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總結報告怎麼寫

工作總結報告怎麼寫

一、總結類文書的概念

總結是各類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對過去一段時期內的工作、生產、學習進行全面系統的回顧、分析、研究,在平時實踐的零星感性的認識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使之升華為反映事物本質的、理性的認識,進而成為今後實踐的指導或借鑒的文書。就企業工作而言,總結是計劃的檢驗,是對實踐的分析,也是對寫作者理論水平、認識水平的一種考驗。通過總結,總結者可以吸取教訓、獲得經驗;上級可以了解下情、掌握動態;其他單位可以借鑒經驗、共同提高。總結是人們在實踐中檢查工作、獲取經驗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二、總結文書的特點

1、實踐性

總結的實踐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總結是總結者在具體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切實體會,真實心得,沒有總結主體的實踐,就不會有體會和心得,自然也就無從總結;其次,總結只能源自自己的時間,只能是第一人稱的文書,不用第一人稱就不是總結,可能是調查報告之類。所以總結一定要根據實踐者自己的實踐過程來寫,說成績不誇大,說問題不掩飾,看未來有依據,不人云亦云,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這樣才能真正體現「這一份」總結的「這一種」價值意義。

2、理論性

如果只是將具體的工作介紹一番,就是論事的反映一下,是不能起到 由點帶面、觸類旁通的效果。總結就是將一次實踐的得失、一種局部的做法、一個個人的體會擴大為對其他、對全局、對他人都有益的經驗,這就決定了總結必須具有理論性。他要求作者從具體實踐出發,還要從具體實踐里走出來,運用科學的理論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合理的分析解釋,尋找其中的因果關係、的是規律,從而使這些經驗變成一種寶貴的工作水平或人生財富,並對其他相關事務有普遍借鑒的意義。

3、啟發性

總結的意義並不停留於對實踐有理論性認識,更是為了對今後的實踐有啟發、有指導。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提高認識,可以加深理解,從而再接再厲,繼續戰鬥;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或整頓,避免重蹈覆轍,從而打開工作的新局面。有時,後人還可以通過總結來認識當事人所處的時代和環境,從當時的實踐中尋找對今天有益的啟發和幫助。

三、總結的種類

和計劃一樣,在總結這個統稱之下也包括諸多的種類。我們可按其性質的不同分為綜合性總結和專題性總結等;可按其內容分為經濟工作總結、銷售總結等;

可按範圍的不同分為單位總結、個人總結等;也可按時間的不同分成年度總結、半年總結、季度總結等。可以這樣說,有什麼種類的計劃,就有什麼種類的總結、一般時間跨度較大,涉及面較寬,篇幅較長的我們稱之為總結,而將時間跨度較短,設計事件單一、篇幅較小的稱為小結。在實踐中,一份總結往往兼有幾方面的屬性。本課程則從寫作角度出發,以綜合性總結和專題性總結為例闡述。

綜合性總結要求內容全,它反映出一個單位、一個部門或一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實踐活動的全貌。其內容涉及較廣,應充分反映實踐活動的概況和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得到的經驗教訓和今後的改進提高方向。而專題性總結是對一定時期內某項工作或某個方面活動的總結,應著重總結工作的相關經驗教訓,以利其他工作、其他方面學習借鑒。

總結類文書的格式

總結類文書與計劃類文書一樣,並無絕對的格式規定。但是在實踐中,總結一般都是以文件式的方法進行結構謀篇的,其總體構成包括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

四、總結類文書的格式

(一)標題

總結的標題總體要求和計劃相同,其組成部分也有順序要求。具體根據內容、目的不同,可由多種寫法:一是由單位名稱、時間、事由和文種組成的完整式標題,如:

《東方進出口公司2007年外貿工作總結》

二是由時間、文種或事由、文種以及單位名稱、文種組成的標題,如:

《2007年第三季度小結》

《銷售工作總結》

《海茂集團公司工作總結》

它是在完整式標題的基礎上的省略;三是新聞式標題,即以文章的中心議題為標題或以正副標題方式共同組成的複合式標題,如:《關注市場 了解市場 把握市場》

《無限風光在險峰——2013年AS產品市場搶灘情況總結》

(二)正文

總結的正文結構可以時間為主線縱式安排,亦可以事理邏輯安排橫式結構。無論是何種結構方式,總結都應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1)基本情況交待。即通過簡要介紹實踐活動的基本過程和結果,交待在什麼時間段、什麼背景下、做什麼、怎麼做、有哪些主要收穫。這部分根據情況可長可短,可以是獨立一節,也可以是一兩個自然段落,但必須高度概括。

(2)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即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具體明確的說明在實踐中的主要的做法、取得的成績以及從中得到的體會和經驗。應注意不可羅列堆砌、面面俱到,而應在事實材料的基礎上做理論分析。如果事項較多,應該分條逐一分析詳述。

