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人血灑山河,這一戰豈敢忘,豈能忘?

30萬人血灑山河,這一戰豈敢忘,豈能忘?

來自專欄最愛歷史4 人贊了文章

近代以來,作為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是亂世風雨中的華美樂章。十里洋場,引無數豪商巨賈追名逐利,達官顯宦勾心鬥角,文人雅士爭奇鬥豔。

有人在這裡醉生夢死,有人在這裡奮發圖強。

然而,1937年的夏秋之交,淞滬一帶卻不見燈紅酒綠,紙醉金迷。

彼時,目之所及,只有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一寸河山一寸血。81年前的今天,國軍與日軍在上海開始了一場慘烈的大會戰,史稱「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時的上海

1

中國與日本在上海的恩怨,早在淞滬會戰五年前就結下了。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軍突襲上海閘北。小日本胃口不小,想要故技重施,如此前一年吞下東北那樣,把上海當做盤中餐。

上海可不幹,由蔣光鼐、蔡廷鍇領導的第19路軍奮起抵抗,用滿腔熱血澆滅日軍的囂張氣焰,相當硬氣!

日軍一時半會兒占不到便宜,又不想事態擴大,只得和國民政府講和,暫時把上海從「菜單」上劃掉。

1932年5月5日,國民政府和日本簽訂了恥辱的《淞滬停戰協定》,規定上海為非武裝區。

此後,中國不得在上海至蘇州、崑山一帶駐軍,上海市內只有上海警察總隊及江蘇保安部隊兩個團駐守,日本軍隊則派重兵盤踞在上海周邊,雙方劍拔弩張。

到1937年夏,盧溝橋事變爆發,平津失陷,上海局勢不容樂觀。

淞滬會戰前,日軍第3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在他給日本軍方的意見書中,曾寫道:「欲置中國於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為重要。」

為了侵佔上海,日本人連 「劇本」都準備好了。

7月24日,中國軍方在上海四川路抓捕一名嫖娼的日本水兵。

這名水兵是日軍暗中安排的棋子,企圖讓他被捕後,佯裝觸犯軍紀,害怕被處分而跳海自殺,然後以「日本水兵被綁失蹤案」為借口發動戰爭。

沒想到,這名水兵被捕後,hold不住中方的審訊,寫了份自供文書,日軍的偽裝不攻自破。

不過,處心積慮的日軍還準備了方案二。

這五年來,中日兩軍隔著個上海,互相瞪眼,難免擦槍走火。

「你瞅我幹啥!?」

「我瞅你咋滴!!」

8月9日傍晚,負責偵查的日軍中尉大山勇夫和士兵齋藤要藏,騎軍用摩托擅闖上海虹橋機場,和保安隊起了爭執。就在雙方激辯時,大山趁人不注意,竟然拔出手槍,將一名保安隊員打死。

鬼子在中國人的地盤上竟敢橫行霸道,還行兇殺人。其他保安隊員自然忍無可忍,一起開火,將兩名日軍當場擊斃。

這便是,虹橋事件。

第二天,中日雙方就此事開始談判。日方要求中方拆除上海地區所有防禦工事,並撤出軍隊。

小日本話就放在這兒,要吃定上海了。咱可不能慫。

之後幾日,日軍集結在黃浦江頭,三十餘艘戰艦一字排開,陸軍源源不斷輸送至前線,視上海為囊中之物。

南京方面將京滬警備部隊改編為第 9 集團軍,張治中任總司令。同時,下達全國總動員令,將全國臨戰地區劃為5個戰區,滬杭地區為第3戰區,馮玉祥任司令長官,顧祝同任副司令長官,陳誠為前敵總指揮。

8月13日,在盧溝橋事變僅過一個月後,中日雙方在上海開戰了。

▲淞滬會戰中日雙方進軍圖(1937.8-1937.9)

2

淞滬會戰的第一槍在八字橋打響。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五年前淞滬抗戰,也是開始於八字橋。

當時,中方負責右翼進攻的是,第88師孫元良部第264旅。旅長黃梅興早在五年前就率部在淞滬抗戰和日軍拚死相搏,血戰兩天兩夜,被鬼子稱為「黃老虎」。

此次開戰第二天,就在黃梅興帶兵向前推進時,一顆炮彈呼嘯而至,在他身旁爆炸。黃梅興當場壯烈殉國。

黃梅興是淞滬會戰中第一位為國捐軀的高級將領,追授陸軍中將。那一天,第264旅傷亡1000多人。

隨著日軍源源不斷湧向上海,中國軍隊在楊樹浦、寶山、吳淞、劉行、羅店和瀏河等地與日軍展開血戰。

除了中央軍浴血奮戰外,還有各系軍隊參戰,川軍、湘軍、桂軍、東北軍等先後投入戰鬥。

▲駐紮在各地的中國軍人奔赴上海。

我們或許可以在淞滬戰場上聽到各地方言,但他們心中只有同一個聲音:「殺敵!報國!」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在淞滬會戰期間,上海民眾也以各種方式積極支援前線。

