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格測試,給不了你未來規劃的!

職業性格測試,給不了你未來規劃的!

4 人贊了文章

原創見解,歡迎探討,轉發須備註)

許多人諮詢前都會問我:你們怎麼通過職業性格測試來做規劃啊?然而,我並不依賴職業性格測試。

如今職業測評工具一抓一大把,任何人只要願意都能接觸,但不乏有許多「妖魔化」了職業測評,覺得測一測自己的職業未來就靠譜了,那也太過天真,每個非專業的測評解讀者,其實都可以從這些看不懂的測評中獲得對於自己的認知。它們沒有那麼靠譜,也沒有那麼無用。

有關個人的測評工具現在有非常多,而且角度廣泛:關於性格的、興趣的、優勢的等等,

但是,無論是怎樣的測評工具,都沒有哪一個能夠把你周身所有過去未來都測出來,專業的測評大都有嚴格的測評因素和適用範圍的。說實話,除非你有專門的研究或者培訓過,絕大多數人在拿到自己的測評結果的時候一般都是猶如拿到在醫院醫生給開的病例一樣,醫院病例是字兒我看不懂,測評結果是每個字我都懂,連在一起不一定知道啥意思以及怎麼用。

我們先來說幾個常見的測評工具哈,從它是什麼,怎麼測評,會得出什麼結果,幾個方面來說一說:

第一個大家比較知道的:

1、 MBTI職業性格測評,這是較早的職業性格測評方法了,是一種迫選型、自我報告式的性格評估理論模型,用以衡量和描述人們在獲取信息、作出決策、對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性格類型。

MBTI職業性格測試呢主要是對於個性的判斷和分析,從而提煉動力、信息收集、決策方式和生活方式4個關鍵要素,結果一般從四個維度八個方向來顯示:外向(E)和內向(I)、感覺(S)和直覺(N)、思考(T)和情感(F)、判斷(J)和知覺(P)。結果會是這四個維度的組合,會有十六種性格類型,且有明確的程度比例,同時會將你和某些領域牛人進行比擬,會推薦可以從事的工作領域。

我們就拿測評會出現的某一種性格類型來看一看,比如INTP(學者型),說明這個人主要是內向的、直覺、思考、知覺型的,測評結果中會對這個性格類型做出一些解釋,比如關於INTP類型的性格會提到這類型的人:對任何感興趣的事物,都會追求一個合理的解釋。喜歡理論和抽象的事情,喜歡理念思維多於社交活動,沉靜滿足有彈性,適應力強,在他們感興趣的範疇內,有非凡的能力去專註而深入的解決問題,有懷疑精神,喜歡批判,善於分析。大家會發現還是比較籠統的。

然後會再進一步的細緻的剖析一下性格特質、氣質類型、潛在優劣勢,會在不同的板塊有一些行動判斷等等。最後呢,會針對性格特質來給出適合的領域職位。但是絕對不是一個,是很多種,比如這個INTP性格特質的職業適合領域會有:計算機技術、理論研究、學術領域、專業領域、創造性領域等,還是比較籠統的。具體職位就更多了,有系統分析人員、大學教授、數學家、偵探、法律顧問等

MBTI測試有不同的數量的題型版本,在測試中問題全是二選一的選擇題,會問到你關於場景類選擇(比如一個朋友約你明天就出國旅遊,你會怎麼辦)、關於他人評價(比如別人傾向於說你是那類人?)、關於你自己的感知(比如你覺得你自己是那類人?)以及日常習慣性的問題(比如電話鈴聲突然想起或者類似這樣的突發事件,你是否習慣最先做出回應)等等。

我有學員就曾經拿著MBTI測試的結果跟我說:我以為測出來我就有點方向了,怎麼感覺測完了還不如不測呢,多出這麼多選項,有些和自己想像的還完全不同!

還有人會做到一半覺得做不下去了,因為只要二選一,有些題完全沒法選。

再來看看,第二個比較常見的:

2、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有些求職者會說,哎呀我都不知道我興趣點在何處,這個測試可真是幫大忙了。我們先來看看哈,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是由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John

Holland)根據他本人大量的職業諮詢經驗及其職業類型理論編製的測評工具。只是從興趣的角度出發探尋職業指導問題,根據個人職業興趣特徵和職業之間的內在對應聯繫,將人格分為: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傳統型(C)、現實型(R),每個人的性格是由這六個維度的不同程度組成。其產出的結果也會對應職業領域推薦;

有人提出呢,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更適合年級小的人,比如高中生或者大學初級的學生,以幫助他們來判斷自己的職業興趣,選擇對應專業或者未來可以嘗試的方向。

它是二選一的測評題目,但是選項只有是或者否。會問到一些日常行為和選擇習慣問題,比如:我常陶醉於音樂之中?相對於普通的遊戲,我更喜歡需要動腦子的智力遊戲;我喜歡請自動用手製作一些小玩意兒,並從中得到樂趣;我喜歡使用鉗子改錐螺絲刀一類的工具等等。

測評結果會顯示你在不同人格上的分值,甚至會有排列分布、差值、正向分布等比較專業的統計學數據。完整的分析報告中還會展示對於你分數的的通俗分析,以及應用推薦。相對MBTI來說,霍蘭德測試顯得要專業許多,且需要專業解答。

再有,最近比較火的:

3、DISC個性測試,從關注事情和關注人兩個大的方向,通過支配性(D)、影響性(I)、服從性(C)、穩定性(S)這4個維度,產生24組不同個性描述。對人的行為方式、人際關係、工作績效、團隊合作、領導風格等進行測查、評估和指導改善;

