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中說的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來不去是為了破除二元對立而說,那不是二元對立那是不是就是隱晦的統一?


內心

照見

五蘊皆空

什麼時候真的認識到自己的心

明見了

就真的

看到一切皆空

才能繼續追尋佛法

度一切苦厄


二元對立是世間虛妄分別所致。 針對有這樣虛妄分別的世間凡夫而方便說「破除」。

既然二元對立只是虛妄分別所致,那麼所謂的「隱晦的統一」不同樣也是虛妄分別所致嗎?

好,既不是二元對立,也不是統一,更不是「隱晦的統一」,那又是個啥呢?

這個地方是需要直截入手的。

但如果入手不了,那就只能慢慢去修。各種觀法,無非是一點點地去除各種虛妄的分別而已。


爾時法涌菩薩摩訶薩告常啼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所有法身。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何以故。善男子。諸法實性皆不動故。

善男子。諸法真如無來無去不可施設。如是真如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諸法法界無來無去不可施設。如是法界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諸法法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如是法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不虛妄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不虛妄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不變異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不變異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法平等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法平等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法離生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法離生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諸法定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諸法定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諸法住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諸法住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諸法實際無來無去不可施設。諸法實際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法虛空界無來無去不可施設。法虛空界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不思議界無來無去不可施設。不思議界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法無生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法無生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法無滅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法無滅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法如實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法如實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法遠離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法遠離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法寂靜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法寂靜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無染凈界無來無去不可施設。無染凈界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諸法空性無來無去不可施設。諸法空性即是如來應正等覺 廣說乃至佛薄伽梵。

善男子。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非即諸法。非離諸法。

善男子。諸法真如 如來真如。一而非二。

善男子。諸法真如非合非散。唯有一相所謂無相

善男子。諸法真如非一非二非三非四。廣說乃至非百千等

何以故。善男子。諸法真如離數量故。非有性故


破除二元,一亦不立。

一也不可得,故《心經》云:「以無所得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看的版本不一樣,我一直記得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看好了哪有不來不去?


「破」和「立」本身就是「二」,這樣來理解佛法說的「不二」,估計不盡準確。

按末學所見,不破「來去增減」的世俗表象,而見到其中的「如如不動」,算是管中窺到豹了。

般若實相,見到就是見到,沒見到就是沒見到。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如沒見到的想見到,正路是「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落腳點要到「修」才算在用功(但亦不離「聞思」)。

如果只是用自己目前的「世智辯聰」來揣摩測度,恐怕還沒上路。


二元對立是意識心 思維邏輯的基本關係就是二元對立 就是易經錯綜複雜的錯卦 比如 乾坤 水火 現在科學 所有的控制結構 控制相關的 都是以這個二元對立來建立基本的邏輯關係 社會也如此用法 好人 壞人 美人 醜人 正所謂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斯惡矣

重要的是 上面說的沒有跳出意識 是在用意識 換句話說 意識界

心經原文記不清楚了 好像是這樣說的 舍利子 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說的是本體 本體無形無相 無形無相就沒法說 所以從本體的用處(萬法)說 相對萬法來說 本體就是空 這個空也是個相 代指本體

兩者境界不一樣 談不上對立 或者統一

若要說統一 是體與用的統一 就是心經開頭的一段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無色解不出空 解空也是色 色空一家是名為心 所以楞嚴經說十方虛空,生汝心中,如片雲點於太虛里 又說真如本性 地水火風空見識 七大種


《心經》中說的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是為了破除二元對立而說。這是在說眾生清凈本心,本具佛性。離一切分別妄想。

有來有去,有增有減,有垢有凈等是無常法,是緣起則生,緣盡則滅的生滅法,無有永恆存在不變的真實性。

而眾生本性,清凈本然,不壞不動。本來就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凈,離一切顛倒妄想的涅槃真心。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這段話 講的是 現象與 本質, 色法屬於現象, 空相術語本質; 舉例說明: 0,1,2,3 是數中個例,是現象, 數是本質; 金戒指,金手鐲 是現象, 金是本質; 數, 金代表了一種真理, 一種抽象的概念, 而0,1, 金戒指,金手鐲代表一種具體物質; 諸法空相可以理解為 一切事物是不永恆的,這種不永恆性 是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的.....當然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推薦閱讀:

佛經中的如夢觀
CBETA T37 No. 1751《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卷1
佛經中的字

TAG:佛教 | 佛經 | 佛法 | 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