各界群眾組織救亡協會。文藝界救亡協會、學生界救亡協會、上海市紗廠工友救亡協會等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上海的各個角落,不斷開展宣傳、募捐、演出。

甚至還有其他省份的鄉親冒著槍林彈雨趕來,湖南學生戰地服務團和福建省民眾組織的慰問團,就曾到前線慰勞。

不少海外華僑身在異國,仍不忘祖國憂患,踴躍捐款,到1937年10月16日,為淞滬會戰進行的捐款已達330餘萬元。

四分五裂的中國,此時終於擰成一股,不同勢力,不同黨派,為了同一個目標,站在同一戰線。

3

三個月的淞滬會戰,無數英雄為國捐軀,每一縷英魂背後都有著璀璨的人生。我們無法得知,那每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有著怎樣的故事。

1937年8月30日,第98師第583團姚子青營的六百名將士開赴寶山。

寶山縣東臨黃浦江,是日軍進軍路上的重要據點。姚子青率部到達後,迅速築起防禦工事,區區六百人,將要抵禦日軍陸、空軍的聯合進攻,敵軍數量還是自己的數倍。

在接下來的七個晝夜,他們將會迎來噩夢般的廝殺。

最初,佔盡人數優勢的日軍並沒有佔到便宜,僅9月1日一天,姚子青營就擊斃俘獲日軍200多人。

喪心病狂的日本人連番進攻,幾十個小時連番轟炸,寶山城幾乎變為一片廢墟。

▲姚子青(1909-1937)

9月6日,姚子青營與外界失去了聯繫。此前一天,姚子青剛電報上級:「職等誓本與敵偕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奮鬥到底。」

那天下午時分,全營只剩下100多人,4個連長陣亡了3個,9個排長也陣亡了6個。但姚子青和他的弟兄們仍然沒有放棄。

9月7日,悲傷的時刻終究還是到來,日軍用坦克突破了寶山城南門。

當大量鬼子湧進城內時,姚子青營里所剩下的兵力,只有二班預備兵、幾個傳令兵、勤務兵和伙夫。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們完全可以撤出寶山,設法逃走,可他們卻選擇死守城池。

絕境之下,姚子青帶領剩下的戰士,裝備手榴彈,帶上僅剩的所有彈藥,發起最後的衝鋒。

此一去,若是不回?便一去不回!

當天,日軍佔領寶山城,姚子青營血戰到底,全員犧牲。

得知姚子青營的壯舉後,由美國僑民在上海發行的《大美晚報》發文盛讚:

「其偉大壯烈實令人內心震動而肅然起敬,此非僅中國人之光榮,亦為全人類之光榮,其偉績將永垂史冊而不朽!」

除了寶山保衛戰,淞滬各地作戰都堪稱慘烈。

羅店,作為另一個戰略要地,中日雙方在這裡展開拉鋸戰,你爭我奪。

戰後,羅店街上,儘是斷壁殘垣,到處都有中日兩軍士兵的屍體,河流被血水染紅,整個水鄉小鎮面目全非。戰況之慘烈,讓日軍驚呼羅店為「血肉磨坊」。

4

淞滬會戰不止是陸軍的舞台,中國海軍、空軍也輪番上陣,英勇抗敵。

1931年後,國民政府在美國的幫助下,組建了第一支空軍。淞滬會戰中,「八一四」空戰,中國空軍就取得奇蹟般的開門紅。

開戰隔天,日機空襲杭州筧橋

當時烏雲密布,能見度低,且中國的戰鬥機剛剛抵達杭州,未及加油。

在飛機余油不足、天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大隊長高志航毅然率領所屬3個中隊,27架霍克-3型戰鬥機,在筧橋機場緊急升空,抗擊敵軍。

此役,日軍被擊落3架轟炸機,中國軍隊無一架飛機損傷。為紀念空軍的首次勝利,國民政府將8月14日定為「空軍節」。

淞滬戰場上,中國空軍展示的不單是戰鬥力,還有不屈的氣節。

8月17日上午,中方 3 架飛機從飛抵到上海虹口,負責轟炸日軍前線陣地,協助友軍在江灣的進攻,其中1架由少尉閻海文駕駛。

空軍在任務完成後,正要返航。閻海文所駕駛的那架戰鬥機,不幸被日軍的高射炮擊中。

戰鬥機立刻起火,閻海文臨危不亂,先是急中生智,開足馬力前進,試圖飛回基地。在察覺到飛機無法繼續返航時,一邊把飛機下降,一邊逃出機艙,打開降落傘。

▲閻海文(1916-1937)

