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比丘記事:放下原來指的是這個

比丘記事:放下原來指的是這個

29 人贊了文章

14、

寺廟裡的大雄寶殿,還有一個名字,叫洗心池,是修行人洗心革面的地方,改變生命方向的地方。

這是引領師告訴我們的。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很愛說謊,常常挨打,但就是嘴硬,錯了,怕受罰,就說謊,企圖逃避掉可能產生的後果,即便被大人識破了,也不肯承認。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遇到父母哪一次較真了,不依不饒的時候,就被暴打,打到那個地步,都不肯認帳,一直到實在是這個肉身扛不住了,在哇地一聲大哭出來,說,我錯了,我改。

然後父母會松下一口氣,吼一聲,早承認,不就沒事了。

這才算完事。

不只我這樣,成年後,我見過好些孩子都有類似這樣的問題。有的非常邪門,比如有一個孩子,喜歡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拿別人的東西,讓父母非常生氣,使了種種方法,想讓他認錯然後改正,乃至於軟硬兼施,而且人、物具在,但他就說自己沒拿,或者反覆編種種的託詞,來為自己開脫。後來,母親氣急了,用針扎他的手,他也不認。

到後來,父母都急眼了,使用所能想到的各種手段折騰了半夜,都沒搞定這個孩子。最後,父親豁出去了,硬的不行,來軟的,甜言蜜語地哄了孩子一夜,意思就是說,你只要認了,什麼事就都沒有了。

到了天亮,這個孩子畢竟沒有成人的心計多,吐了口。結果,被他父親狠狠地暴打了一頓,打的一塌糊塗。

可以想像,這個孩子成年後會遇到多少的麻煩,以及他的父母。

人啊,真是沒辦法。

我自己,沒出家前,何嘗不也是這樣,得理不饒人,無理攪三分。別人指出自己的問題和缺點,第一反應就是為自己辯解,想方設法告訴別人,我這個人還是不錯的,不是象你說的那樣。而且,這樣的心理習慣,就導致自己不光愛說謊,而且還愛吹噓自己,說大話,言行舉止都莫名其妙地荒唐。

過去,我就是這樣活著的。所以,活的很差勁。經論里講的「顛倒夢想」非常貼切。

直到出了家,有心要改,但是,真改起來,確實是要花一些功夫的。

在戒場上,我很希望能夠借用戒場中種種的手段,突擊地修改一下自己這方面的毛病。受戒出發之前,寺里有個比丘法師給我們開示,說的大白話,他說,做錯了,就老老實實地認罪。

現在看,這句話太經典了。

我師父也講,認錯的當下,就是解脫。

可是,人,認個錯,牽涉到很深刻的宗教問題,不是說通道理就能搞定的,他關係到人與生俱來對「我」的執著。

我們用所有掌握的知識、經驗、財富、思維等等來維護這個「我」,而實際上,佛教告訴我們「無我」,就是沒有我。

我師父老是跟我講,無我。

而且不是把「我」弄沒了,而是根本就沒有,當體即空。

這個真理實在是太那什麼了,原來,我們一輩子就是為了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幻影而奮鬥,而捍衛,而鬥爭,而忙碌,而裝蒜,而喜怒哀樂,而生死。

在戒場上,我想在這方面就點突破和體悟,就暗下決心,如果因為犯錯被引禮師責罰,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心,不起波瀾,不起情緒,不要辯解,老實受罰,如如不動,甚至,還想主動犯個錯,好讓自己能有個境界檢查自己的狀態。我想,引禮師大目的大概也就是這樣,你犯沒犯錯也不是多麼重要的事情,用香板修理修理你,主要是要讓我們認識自己的心,修正自己的心。

一較真,才發現自己還差很遠。當時,引禮師指出了我一個小毛病,語氣很嚴厲,差點就挨香板。表面上,觀察自己的心,還不錯,比較穩定,老實配合,積極修改,稍過片刻,忽然,內心裡湧出一個非常惡毒和荒唐的念頭。

這個念頭竟然清晰地表達,他可能是故意找茬,為難我,修行真的很不容易,這樣改,太苦了,乾脆別改了,就這樣一輩子也能過。行嗎?

不修行怎麼能覺察到內心裡如此細微的念想呢,我的一個師兄說,我們人起了念頭,常常未經覺察,自己就象狗撲骨頭一樣跟著這個念頭跑了,追逐著這個念頭,死也不鬆口。認為,這就是「我」的觀點,「我」的想法,就是「我」。誰也休想動它,誰動它,就跟誰玩命。

怪不得,佛門裡總是講放下放下,大概就是指的這個。


推薦閱讀:

唯一佛道相融的咒語「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
佛與道的區別是什麼?
論過患
論慈悲
霍金在《大設計》一書里否定自由意志,認為人只是生物機器,感覺這個和佛陀思想很類似,科學會取代佛法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