(3)存在的問題和教訓。在找出成績、經驗的同時,必然還會發現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要對這些問題、不足做詳細分析,尋找問題、不足的成因,正確評估其危害或消極影響,但不應過分強調客觀困難或大嘆苦經。

(4)今後努力的方向。總結是為了推廣先進、借鑒經驗、吸取教訓,從而把以後的工作做得更好。因此在正文的最後,提出今後努力的方向是十分必要的,也可將這一部分內容寫在問題和教訓的部分。但這畢竟是今後的事,不宜作為總結的重要成分,所以要簡要,只需說明大的方向即可,一般不必在總結中大力展開。

若將正文四部分按上述結構排列成文,便可形成總結的三段式結構,即工作概況、經驗教訓、今後打算,這是總結常見的基本結構。在實踐中,我們對這幾部分內容還可根據綜合性總結或專題性總結的不同,做結構上的變化。一是總分式,即圍繞主旨,將正文分成若干部分一一總結,並分別冠以小標題引領該部分內容。這種方法概括性強、脈絡清楚,適用於綜合性總結。二是條文式,即在基本情況交待後,將主要內容按主次分列成幾部分,再逐一條分縷析。這種寫法層次分明、關係明確,適用於專題性總結。若為內容簡單,篇幅較小的「小結」之類,則可一氣呵成,除了自然段落外,不必特意分成幾塊幾條,而主要以內在邏輯為上下文的貫通脈絡。

(三)落款

總結的落款有不同的表現法。以主要負責人的名義所做的總結,署名在標題下;以單位 部門名義所做的總結,署名可在標題下,也可在文末;若標題中已出現了單位名稱或個人姓名,可不另署名。文末署名應在正文右下方;而標題處署名則或置於標題下居中部位,或可置於標題下偏右側。落款處日期可以加上圓括弧置於標題下居中部位,亦可不加括弧置於文末右下方。

五、總結類文書的寫作要求

(一)在熟悉材料的基礎上寫作

總結要實事求是的發現成績和問題,尋找經驗和教訓,首先要握有充分的材料。但又不是只要有了材料就一定能寫作總結了,總結寫作前先要對整個工作環境、工作過程、相關背景、相關人員、相關數據都有充分的理解熟悉,理解熟悉了這些材料才能懂得這些材料所反映的事實的價值意義,才能對這些事實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我們之所以認為總結都是以第一人稱寫作的,一個因素就是因為只有「我」或「我們」才真正知道這些材料給我或我們的正負影響是什麼。

(二)以理論的眼光分析

總結不能堆砌材料,而要在材料中得出獨特的結論,使之上升為規律性的東西。規律性的東西不是靠詞語表示,二是靠理論的邏輯的力量來顯現的。所以,寫作者應具有理論知識和水平,善於歸納,善於提煉,善於從得失中尋根問底,找出此事與他事物的聯繫,使個別現象顯現出一般的意義,起到對一般事物都有借鑒作用的效果。事實上,衡量評價總結類文書寫作水平的優劣高下,就是看文稿的理論體現如何。

三、總結類文書的寫作要求

(三)用敘述結合的方式闡述

總結寫作要介紹基本情況、主要做法和成績,這需要的方式是敘述;而歸納問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這又需要議論。可見,敘述結合是總結寫作的主要方法。敘述可根據具體情況或概括,或具體,但都應圍繞中心事件,配合議論展開,從而形成自己的得失論或成敗觀。總結的語言要嚴肅得體,在詞語的選擇上應注意其色彩、情感的分寸,並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溢美掩飾,也不無限上綱。

範文:

2012年縣政府工作總結

2011年初以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並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項目建設年」為契機,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攻堅克難,埋頭苦幹,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全縣經濟發展保持了較快、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截止九月末,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0.6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第一產業完成5.2億元,同比增長10%;第二產業完成4.7億元,同比增長20.5%;第三產業完成10.8億元,同比增長18 %。全口徑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228萬元,同比增長9.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9億元,同比增長8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6070元,同比增長1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8億元,同比增長20.7%。上年度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幾部分:

(一)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著力提高農業效益

年初以來,我們努力克服春季持續低溫和嚴重乾旱等自然災害,穩步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採取多種有效措施確保了農業增效、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預計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9.2億斤,同比增長12.2%,實現了大災之年不減產的工作目標。

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抓住中央出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各類項目資金.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步伐,重點抓好柳河黑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白楊木水庫二道壩渠首改造,人畜飲水解困、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流域治理、扶貧開發、優質糧食產業化基地等農業重點項目建設。總投資7361萬元的三個土地整理項目全部竣工;31項227.7公里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已全部完成;投資XX萬元的香磨山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四期和投資500萬元香磨山灌區末級渠系工程已完工並投入使用;全縣新打抗旱井426眼,新建抽水站12座;全縣共落實水稻大棚育苗小區62處,新增標準化水稻育苗大棚2235棟;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爭取水稻全程機械化工程項目,新增農機具 470台,田間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2%;加強生態綠化建設,綠化村屯40個,全民義務植樹72萬株,培育森林5萬畝,有林地面積增加1. 5萬畝。今年7月,我縣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通過國家驗收。

