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天價進口抗癌藥,中國抗癌新葯即將上市!適用於晚期大腸癌

對付天價進口抗癌藥,中國抗癌新葯即將上市!適用於晚期大腸癌

4 人贊了文章

目前正在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葯神》引起了人們對於癌症治療的高度關注,電影中描述了大量白血病人因長期吃正版抗癌藥而破產的情節,激發了人們對高價進口抗癌藥的憤怒和不滿。為什麼進口抗癌藥定價這麼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企業自主研發抗癌新葯的能力很弱,進口抗癌藥在國內缺乏競爭,才能定價如此之高。所以國家一直積極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自主研發抗癌新葯。

現在,好消息來了!中國自主研發的一種抗癌新葯即將上市!首個獨立由中國人發明、中國醫生研究、中國企業研發的抗癌藥「呋喹替尼」即將上市。「呋喹替尼」適用於接受過至少兩次化療方案,但是仍然沒能控制住病情的轉移性大腸癌患者。在臨床研究中,該葯被證實可顯著延長晚期大腸癌患者的生存期。

大腸癌發病率不斷升高,化療失敗後無葯可用

大腸癌又叫結直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僅2015年就造成80多萬人死亡。自2000年以來,中國大腸癌的年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升高。2015年,我國有37.6萬人被確診為結直腸癌,有19.1萬結直腸癌患者死亡。

氟尿嘧啶與亞葉酸鈣聯合伊立替康或奧沙利鉑是治療轉移性大腸癌的標準化療方案。在一線和二線的化療失敗後,有7成的患者仍處於體質較好的狀態,但是接下來的三線治療方案非常少,尤其是在中國。

研發出轉移性大腸癌化療失敗後的三線治療藥物,迫在眉睫。

國產抗癌新葯,顯著延長晚期大腸癌病人生存期

中國製藥企業和記黃埔醫藥經過12年的努力,終於研發出針對VEGFR基因突變的靶向治療藥物——呋喹替尼。

那麼該葯對轉移性大腸癌的療效究竟如何?

呋喹替尼的III期關鍵性臨床研究,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教授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院副院長秦叔逵教授共同領導,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記黃埔醫藥與禮來製藥等全國28家臨床藥物研究機構參與完成。這項臨床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26日出版的國際頂尖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上。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該雜誌首次發表中國抗癌新葯臨床研究成果。

該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呋喹替尼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為9.3個月,與安慰劑組為6.6個月相比,延長43%,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35%;呋喹替尼組的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3.7個月,與安慰劑組為1.8個月相比,延長106%,患者的疾病進展風險降低74%。兩個延長的數據都是目前國際上同領域內所能達到的最大延長期數據。

該葯另一個重大突破之處就是,那些之前接受過抗EGFR或VEGF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的患者,也能從呋喹替尼的治療中獲益。

抗癌新葯仍需解決腫瘤耐藥性問題

這種即將上市的中國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葯,為晚期大腸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但是作為一種抗癌藥,腫瘤耐藥性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尤其是對於靶向葯。一旦耐藥性產生,靶向葯的抗癌作用將迅速降低,很快就失去對癌症的控制。

如何降低和推遲腫瘤耐藥性,是癌症治療的一大難題。科學家對稀有人蔘皂苷的抗癌研究,為緩解這個難題帶來了希望。

稀有人蔘皂苷是科學家在五加科植物(人蔘、西洋參、三七等)中提取並轉化得到的一種抗癌活性成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和發展,目前稀有人蔘皂苷已經成為最常用的癌症輔助治療藥物之一。

加拿大優質西洋參種植

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稀有人蔘皂苷不僅具有顯著的抗癌作用,而且與臨床主流治療方法聯合使用,可以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稀有人蔘皂苷配合靶向葯、放化療,可以明顯減輕治療的副作用,同時提高癌細胞對靶向葯和放化療的敏感性,降低和推遲腫瘤耐藥性,從而顯著提高治療效果。稀有人蔘皂苷與手術治療聯合,可以提高患者術後的免疫力,促進傷口癒合和身體康復,降低術後癌症轉移和複發風險,鞏固療效。

隨著科學家對稀有人蔘皂苷的研究不斷深入,稀有人蔘皂苷抑制腫瘤耐藥性的機制逐漸被發現,這進一步促進了稀有人蔘皂苷在癌症輔助治療上的應用。如今稀有人蔘皂苷與靶向葯、放化療、手術治療等聯合使用,已經成為很多醫生推薦的聯合治療方案,正在給越來越多的癌症病人帶來幫助。

更多靠譜的防癌抗癌健康資訊,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瑞得生健康


推薦閱讀:

TAG:腸癌 | 結腸癌 | 抗癌新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