可惜,當時風向不順,閻海文被吹向日軍的陣地里。

鬼子才剛讓這幾架飛機炸得懵圈,看到閻海文飄過來了,分外眼紅。

將他團團包圍,數十名日本兵高喊:「活捉支那飛行士!」

他們以為,閻海文孤身一人,在這樣的情境下是絕對不會抵抗的。

閻海文出生於遼寧,東北淪陷後,他每每想起家鄉,都萬分痛心。此時身陷敵陣,毫無逃脫希望,與其生而受辱,不如以死報國。

於是,他拔出隨身的佩槍,連續向敵人射擊。遼寧海文沉著冷靜,一槍一個準,被他打死的鬼子足足有5名。

在子彈將要打完時,閻海文舉起槍,對準自已的太陽穴開槍,將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日軍沉默了,沒想到,原本待宰的羔羊,竟成了狂怒的猛虎。

次日,連日本媒體都刊登了閻海文的事迹,對其表達由衷的欽佩。

5

淞滬會戰持續到十月底,日軍增援不斷,火力兇猛。儘管中國軍隊奮力抗擊,但由於武器裝備和軍隊素質實在難以與日軍抗衡,仍然在各方戰場失利,國軍不得已全線西撤。

10月27日,在大部隊撤退之時,只有第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和手下將士們,仍守在原來的陣地上。

謝晉元團受命駐守四行倉庫,掩護大軍後撤。四行倉庫本來是個貨棧,是一座六層樓建築,堅固可靠,易守難攻。

當謝晉元拿到師長孫元良的一紙手令時,他就知道,自己和弟兄們已經沒有退路。

當時,駐紮在上海租界的英國軍隊動了仁義之心,曾向謝晉元提議,把武裝解除後,經過他們的陣地退出去,守衛四行倉庫的四百壯士謝絕英國人的好意。

後來,謝晉元在面對中外記者的時候,說:

「倭寇與我們勢不兩立,我們存在一天,決與倭寇拚命到底。」

28日、30日夜間,日軍動用重兵向四行倉庫攻擊數次,不但全部無功而返,還被謝晉元團的將士們殲滅80多人。

在吳淞江邊,上海民眾親眼目睹他們的英姿,有一些老百姓採購各種食品,托英軍送過去。

還有一個女青年甘願冒著炮火,將一面國旗送到四行倉庫,向他們致敬。

謝晉元團在四行倉庫中,孤立無援,仍連續作戰四晝夜,殲敵兩百餘人。

▲謝晉元(1905-1941)

30日,上級下令謝晉元團撤退,當時唯一的安置點只有公共租界的「孤軍營」。

這一去,就不知何時才能出來了。

在放火焚燒四行倉庫後,謝晉元團迅速轉移,當他們越過馬路退進租界時,日軍還用機關槍不停掃射。謝晉元親自斷後,他是全團最後一個撤出的。

他們撤退時,剩下377人,有24名受傷,他們用最小的傷亡代價,堅守住上海最後一處陣地。

當時媒體將謝晉元團稱作「八百壯士」,實際上,他們一共只有四百人左右。

之後幾年,四百壯士困在「孤軍營」無處可去。他們是孤島上的落難者,等待友軍的救援,也期待再次上陣殺敵。

可是,等來的只有絕望。1941年,謝晉元被汪偽政府派人暗殺,其餘將士被闖入公共租界的日軍俘獲,一部分被押往太平洋上的日軍集中營。

四百壯士,四散飄零,他們中的很多人,最終在各地孤寂地離世。

6

1937年11月8日,中國軍隊從淞滬戰場全數撤退。

南京方面發表聲明:

「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淞滬會戰驚心動魄的三個月,將全面抗戰推向高潮,日軍南下受阻,不得已分兵至華中。

中國的工業、教育等行業在軍人的英勇奮戰下得到轉移機會,迅速遷至西南。三個月間,沿江沿海遷到後方的工廠就有452家。

▲一輛孤零零的中國戰車,在上海街頭奮勇進擊日軍。

8月13日,這個日子,被烙上了血與火的印記。

81年前的今日,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國軍人,集結於黃浦江兩岸,在淞滬會戰中,戮力同心,與實力遠勝己方的日寇,鏖戰三個月,傷亡30萬人,書寫一個個鐵血傳奇。

淞滬會戰前,日本鬼子瘋狂叫囂,要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中國軍人用只有戰死、沒有投降的精神,告訴了日本人答案。

參考文獻:

宋希濂,黃維等:《淞滬會戰》,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0年版

馬振犢,陸軍:《八一三淞滬會戰》,航空工業出版社 ,2016年版

陳廷湘:《重評淞滬會戰的戰略意義》,《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推薦閱讀:

什麼是「軸心時代」
歷史典故:詩禮之訓
淺談歷史敘事的主觀傾向性:以《史記·孝景本紀》為個案分析
縱橫於歷史深處5
今晚報: 歷史上的《金剛》

TAG:歷史 | 軍事 | 抗日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