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與一戰赴俄華工(下)

北洋政府與一戰赴俄華工(下)

來自專欄史圖館32 人贊了文章

2018-8-24 @菱形社會主義路燈

本文為史圖館專欄約稿,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史圖館立場無關。


四、 赴俄華工的回國與遣送

赴俄華工因為俄方誘人的許諾而甘願遠離家鄉,前往西伯利亞等苦寒之地,從事工礦伐木等辛勞工作。然而工期結束後,不少華工卻遭到了廠方、礦方的拋棄。最終出於同胞情誼,中國政府不得不負責救濟,將其接送回國。對於因為軍事情況而陷於困境或者流落他國的赴俄華工給,中國政府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西拋耳木礦工被肆意開除淪為難民一案中,中國政府及時伸出援手,但是仍然希冀俄方能按照合同辦事,給予華工遣散費用。「霰電悉難民即系拋耳木礦工,當有合同。應由該廠資送回華,方是正辦。仰先查明,電部核辦。」[①]可是俄國遲遲不肯支付這一筆資金,而中駐伊爾庫茨克領事發來急電稱:「該工人等饑寒交迫,已死一名,應請速資遣。」[②]不得已,中方暫時墊付了這一筆資金。但仍表達出害怕俄方以後賴賬,中方負遣送全責的憂慮。「此次工人暫由我墊資遣回。惟須先向俄撫聲明該款應由俄廠歸還。嗣後如再有此等情況切須慎重,不能概為資遣。」[③]此外還有一些類似的華工被矇騙壓榨後又被肆意開除的事,大致也是如此處理,筆者不做贅述。

伊爾庫茨克州

在1918年,俄國境內華工對於德軍迫近感到恐慌,紛紛向駐俄大使館求援,懇請援助回國。外交部對此高度重視,策划了一次撤僑行動,做了諸多準備工作。外交部先是發電給地方官員,要求他們在華工乘坐俄國準備的88輛列車「到哈時悉照料設法遣散。」[④]而且,還給華工爭取回國乘坐列車的優惠。外交部為此還和日本政府以及滿鐵商討能否讓歸國華工免費搭乘二者經營的鐵路入關回籍,「惟到長春後,或乘南滿火車,或由大連至煙台。輪船一切舟車之費用,可否念彼流離,概予免費?」[⑤]得到的答覆是:「准予通融,以三等車減收半費。」[⑥]而入關之後的火車,外交部也和交通部爭取到了京奉一線免收車費的優惠。「由本部飭令,免費運送在案。」[⑦]而且面對歸國途中華工的困頓情形,也予以救助。倪永康稱:「華工回國車內有三百六十餘名,中途無錢買食,困餓不堪」[⑧],請求外交部援助之。外交部也很快回應,願意報銷這筆費用,匯去了一千七百零三元。[⑨]

一戰德軍

1917年的德軍離聖彼得堡不算遙遠

在俄華工,也有不幸在大戰中為德奧所俘虜,但卻幸運的活到了戰後者。他們也得到了北洋政府的救濟。以筆者搜集到的一封關於外交部如何接濟一名叫孫裕的華工的電報為例。得知駐意使館的報告後,外交部如此回復:「孫裕、沈東覺等四名,昔在俄國為奧國所俘,義奧停戰始獲釋放……當以該華工等如願回國,或赴他國營業,應請詢明其意願。其義境車資,請予豁免或半費,此外由本館認償……該華工等既獲釋放,如不願留外,自應分別資遣,免致流落。」[⑩]實際上,筆者對照上文的其他文件也可以發現,外交部統一規劃、運送回國的華工,大多是在俄遭受困難情況、已淪為難民難僑者。不難看出外交部還是頗為尊重華工本人的意願,歸國還是留外均屬華工自由,並沒有強求一定就要歸國的情況。

然而,當時北洋政府實際上財政很困難,資送在俄華工回國給當時的財政造成不小的負擔。而俄國政府又政局不穩,遣送華工的款項多有拖欠,更加劇了這個情況。北洋政府和俄國政府曾經商討能否動用給俄國的庚子賠款來接濟華工。原本中俄兩國政府商定,由鄂木斯克地方政府籌備歸國華工的遣散費用。然而華工回國甚急,處境艱難,鄂木斯克政府卻時常延委。因此,陸征祥建議:「在我只好行權,即在庚子賠款內動支遣回,以免束手待斃。」[11]外交部採納了這個建議,就此詢問俄國的意見,得到的回復是:「自當商訊鄂木斯克政府,但恐未必能有效果。」[12]隨後沒有了下文。儘管不是一次成功的交涉,但仍然能看出北洋政府財政困難,能有以上救濟舉動算是難能可貴。

鄂木斯克州

以上均是北洋政府對在俄華工的接濟。筆者認為北洋政府在這方面頗為盡心儘力。當時中國早已陷入軍閥混戰當中,但是地方實力派(比如說奉系)仍然能跟中央政府在華工遣散這一問題上進行合作。在華工經南滿鐵路回國一事上,張作霖和外交部融洽合作。1918年3月19日,外交部發給張作霖:「如日內有工人有先到者,希派員赴站照料,代購車船票,分別遣散。」[13]張作霖的回復是:「俟接到孟督軍來電,即派人到長,查照鈞電辦法分別辦理。」[14]

