(百年孤獨,悲慘世界,蘇菲世界等等),這些讀起來真是讓我消磨了不少耐心,並且我覺得就算我在一直堅持下去也並會帶來什麼收益,即使有的話也浪費了很多時間。這樣漫無目的的看書好像只會讓我對世界和人生有新的理解,這並不應該是我這個年齡思考的,所以我希望哪位讀書方面的專家給我講解我的疑惑,該如何讀書,該從何下手


什麼叫「不應該你這個年齡思考」的……

如果你注重讀書的功利性,那好辦,先把目標定下來,你是要應試,要學習技能,還是要做別的什麼事情,然後有真針對性的閱讀,最後達到你想要的目的,就完事了。

如果你不是這麼功利的話,那我建議你和看書比較多的朋友聊一聊。聽聽他們分別在讀什麼,有沒有什麼書會一下子吸引住你。不是說公認的名著就適合每個人拿來入門。自己能理解的,和自己的思考過的問題有共鳴的,入手更合適。找到一本,就能遷出一類,你會有想讀這些書的願望,然後進而牽連出更廣大的書單子。

最後,沒有說到了什麼年齡才能解鎖什麼書單。個體的全面發展是一項終身事業。讀書的時候不要單方面把書中的內容吃下去,而要思考,要把不同書籍的內容和自己的認知放在一起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對自己的塑造。而不是被書本上的內容牽著鼻子走。


關於你的這個問題,問的太籠統,如何讀書?這已經是個涉及面極廣的話題了,就像你問一個肌肉猛男如何健身一樣。如何健身,要看你的目標是什麼,要變瘦,還是增肌,還是塑型等等,有了具體目標才有了接下里的計劃。再回到讀書,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是要增長知識還是培養自身的文學素養,還是其他什麼用途等等。但從你的文字里我覺得你的目標應該是提升文學素養吧。

首先,你對閱讀就有一些誤解。經常閱讀的人,確實能再某些方面帶來一些巨大的改變,比如氣質啊,說話方式等,但是前提是經常y這個詞。你如何定義這個詞?幾個月?一年?還是2年?而且你認為的經常是有經常?一個月一本還是很多本?我想要表達的呢就是不是閱讀就能改變你什麼,而是閱讀可能會改變你什麼。換一種心態去閱讀,無欲無求,回報可能更大,閱讀效果可能更好。所以在你說到漫無目的的看書其實並沒什麼壞處,閱讀文學名著,就該帶著仰慕的心態,將自己代入到書中去,享受文學大師創造的世界,不需要得到什麼,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就是對大師作品最好的回報,而此時,你收穫得遠遠比你一心想要得到的多得多,它們會潛移默化的藏在你的骨子裡,只是你感受不到罷了。當然,這已經是很好的一種讀書狀態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讀完書,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如果你夠投入,一定是有很多感悟的。以後,當你翻開你寫的這些內容,你會驚訝的發現,你的思維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總之,閱讀是一件愜意的事情,也是在普通不過的一件事,和你做其他事一樣,只要用心去做,必定有它的收穫。好好享受這個過程,在閱讀中感知自我,感知美好,然後熱愛這個世界!


讀書這種事情,最忌諱「人云亦云」,我一直認為,讀書就怕你不知道為什麼去讀,楊絳先生說過:讀書的意義應該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所以,讀書之前,你應該要明白你需要怎麼樣的生活。

我認為,書籍無非粗略的可以分為這麼幾種類型:情感型、技術型、百科型。所謂情感型,就是為你塑造價值觀,指引你去選擇一條合適的人生道路,能在其中讓你找尋生活影子的一類書籍(比如名著、情感期刊等等);技術型呢,就是工匠硬貨,上到科學技術,下到揉面做飯;而百科型,就是足不出戶便可以讓你遊覽世界,拓寬視野,探尋生命真諦的那種。

當你真正了解清楚自己是在人生旅途中迷茫而找不到出路,還是想要掌握獨門絕技、發揚工匠精神、做領域的尖端者,還是想豐富思維開拓視野體驗大千世界的絢爛美好,再去選擇讀什麼書,有什麼所得,過怎樣的生活,這才是讀書的意義。


我一直相信一句話叫做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培養出來的。書這種東西只要是作者寫出來想傳達某些信息的東西,無論它傳達的是價值觀、世界觀,或者只是對某件小事的反思,只要它關照於現實,反應於書本那對我們來說就算得上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

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任務性、機械性地將讀書這件事變成一種日常作業,而是從培養興趣入手,讀一些自己能看懂並且感興趣的書,由淺及深。當你的閱讀量、積累量上升到一定程度時你就會養成閱讀的習慣,並且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書。

總之,我的建議是從培養興趣到養成習慣,而不是功利性的讀書,當書讀到一定程度時它的好處會自然顯現出來,即所謂的「我不求道,道自來矣」。不論是小說還是紀實,適合自己才最重要,謝謝。


我和題主正相反,我小時候很喜歡讀書,到了大學反而讀書的時候少了。

我喜歡讀書的時候就是因為我喜歡讀書,喜歡書中的那些人的故事和神奇經歷,當我想從書中學些什麼的時候我可能已經失去了讀書的耐心。

易中天老師寫過一篇文章,說在文革這個讀書可能要被殺頭的年代為什麼還有一批人堅持不懈的讀書,他們讀書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嗎?顯然不是,他們讀書就是追隨自己的興趣。

有效的讀書這個說法如果能放棄那就不會感覺很耗費時間了,如果真的想很快學到點什麼有用的東西,讀一些名著並不是一個好辦法。書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你沉迷故事情節的時候收穫到的不只是故事情節。

題主可以在看書時看些自己感興趣的,在好書里挑一些合自己口味的去讀,不要強迫自己去讀一本現在可能不適合自己書,相信你在讀書的口味上也會越來越重。(比如我以前看不下去的散文,現在反而喜歡起來了)


推薦閱讀:

王寶強婚變引發的思考
羈押必要性審查的適用現狀及完善思考
憋著一泡尿等車和憋著一泡尿坐車,哪個更難受?
栝蔞薤白白酒湯, 治心絞痛引發的思考!
《佛陀傳》總複習(共二十道思考題)

TAG:閱讀 | 學習 | 時間管理 | 思考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