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歲出家,在荒山修行45年,做出全球頂級美食

她17歲出家,在荒山修行45年,做出全球頂級美食

44 人贊了文章

在離韓國首爾四小時車程的白羊寺里,

有一位修行近50年的靜觀師太,

她不僅佛法造詣頗深,

還是一位隱世高廚,

她做的素食超越了肉類和海鮮的美味。

紀錄片《主廚的餐桌》

她的素齋被紐約時報評價為——

「超越米其林三星的美食」,

紀錄片《主廚的餐桌》

開場的第一句話便說,

「她的每一次烹飪,都稱得上一場御前表演。」

在跟師太取得聯繫後,

整整10個月里,她再三婉拒了一條的採訪,

今年8月盛夏,誠心所致,

我們終於獲准,

踏上了前往白羊寺的素食朝拜之旅。

編輯 譚伊白

白羊寺位於韓國的西南部,我們從首爾出發,一路南下,經過四小時車程後進入了內藏山國家公園。

而靜觀師太修行的白羊寺天真庵,就位於綠蔭環繞的內藏山裡。

白羊寺據傳是在公元631年建造的千年古剎,從登山路一直向上,有許多的庵堂,藥師庵、雲門庵,以及靜觀師太僧院所處的天真庵也藏匿其中。

我們在一樓的廚房裡見到了師太,她個子很小,神情有些嚴肅。

見到她的第一面時,我無法想像她的一雙手能發揮多大的能量,又如何四十多年如一日地為寺院僧人製作料理,甚至名氣遠傳海外。

幼時的靜觀

靜觀師太出生於1956年,在七兄妹里排名第五。父母親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了孩子們的食物用心準備,可能就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回憶,年幼的靜觀不知不覺和食物變得更親近了。

八九歲時的某一天,她趁著父母外出勞作,學著母親在一塊岩石上將黃豆粉和麵粉揉搓成麵糰,再切成細條,竟有模有樣地做成了一碗手擀麵。

從地里回來的父母吃了一驚,不敢相信靜觀從和面、揉面、擀麵到煮麵都自學而成。

在她17歲的時候,母親不幸去世了。

靜觀悲痛不已,她無法理解人為什麼會離開,她想,或許脫離俗家人的生活,就不會再為了人世間的因緣困擾。

就這樣,還在讀初二的靜觀,在家裡人誰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一個人獨自上山出家了。

初到寺院,她就為僧人準備了一年的小菜。

從地里摘下茄子、黃瓜,稍微收拾收拾以後蒸熟,蘸醬油吃或者涼拌吃。就這樣為僧人們準備的齋飯得到了大家的稱讚,能為修行的僧人提供能量,靜觀感到非常開心。

從她出家到現在的這四十多年中,烹飪成為了她最重要的修行方式。

常人看來,修行者的生活很艱苦。僧人們每天凌晨4點起床,做禮佛禱告,到9點前在田裡勞作,一天下來還有兩到三次的冥想、修行,直到晚上10點睡覺。

寺院供養餐

早餐基本上是稀粥和小菜,而午餐最為重要,吃的是一頓包羅萬象的飯。

修行者從11點開始,11點半到12點之間吃飯。需要有飯、湯、泡菜等少量的三種小菜一起,共食用五種食物。

寺廟飲食忌葷腥人盡皆知。韓國僧侶的飲食同樣講究乾淨、調味料少,將材料所持有的本身的味道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白羊寺地理環境優越,靜觀師太在山裡自發開闢了菜地。她只挖出了細細的壟溝,甚至土壤都沒有完全開墾,種子隨意撒在土裡自由生長。

她說:「所有的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長過程,開花、結果,果實的種子再重新掉落在土裡,這樣的種子在冬季接受了雨雪的洗禮成為新種子的路燈,第二年便不播撒種子了。它們為了尊重自己的生命價值,就會拚命地成長。這樣的食材就是救活我身體的葯。」

她還自己釀造醬油、製作大醬,卻從不急於求成。大醬在醬缸里經歷風吹、日晒、雨打,10年、20年歲月的洗禮後,隨著時間流逝自然地發酵完成。

在修行的過程中,靜觀觀察到有五種食材在寺院飲食中是禁止的——蒜,蔥,韭,蓼蒿和興蕖,統稱為五辛菜。

這五種食材味道過於辛辣,又極有營養,但僧人們修行之時只需要能拿起一顆草芥的力氣便夠了,所以這樣的能量過多無益。

在靜觀出家的第10年,她的父親來看望她,與她在寺院里相處了一個月。

父親剛來的時候很消極,情緒暴躁,更是吃不慣清粥小菜。

他說:「這裡沒有肉、沒有海鮮,只有素食怎麼能生活!你還是和我回家吧。」靜觀說,讓我做一道比肉和海鮮還好吃的素齋,您吃過後再決定吧。

於是她拿著醬油、糖漿和一筐香菇,與父親在山間小溪邊坐下,做了一道醬油燴香菇給父親吃。父親一口接一口吃起來,一個小時後全都吃完了。吃完後他說,我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小菜,我相信你能在這裡活得很好,佛祖,就讓我的女兒好好地在這兒供養你。

說完這句他便離開了,一周後在家裡安詳地去世。

「因為父親帶著擔心我的心情來,親自體驗過我的生活後安心地離開,所以我對這個因緣感到開心,而不是心痛。」

正值中午,靜觀在為僧人們的供養餐做準備。今天的主食是兩種口味的混合手擀麵,其中一種要用紫蘇葉汁腌漬上色,形成淡紫色。

她將草席攤在地上,食材鋪開,與中國手擀麵大力抻面不同,她的動作緩而輕、步驟細而密,握擀麵杖的樣子又像是在撫琴,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儀式感十足,直到將麵糰切成細條,禮畢。

我們終於見識了一場「御前表演」。

拜訪師太的這兩天里,寺院里除了僧徒還有很多韓國年輕人,以學徒的身份來打下手,學習她的飲食哲學。他們大多有留學背景,有些甚至從法國最頂級的烹飪學校學成歸來。

師太也會定期離開廣藏山,前往位於全州市的全州大學教授烹飪課程。「很多人關心為什麼僧人的壽命得以延長,我不該一個人健康地活著,便帶著寺廟的食物去和他們分享。」

靜觀師太的食物不僅僅關乎味覺,眼觀、耳聽、鼻聞、嘴嘗,再用心來感受,才能真正地享受美食。

在我們快要離開時,一位曾經報道過師太的外國攝影師再次不遠萬里來探訪她。

這片僧院雖然偏遠,靜觀師太卻早已聲名大噪,她不僅僅是白羊寺的修行者之一,更成為了韓國的符號。

她的修行之路和素食哲學會在這小小的庵堂里堅持下去。


推薦閱讀:

明天二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出家日,禮拜稱念供養釋迦牟尼佛,可以消災免難、福慧雙增
傳喜法師的出家因緣
淚奔了,看完了才知道對出家人的誤解太深了
出家一日一夜精進不退,二十劫不墮惡道
億萬富翁的出家妹妹

TAG:修道 | 出家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