張作霖

然而,這並不代表北洋政府對於歸國的旅俄華工就毫無戒備。畢竟籌劃歸國的時候已經是1918年,俄國造就爆發了十月革命。這一批歸國華工,也成了北洋政府眼中的「過激分子」。身為一個相對保守落後的政權,北洋政府對於馬列主義這種「過激思想」充滿戒備,唯恐受到「感染」。1919年9月27日,駐俄使館電告外交部:「又載,據司康第諾夫電報通信社稱,中國鼓吹廣義派主義(布爾什維克主義)之首領張玉川在莫斯科於會議時被人殺害。張某曾由廣義派給予無限特權,管理在俄華人。數星期前,彼曾按照中國法律嚴刑拷訊華工數名,旋令將該華工槍斃云云……華工在廣義派方面充當紅隊者為數既逾萬人,其中良莠不齊,每有恃勢橫行,到處騷擾情事,因此俄民對於華工銜恨甚深……勢必釀成仇視華人之舉。」[15]在俄外交人員對於在俄華工是否解除了馬列主義仍然是心存疑慮的,儘管知道報紙報道多存在醜化誇大,但也不免認為「事非無因,人必有故」[16]。如果說上則電報表達的還只是外交人員對於華工仗勢胡作非為引起民憤,將來引起排華事件的憂慮,那麼下則史料則表達了中國政府對於歸國華工難以掩飾的戒備與憂慮:「因傭工在俄數年之久,濡染社會主義最深……似應通令各處軍隊,遇有補兵額時對於應募者務須詰問來歷。凡在俄國曾充任華工者不許收留。並通令各縣認真調查,有無此種華工,隨時呈報,不得敷行塞責。」[17]其中對於在俄華工和社會主義的敵視,可謂是昭然若揭,不難想像隨著蘇俄站穩腳跟,赴俄華工歸國後的處境卻會漸漸艱難起來。

參加紅軍的中國人

北洋政府對於在俄華工的遣返,也是頗為盡心儘力,但是受到了政局、財政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加上北洋政府本身對於在俄華工接觸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戒備,使得這一場規模浩大的救助遣送工作有了許多不完備的地方。


五、 小結

綜上所述,北洋政府,尤其是其外交部,對於一戰旅俄華工是比較重視的。在華工的應募、保護、救濟以及遣送回國方面,均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由於國勢衰微,實力不濟,許多方面受制於人,使得其保護華工的工作不免有許多不充分不完善之處。在招工一節上,在認識到很多俄國公司私招華工,亂開價碼以矇騙、剝削華工的時候,北洋政府希望將其禁止,至少是納入自己管轄之下。但結果卻是禁之不絕,最後也只能聽之任之。在保護在俄華工權益方面,能夠充分利用俄國內局來為華工爭取權益,能夠對於陷入困境的華工撥款救濟。但卻並不能真正救助到每一個華工,致使西拋耳木煤礦一案發生。在遣送華工回國方面,北洋政府能夠關心到被奧地利俘虜的赴俄華工,能夠為歸國華工爭取運費上的優免,卻對在布爾什維克主義興起後的歸國赴俄華工心懷戒備恐懼。北洋政府對於一戰赴俄華工一事上呈現出相當矛盾的處理態度,但總體而言,履行了一個主權政府對於自己國民應有的責任。


[①]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難民即系拋耳木礦工當由該廠依合同資送回華》,第87頁。

[②]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請速資遣饑寒交迫之工人》,第88頁。

[③]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需先向俄撫聲明由我暫墊資遣華工之款項應由俄廠歸還》,第89頁。

[④]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電知照料並遣散由俄回國之華工事》,第98頁。

[⑤]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請商辦南滿鐵路免費予旅俄華工搭乘回籍》,第103頁。

[⑥]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函知南滿洲鐵道會社允准通融鐵路運費以運送由俄回國之華工》,第107頁。

[⑦]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函復旅俄回國華工得准免費乘坐火車至津事》,第115頁。

[⑧]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電請救濟回國華工途中困餓情形》,第111頁

[⑨]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請查收匯寄洋一千七百零三元》,第112頁。

[⑩]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函示孫裕等如不願留外自應分別資送》,第123頁。

[11]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華工遣送事若有延委即在庚子賠款內動支遣回》,第134頁。

[12]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俄政府履行遣回之責僅以簽訂合同之華工為限且按月酌提庚子賠款一節當商訊鄂木斯克政府》,第138頁。

[13]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電知照料由俄回國之華工事》,第102頁。

[14]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電知俟孟督軍來電即照辦華工事》,第104頁。

[15]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華人在俄京等處舉動駭人聽聞請將在俄華工問題提交國務會議》,第141頁。

[16]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華人在俄京等處舉動駭人聽聞請將在俄華工問題提交國務會議》,第141頁。

[17]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主編:《歐戰華工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查俄新黨利用旅俄華工華兵分赴中國傳播社會主義應飭屬嚴防》,第868頁。


更多作品見幻想淺綠的B站空間、我館的公眾號:ID:AlexGreeno

QQ群:史圖館164072878;雲韶府545992797

推薦閱讀:

共產國際: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面臨審訊和法庭時應該怎麼辦。
困獸之鬥(1):一則新聞
何所言:以小見常,以常入廣
國民黨為何會敗退大陸(文字+圖片)詳解!
【書評】混沌之局——讀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TAG:北洋政府 | 中國近代史 | 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