二是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以增加投入為重點,推進試點村建設,鞏固和提高試點村建設水平,實現試點村面貌有較大改觀,農村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加大了試點村的示範帶動作用,引導更多村主動參與開展新農村建設。目前,我縣共有13個試點村開展新一輪的新農村建設,已建設完成白色路面61公里,綠化植樹6.4萬棵,新建鐵柵欄2.4萬延長米。新建村辦公室5所700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動廣場6處8000平方米,組建了農機、畜牧、種植等32個專業合作社。重點實施7個鄉鎮15個貧困村道路、橋樑、飲水、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農民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三是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堅持一手抓抗災奪豐收,一手抓農民工轉移。建立健全勞務輸出機制,實現由無序輸出向有序輸出轉變。以與省、市農委,省、市農村勞動力轉移辦公室聯手舉辦的「抗災害保增收,送崗位促就業」為主題的勞務對接會為依託,整合農村勞動力培訓資源,強化對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實現由體力輸出向素質輸出轉變,增強就業能力;截止9月末,全縣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4.1萬人,落實用工崗位1800多個,實現勞務收入1.88億元。

二、存在不足及下步打算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部分經濟指標增幅較低,如第一產業增加值、進出口總值等指標在全市的排位靠後,這同「趕超」的要求相比有不小差距。二是項目工作進展不平衡,今年三個季度全縣項目進展情況看,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時間過去四分之三,沒有完成任務的鄉鎮和單位依然很多,有的項目基本屬於原地未動,這與我們年初提出的目標相差甚遠。三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的現實條件與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發展現代農業的方向不協調。四是經濟外向度不高,招商引資規模、質量及區位環境與實現跨越發展的定位不同步;五是財政收入稅基窄、稅源少,財政收入結構不優化與當前急需解決的發展和穩定過程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不配套;六是城鎮化水平低,城對鄉的拉動能力弱,城鄉發展的差距大與實現統籌城鎮發展的目標和要求不匹配;七是職能部門仍有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與木蘭改善優化發展環境的現實不合拍。面對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後的一段時期里努力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的規模和水平。一是強化招商引資意識。強化抓招商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招商的意識,形成招商引資的共識,並在全縣上下形成「千軍萬馬攻招商、千辛萬苦跑項目、千方百計上項目」的濃厚氛圍。增強「不抓招商、項目是失職,抓不好招商、項目是失敗」的責任意識,集中主要力量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作,形成「萬眾一心抓招商、齊心協力上項目」的強大合力。二是創新招商引資方式。集中精幹力量,有的放失地走出去招商。認真做好外來客商的服務工作,強化以商招商。積極引導外出務工有成就人員返鄉創業,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招商引資格局。三是加強項目謀劃。提高認識,認真研究上級對口部門的行業政策、工作重心、發展重點,專職謀劃項目,動用各方力量和優勢尋求有利的時機和有效的機遇,努力謀劃好明年的大項目和好項目,為經濟社會發展積蓄後勁。

第二,突出抓好工業生產,增強工業對全縣經濟發展的牽動作用。我縣作為傳統農業縣份,工業經濟的大發展、快發展是強縣富民的助推器。一是加快推進優勢產業發展。通過各項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和壯大傳統優勢產業。藍藝地毯、海外化工、金橋啤酒、華豐酒業、哈哈木蘭、昊偉農業等優勢企業不斷加強自身研發和內部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擴大品牌知名度,克服各種內外部困難和影響,做大做強,推動企業向集約化方向發展。二是繼續加大引資力度。藉助外力發展是實現經濟趕超跨越的最佳途徑。圍繞自身的產業、區域發展規劃和現有存量資源,採取委託招商、中介招商、媒體招商等方式,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園區配套招商和區域經濟捆綁式招商,著力引進資源精深加工和生產服務業項目,為大發展、快發展、好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三是開發園區建設。充分利用園區建設項目被省發改委列為全省三個農業發展項目的有利機遇,完善園區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加快推進園區2平方公里起步區的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園區招商力度,重點做好近期洽談的金貢源米業、有機島食品公司入駐園區的一切準備工作,力爭早落地。深入調研,搞好協調,整合企業,研究組建柳編集團公司。加大與東北農業大學和市農科院的合作力度,實現院縣共建目標。同時以農業成果展示、新技術推廣、現代農民培訓和農業物資流通為內容,謀劃成立現代農業研發中心。


推薦閱讀:

TAG:總結報告 | 寫作 | 應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