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五月天演唱會第14年,終於在鳥巢第一次暴風哭泣

看五月天演唱會第14年,終於在鳥巢第一次暴風哭泣

來自專欄查搖羅漢鄒小櫻54 人贊了文章

1

在這之前,想著是:算了吧,都看過這麼多回了,一隻手都數不過來,就,不看了吧。

但不巧又看到Alice在微博上寫的:

這是一封邀請函:

『to 海另一邊的友人

如果有能力再一次夏日狂歡的話,

就請盡可能的前往吧。

尤其是最終返場。

from 你的友人 我。』

今晚常州歌單出來,第一次拿掉了少年,換上盛夏……我突然真正的意識到,九專十代巡即將進入尾聲,老闆們試著再調動歌單,除了給返場觀眾驚喜之外,他們又要透過歌單,對觀眾說些什麼呢?

這讓我想起大船原先預定的尾聲,團長曾經說過的那些話,以及接續幾場JRI、JLI主唱在演唱會尾聲的talking……

嘿、朋友,你聽見了嗎?

好的演出文案,莫過於此。

於是,中年櫻拖著他一年比一年更糟糕的身體,和櫻太一起,再次踏上了鳥巢的奇幻漂流。


2

鳥巢,真的太大太大了。

和此前經歷過的廣州、深圳、上海相比,鳥巢確是《人生無限公司》的最佳舞台。這次的位置很靠前,視野幾乎被主舞台和兩側延展部分撐破,因為實在看過挺多回,對主視覺也頗為熟悉,這番在鳥巢倒可輕鬆地打量著除中間舞台外的其他部分。如串場影片里,在「搖滾萬歲」唱片行中,眾人嬉鬧的情景,兩側屏幕有不同視角的延展;《I will Carry U》里烈焰燃燒的城堡、有點像《聖鬥士星矢》黃金十二宮裡的景深細節;在《知足》等歌曲中投射到鳥巢兩側看台頂上的光影飛絮;《我不願讓你一個人》里那棵「生命之樹「生長的狀態;《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阿信身後那縷象徵靈魂的煙霧之逼真效果……以及許多此前未覺察之處,心生感嘆:《人生無限公司》不愧是華人流行音樂史上最傑出的演唱會,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都經得起反覆推敲。


3

一年半前,首次看到這一套巡演時,為五月天所營造的沉浸感所撼,並驚訝於整台巡演的宏大敘事能力。當時我也有提出擔憂:如果說《成名在望》、《崩壞》、《黑暗騎士》、《少年他的奇幻漂流》所串聯起來的部分,是演唱會上最令人窒息的時刻,但隨著後來的二刷、三刷,其衝擊力一定會有所下降。果不然,後來再看時,五月天的「臨暗時刻」已很難再如初見時打動我,去年的上海站,幾乎整場都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當一切變得趨於流程化時,對觀眾來說,同樣也是考驗。

其實在今年的鳥巢,也體現得非常明顯。Mayday Avengers 登場的那一段,以前那些把全場笑得發抖的部分,像冠佑調戲瑪莎的尖莎嘴、冠佑自個兒的老柴《天鵝湖》,台下觀眾已基本無反應;以前阿信很帥氣的登場畫面,所引發的現場尖叫,現在也難覓聲影了;就連那個「神經病」的破屏互動環節,你也能感覺到大家也僅是禮貌性地喊了一下。真的,自己人,就都別客氣了。

和我對上一次、去年12月看的上海站相比,在舞美維持不變的情況下,歌單做了不少調整。如《超人》被換成了《星空》,原本是從《入陣曲》急轉而下的英雄落寞的情緒變得沒有那麼down,頂多就是惆悵;《黑暗騎士》、《少年他的奇幻漂流》被一起抽掉,《少年他》標誌性的小船斗怒濤的舞美,用在了《盛夏光年》身上,除了讓人想起上一代巡演《諾亞方舟》的觸感,也再度收斂了這台演唱會的無力感;至於《I Will Carry U》則是毫無違和地替換了《將軍令》,確如Alice所說,在為《王者榮耀》寫這首歌時,阿信確實是用美漫+復仇者聯盟的方式去代入的,放在這裡真的很恰當。哦對了,之前《什麼歌》發布時,我說這首歌是五月天回眸十年前《笑忘歌》之歲月的形狀,果真它也頂替了原本《笑忘歌》的位置,《戀愛ing》則擠掉了多愁善感的《好好》,和繼續保留的《乾杯》一起,組成了中段以怪獸一把木吉他+石頭一把電吉他的五人重回師大附中吉他社之環節。

所以,整個《人生無限公司》鳥巢終極版,呈現的是一種同學會的歡樂氛圍。就連《人生海海》,原本在這套巡演當中是起到藍色潮汐寬慰作用的,好像現在也沒它什麼事了。

做人,最緊要就是開心嘛。都到這個時候了,還老關心「有沒有一種改變,有沒有一次壯烈」幹啥呢。


4

然而,我錯了。

就在我以為今夜的歡樂KTV就要走到尾聲時,在Encore環節,沒有一點點防備,我遭到了小行星級別的撞擊。

加班的第一首,是《終於結束的起點》。

終於結束的起點

終於寫下句點

終於我們告別

終於我們又回到原點

歲歲年年

卻要在今天

頭也不回的告別昨天

奔向明天

不回頭

不眷戀的明天

忽然我發現自己嘴角是鹹的。今年份的同學會,就要散場了。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每一次的相聚,每一次的告別,都是死去一點點。那樣咬牙切齒地告訴自己要不回頭、不眷戀,可試問,誰又能不留戀人間呢?

