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起意識,再去做事。

先起意識,再去做事。

自己真心不是什麼高產的人,也不是為了攢關注而瞎寫,更重要的是記錄一下自己平時的感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維。

今天要說的事情,是我最近遇到事情的感悟。這邊記錄分享一下。

先說第一件事情:

之前,家教還湊合,吃飯的時候,父母都說,夾菜要夾自己這邊的菜,不要去別人的地方夾菜。當時小,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養成了這種習慣。後來,出去讀書,跟舍友吃飯、包括工作之後,跟朋友一起胡吃海塞的。沒有了規矩,這個習慣慢慢也就荒廢了。不出所料,又被父母教育了。但是吧,第一次這樣之後,不長記性,隔天吃飯,又開始亂夾了,結果又被老爸老媽說了一頓。

我就開始思考,為什麼我老是記不住呢?我想,應該是我沒有養成吃飯夾自己這邊的習慣。那麼怎麼養成這樣的習慣呢?就需要在吃飯的時候,想起來,要夾自己這邊。那如何才能讓自己吃飯的時候,想起來,要夾自己這邊呢?那就需要類似條件反射那樣,一接收信號,就立馬起反應。換句話說,一吃飯,我就要有夾自己這邊的意識。

我想的方法就是,先在腦子裡面,重複幾遍,先讓自己腦子裡面有個模糊的印象。如果吃飯的時候,自己想起來了,那麼就按照這個意識去做。如果沒有想起來,被父母提點了,也算受到了另外的刺激,再去逐漸改正。幸好,我屬於第一種,在吃飯的時候,我立馬就起了夾菜夾自己這邊的意識。然後就按照這個去做了。

第二件事:

晚上陪著父母吃去走步,因為要去河邊公園,需要開車,都是我開車,我爸這個老司機就坐在我旁邊,我這個人開車比較仔細,很多情況下就是按照規矩來。但是我爸就嫌我開車太死板(我自己開車可不是這樣,我最受不了的就是我做事情的時候,別人在我身邊說這說那的。)

我就比較煩躁,非常想懟他兩句:雖然你開了三十幾年車,但是我開車這幾年,一次違章都沒有,說明我也是有水平的。但是每次這麼一說,我爸就會說我就回抬杠,在外面工作,如果這樣,肯定領導不賞識,巴拉巴拉。。。。 所以,我一般就閉嘴,但是我心裡憋屈啊,就生悶氣。

但是當我們來到河邊之後,我心靜下來了,我就開始思考,剛剛那股憤怒是為什麼會起來的?

我為什麼會憤怒?因為我覺得我做了正確的事情,結果卻被人說了。我做的一定是對的?我爸說的一定是錯的?這個事情,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判斷對錯?如果沒有,那麼我為什麼不能接納別人的想法?如果這件事情,我真的是對的,我爸是錯的,那麼為什麼他會認為他是對的,從而來說我?

我就以這種方式去展開討論,當我有了這個意識之後,我就不再去生氣,而是慢慢的分析。最後我發現,我爸說的沒錯,我做的也沒錯,只是我們在遇到這種情況下,不同的意識反映而已。如果我接納了他的意識反映,那麼我也就不生氣了。因為都是對的。

經過這次之後,每次我爸說我的時候,我都會這樣思考,慢慢的,之前的憤怒也就理我越來越遠了。

最近在讀《王陽明大傳》,之前一直對「知行合一」有誤解,以為先知後行,這樣就是知行合一了。最後發現我錯了,知行是一個整體,一如太極圖,陰陽雙魚,我們看到了黑白對立,以為是知跟行,但是我們忘記了外面的一個大圈,這個大圈才是一個整體,知行是這個整體內的兩個表現形式而已。「念起即為行」 一件事情,你知道了,那並不叫「知」,你知道後,又做到了,才能算是真「知」。從知道到去做,才是做一件事情的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才叫做知行。

包括我們在想事情的時候,不要去非黑即白,事情有矛盾的一面,比如陰陽雙魚,事情也有統一的一面,比如太極圖外的大圈。

這是我這段期間的思考,現在來總結一下:

1.你要養成一個習慣,或者做一件事情,首先,你得先有這方面的意識,然後再去做事。

2.「知行合一」知行是一個整體,不是分開的。

3.思考問題不要非黑即白,多想想太極圖,矛盾與統一。


推薦閱讀:

意識和大腦無關?
真正的覺醒:進入無時間意識層面
「薛定鄂的貓」與科學認識中的意識
團隊意識培訓

TAG:意識 | 自我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