測試中,要求被測試者選出最適合自己和最不適合自己的形容,比如溫柔、獨創性、謙卑等。

結果會評估你的個性特點,以及因此你在團隊中會有怎樣的輸出、在壓力下的傾向、可能的缺陷這麼幾個板塊。

比如服從性的個性,一般的描述有:謹慎的、高標準、有耐性等等,在團隊中可能產生的貢獻:善於下定義、分類信息並且檢驗;綜合性的問題解決者;小團隊的親密關係等;在壓力下傾向於:悲觀、挑剔等;可能會陷入細節等等

DISC測評由於比較容易使用,且對於個性在團隊中的展示會有涉及,所以目前被一些企業所採用,來了解候選人的行為模式,比如銷售人員需要高I(影響性)去影響客戶,客服人員需要高S(穩健性)避免暴怒,管理人員需要高D(執行力)去執行障礙重重的公司革新政策,一線生產工人和操作員需要高C(服從性)去完成枯燥而需要嚴格遵循規章制度的細節性工作。招聘時通過測評結果圖形比較,清楚的估評應聘者是否適合崗位。

除此之外們也有很多其他的測評,比如蓋洛普優勢識別器、九型人格(更專業和高級一些的)、樂嘉的色彩性格測試(比較通俗易懂的)、VIA 24種人格力量測試等等五花八門的不勝枚舉的測評工具,再廣泛一點,如果不考慮測評信度和有效度,那哪怕周易、星座、看手相都可以算在其中。

如果你做過一些測評,或者了解過一些測評,就不難發現很多的測評呢,在結果展示的時候其實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讀懂你的,特別是免費的測評,它的結果中有大量籠統的描述。而且有不少的人在做完測評之後會覺得好像和我對自己的感覺不太一樣,覺得不可信;相反的,也不乏有人會特別依賴測評,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就是說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所以對於這些個人測評,比起有沒有必要去測一測,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和解讀

那沒有專業知識的情況下如何讀取呢?

其實讀取這些個人興趣、心裡行為測評報告,就像看體檢報告,舉個例子,你胃不好,去醫院做檢查之前,你或許只知道胃不好和飲食規不規律有關係,沒想做了體檢,經了詢問,發現報告里告訴你不僅查驗規律問題,還有吃的重不重口、作息好不好、排便如何、壓力大不大、有沒有家族史等等,如果讓你看在這些因素之下的專業檢查數值結果,你未必看的懂,但是你至少從這個過程中應該知道,胃病還和除了飲食規律之外的眾多的因素有關,你就要意識到,這對於如何保護自己的胃的角度認知就有了擴充,以前你覺得一頓三餐規律就OK了,你現在可能要關注一下我一日三餐吃的內容是什麼、我有沒有熬夜、我是否需要緩解壓力等,從而多了更多對於自己的審視和觀察。

那同樣的,比如你做了一個DISC個性測試,你在測試中被問到的問題(你的日常習慣、你的行為模式),你平時可能不會關注的,你現在應該有意識發現,它們原來和我的個性有關的,原來我會不會立刻接電話能反應我的特質啊、原來我喜歡玩什麼類型的遊戲可以反映一些我的興趣取向、我平時挺能忍受一些瑣碎的東西的,原來我是我服從性的體現等等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不一定要讀懂那些測試最後的數值結果是什麼,或者你確實讀也讀不懂,但是這個測試給到的運用絕不僅僅只是那個結果,而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增加了一些平時忽略的、沒想到的對於自己認知的角度。

我們最開始講到啊,各種測評有自己限定的測評因素和適用範圍,那麼換一個角度來看,你做測評,其實更應該習得這些測評所考慮的角度和因素。相當於擴張自己的思路,看待自己。

這樣做的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我前面提到的巴納姆效應,你看到結果之後不是一味的就相信那些表述,我是天蠍座我就是腹黑、我是處女座我就很龜毛。而是能更加客觀的,基於自己的事實去看,在測評中的角度之下,自己是什麼樣的;以及更加辯證的看待自己的展示和測評中不一致的部分,能夠看到背後的緣由

再者,有時候你的測評可以給到一些正向的心裡暗示,比如你測出來發現自己的個性在團隊中按理說是可以有更多想法輸出,且你自己也是個有點子的人,但就是在團隊里害羞不敢多說,那麼你也可以在這個角度上依賴一下測評,給自己點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你是有這個潛力的,要發揮出來!

所以,總結來看,五花八門的測評有必要去做么?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嘗試尋找一些信度和有效度較高的項目來測一測。但是,所有的測評最終都會回歸到你親自對自己的認知,在測評角度的引導下,基於自己的感受、觀察、經歷、事實來更好的運用這些測評給到你的結果或者啟發。

我跟每一個前來諮詢的問詢者都說,不要試圖把:我到底是怎麼樣的?這類問題拋給才和你聊了一個小時的人,更不要拋給才需要十幾分鐘的測試題。你成長過程中自己獨一無二的認知和感受,旁人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的感同身受,諮詢測試也好、培訓規劃也罷,其實是給你提供更多的角度去看待你的過往,引導你更深的進行自我察覺。

不依賴測評也不困於自己的小角度,你完全可以更多的了解一下你自己


推薦閱讀:

九型人格看電影:斯隆女士
九型人格看電影:黑豹
九型性格分析 - 中國九型人格學院
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的性格影響多大?
紅樓夢中司棋是誰?司棋人物性格分析是怎樣的?

TAG:職業規劃 | 性格分析 | 職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