然後到了《轉眼》。

初代的《轉眼》,舞美是浩瀚的宇宙、星辰、大海。如今,把抽象換成具象,以類《飛屋環遊記》+《乾杯》式的人生快鏡作為呈現方式,用紙片人風味又疊加黏土動畫質感的影像風格,五月天終於把普通人的自傳做成了立體書(Pop-Up Book),從天真爛漫的少年,到無法翻越的中年,展現人生的必由章節。

圖片來自youtube飯拍

這些年,我變得越來越暴躁,越來越渺小了;抬起頭,彈吉他的不再酷了,連Gibson(就是怪獸老愛彈的那款琴)都快要倒閉了,唱片行則更成了博物館了。太太這天從博物館出來,忽然飛來橫禍,下一頁便是「回憶如窗,冷淚盈眶,風景模糊如天堂」,一側的丈夫,「孤單的大床,誰貼近我臉龐」。眼看這一頁又將被合上,忽地丈夫從椅子上彈起,用單薄的身軀去抵擋不由分說的明天。不是說頭也不回地告別昨天的嗎?現在又是為何?

我心頭一緊:很多時候,人生,是不能翻篇。

凄美的鋼琴也在此刻轉而咆哮,轉入鼓樂齊鳴的副歌:

有沒有人 也笑憶過往

跌跌撞撞 當時的蠢樣

最平凡日子 最卑微夢想

何時才發現 最值得珍藏

有沒有人 告訴我真相

時間就是 最巨大的謊

以為的日常 原來是無常

生命的具象 原來 只是 幻象

從副歌的第一個重拍開始,我開始爆哭起來。這是從十四年前起,自第一次在台下看著五月天,我唯一的一次失控。我總覺得,在演唱會上哭是很作的事,不過就是打卡式的自我滿足。可是,當這顆小行星和我的地球迎面撞擊的時候,我並沒有選擇餘地。只見巨大的衝擊波,引發的巨型海嘯,吞噬一切。我像被捲入無數飛竄的碎石和流彈中,如果用高速粒子相機對著我,也許能拍到我身體的分崩離析。恍惚之間,只記得影片里又回到了生命的最初,男孩和女孩相遇,在微笑中,化作風中的塵埃。

我手忙腳亂地從隨身帆布袋裡抽著紙巾,足足用了五張才把鼻涕擦掉。人生如夢,幻樂一場。就是這樣。

隨後的《彩虹》是有一陣子沒聽到了,出現在此刻,忽然被賦予了一種虛無主義。

你的愛就像彩虹 雨後的天空

絢爛卻教人迷惑 藍綠黃紅

你的愛就像彩虹 我張開了手

卻只能抱住風

和《轉眼》一樣,結局都是在風中飛散。那些愛過的,唱過的,是不是到頭來不過一場巨大的謊呢?

再到《突然好想你》。作為近年演唱會場場必唱的曲目——《溫柔》什麼的不一定是每場都唱的,《突然好想你》卻是必唱,我其實並不喜歡、甚至延誤這首歌。它對於歌迷太過具有服務性了,五月天對這首歌的拿捏也接近本能的條件反射,它的傳播力度加強了很多人對五月天的偏見,可是,當它忽然出現在這裡的時候,好像除了承擔情歌KTV的價值,還隱約地傳遞出非情歌的意義:

我們那麼甜 那麼美

那麼相信 那麼瘋 那麼熱烈的曾經

為何我們 還是要奔向各自的幸福

和遺憾中老去

我突然覺得,《突然好想你》除了是唱給觸不到的戀人的,也可以是詩人唱給棄守的邊疆的,也可以是解甲歸田的偶像唱給歌迷的,也可以是今天唱給昨天的。很快,這十萬人的鳥巢又會安靜下來,然後會有人來,人再去,又再來,終歸還是要去的。最後的一場演唱會,它一定開在腦海里,那裡有同樣艱難的航程,同樣的星星。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喜歡星星呢?想起了雷蒙德·卡佛的短詩:

天空中燃燒的洞。正變成灰燼,是的。

但沒什麼,它們應該那樣。

那些光亮我們叫作星星。

燃燒了一會兒,然後死去。

我很固執。希望

現在已是明天。

——《明天》

人生無限,平安到達,就是偉大。


推薦閱讀:

TAG:演唱會 | 音樂 | 五月天樂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