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Statute和Act有什麼區別?

Statute和Act都是議會通過的法律,它們有什麼區別?立法過程是否不同?不同州是否有不同的區分方法?


」Statute「直譯為「成文法」或者「法律」,是指由立法機關制定的,以法律規範形式表達的法律文件的總稱。此概念是與法院體系形成的判例法」case law「和先例」precedent「,以及總統和政府機構制定的行政法規regulation,(包括總統令「Excutive Order」和政府規章「rule」)相對應的概念。

「Act」直譯為「法案」,前面冠以相關前綴,例如《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案》(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是反壟斷法領域的法案;再如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簡稱NEPA,直譯為《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案》;再如Endangered Species Act,簡稱ESA,直譯為《瀕危物種法案》;再再如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簡稱APA,直譯為《行政程序法案》。但從來沒有人會說The Sherman Statute,Endangered Species Statute,等等。

需要提一句的是,美國早期會以提案的國會議員的名字命名某法案,比如《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案》就是用約翰*謝爾曼議員的名字命名的,但後來就一律以法案規定的主要內容來命名了。比如美國《清潔水法案》,The Clean Water Act,全稱為Federa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ct,《聯邦水污染控制法案》,就是由美國國會制定的在聯邦層面規制水污染的法律。

州立法機關同樣可以制定法案「act」,但不同的州的具體做法也不太相同。如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Quality Act (CEQA),《加州環境質量法案》,而該法案因為是由加州州議會制定的,所以屬於制定法(statute)的範疇。而如India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IEPA),是指《印第安納法典》「Title 13, Environment」 中的內容,但是因為印第安納州議會通過相關的法律後,會將其直接併入法典的相關部分中,所以IEPA僅僅是為了方便起見的稱呼,而並不存在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印第安納環境保護法案」。

當然,根據美國憲法「三權分立」的原則,聯邦最高院也是可以制定成文的法律規範的,如聯邦民事程序規則,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總統基於美國聯邦憲法所發布的總統令「Executive Order」,以及行政機關基於《行政程序法案》制定的規則規章「rule」,也是以「成文」的形式表現的,具有法律效力,但因為不是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所以不能成為statute,或者statutory law。

「statute」,或「statutory law」,也可以是指法律淵源中的「法律」。美國的法律淵源包括憲法「Constitution」,(成文)法律「statutes」,法院判例"cases of judiciary"和行政法規"regulations"等。也因此,雖然美國憲法也屬於成文法的一種,但是卻不能歸類於statute,而是屬於自己單獨的分類。

總的來說,statute是指由立法機關,包括國會(Congress)和州立法機關(state legislatures),制定的成文法律;而act是指具體的某一法案。含義不同,不能混用。


討論 Statutes,我們通常所指的是 Federal Statutes,至於每一個state成文法的頒布,又是另一個複雜且不統一的領域。

首先,我們常說的 "Act" 指的是 Act of Congress, 國會 (Congress) 形成法案 (Act) 有一套具體的機制,這裡不展開, 但最終都是由 OFR (Office of Federal Register) authorize,然後由GPO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 來distributes,由此形成的單個法案我們俗稱 "slip laws",e.g. Copyright Act 1976。 每一年之內新頒布的法案都會被OFR錄入 United States Statutes at Large, 一般簡稱 Statutes at Large (hereinafter SaL) 就行。為什麼是每一年一次呢?因為美國一屆國會的 term 是兩年,一年一個session,可以視每一個session為該session內頒布的法律的「時間標籤」,同樣以1976 Copyright act為例,SaL將其表示為「Pub.L 94-533」,意思是指第94屆國會(1976年為其2nd session)頒布的第553個Public law act。如今為115屆國會,2nd session已經結束。

Statutes at Large的優勢是大而全,更新快,以及權威,被稱為 "legal evidence of laws" (法律的實在表現,實在法)。它不僅包括Acts,還會有 concurrent resolutions, proclamations by the President, proposed and ratified amendments to the Constitution, 以及 reorganization plans等等。但實務中卻較少用到SaL,因為它的編排,可以說非常之簡單,僅按時間排序,這就造成做 legal research 以及 legal citation會很困難。所以U.S.C. 就出現了。

Federal Statutes,實務中常用的是United States Code (cite to U.S.C),這是由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下的「Office of the Law Revision Counsel」 每隔6年頒布的成文法典(codification) 。該Counsel根據不同的Subject Matter將浩如煙海的成文法劃分為54個titles(實際上只有53個,因為第53個title被reserve了)。考慮到U.S.C. 6年才更新一次,所以每年Counsel也會發布一個"annual cumulative supplements"總結一下今年的新法,但這僅能作為參考。後文會提到如何找最新的Statutes at Large

需要注意的是,這53個titles中,只有 1, 3, 4, 5, 9, 10, 11, 13, 14, 17, 18, 23, 28, 31, 32, 35, 36, 37, 38, 39, 40, 41, 44, 46, 49, 51, 54 被「enact」為 "positive (statutory) law",也就是說,這個title它本身的名字即代表一項法律,比如 title 10 Armed Forces就是一個positive law,因為這個title本身就是enacted。這整個title下的法律都是,如前所述,"legal evidence of laws";反之,比如 title 42, The Public Health and Welfare, 就僅是一個non-positive law 的 title,表明這個title本身沒有被enact,它之下由許多獨立的Act組成,比如 Public Health Service Act, Social Security Act等,title的名字僅僅只是一個集合名稱罷了。這些 Non-positive law titles,相對於positive law title 的 「法律實在(legal evidence of laws)」效力, 僅是 「prima facie evidence of laws." 這裡引用一段話可能會使你理解更清晰一點:

Statutory text appearing in a non-positive law title may be rebutted by showing that the wording in the underlying statute is different. Typically, statutory text appearing in the Statutes at Large is presented as proof of the words in the underlying statute. The text of the law appearing in the Statutes at Large prevails over the text of the law appearing in a non-positive law title.

Furthermore,U.S.C. 並不包括 Regulations,也不包括cases,更不包括 state laws 甚至treaties,要查regulations的話請refer to CFR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可以上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或是 Westlaw 查閱,我更偏向於用Westlaw,但如果很新的法規Westlaw可能會跟進不了,屆時去e-CFR或者GPO官網查詢即可。查閱 U.S.C. 的話就用 Westlaw 即可,但若想查閱 Statutes at Large,同樣請上GPO官網。

歡迎交流。


刑法是Statue

對刑法修修補補的單個議案是Act


由議員propose sponsor 的是bill,通過議院+總統後成為Act. US code收錄成為條目後變成statute


推薦閱讀:

【法律視角】印小天真的被「騙婚」了嗎?
集體土地徵收——被責令交出土地?你還能獲取合理補償了嗎?
【浙律在線之魚昆專欄】李人鯤:西政情、書香緣
車浩:法律無需掌聲,也不能嘲弄(二)
論罪刑法定原則

TAG:法律 | 美國 | 立法 | 美國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