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女性在職業生涯中最不該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生孩子

 

前段時間看到了這樣一條微博:

這條微博底下,高贊的評論一邊倒的都在說女性不爭氣,指責當了媽媽後在體制內或職場混日子的女性——「

又蠢又壞啊,毒婦,斷後面女性就業的路啊。

 

觸目驚心。

 

社會學家使用「母職懲罰」(motherhood penalty)這個概念來描述就業女性因為母親的角色而遭受的求職、工作評價、薪資、晉陞機會等方面的負面影響。

 

家庭希望女性投入更多的精力照顧小孩,職場希望女性投入更多的精力來為工作負責,「好母親」和「好員工」是現代社會對女性的不同期待。

 

即使在絕大部分國家,法律都保障了女性在職場的權益,比如我國《就業促進法》、《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均有相關的條款。但母職懲罰仍然客觀存在。

 

這篇文章想和大家討論的是——

「母職懲罰」如何從方方面面影響到女性長久的經濟利益?生孩子造成的「事業負面影響」是否可以量化?為什麼法律和政策再完善,也依然無法杜絕「母職懲罰」?

 

25歲~ 35歲這十年事業黃金期,你是否選擇了生娃?

 

 「母職懲罰」導致的收入性別差無法忽略,但美國的一項研究

結果稱:有穩定兩性關係的女性若在25歲之前或35歲以後生育,她們的收入最終能夠達到伴侶的薪資水平。

但對於那些在25~35歲間生第一個孩子的女性來說,她們的收入可能永遠無法與伴侶齊平。

《紐約時報》將這一現象稱為「十年育兒窗口」。

 

另有研究表明,如果女性選擇在職業生涯早期或職位穩固後生孩子,她的職業損失會降到最低。

 

然而問題是,25~35歲是大多數女性的生育時期。目前,澳大利亞女性首次生育的平均年齡為28歲,只有22%和15%的女性分別選擇35歲後或25歲之前生產。

 

那麼,有沒有可能縮小收入性別差呢?

 

一份來自美國人口普查局的工作報告分析了自1978至2011年間生育第一個孩子的美國夫婦的收入情況。

調查結果發現,孩子出生一年後夫妻間的工資差距翻倍

。整體而言,生育前女性收入比男性平均少12600美元,產後這個差距則飆升至25100美元.

 

報告稱,「

收入差距將在接下來的五年里繼續擴大,但速度會減慢,到了孩子上學的年齡差距會逐漸縮小

」。然而對於那些在「十年生育窗口」期生育孩子的女性來說,她們和配偶之間的收入差距卻並未縮小。研究認為這是由於母親的身份影響了女性職業關鍵期的發展。

 

《紐約時報》報道稱:「養育孩子需要大量精力,尤其是孩子上學前,而母親總是不可避免地花費更多時間在孩子身上。這樣一來,女性的職業生涯肯定會受影響,尤其是在她們最需要努力、最需要施展的職業關鍵期。如果選擇在職位穩定後或職業生涯開始前生孩子,女性的職業生涯影響則會小很多。

 

然而,由於眾所周知的各種原因,比如接受高等教育、高齡產婦面臨的風險等,女性在25歲前生小孩,35歲之後生小孩要面臨的其它困難也不少。

 

 

生育後的女性有否還有可能重新在職業生涯中站穩腳跟?

美國兩項大規模樣本的研究表明,

二三十歲的女性在生育後收入會收到3%~5%的影響

。然而如果考慮到女性的整個人生歷程,研究顯示,

生育帶來的收入影響在20多歲的女性群體中相對較低,而30多歲育有兩個孩子與40多歲育有三個或以上孩子的女性受到的影響最大

 

 

儘管男女收入始終會存在差異,但從收入和職位來看,

生育後的女性步入4、50歲後仍可重新在職業生涯中站穩腳跟

。通常來說,有三個或更多子女的母親就算到了4、50歲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的收入影響——

每個孩子會降低至少4%的收入;只有一兩個孩子的女性在40歲時收入水平幾乎能趕上無子女的女性

研究結果顯示,只生育一個孩子幾乎不會對女性的收入造成很大影響。「母職懲罰」的影響在那些年齡較大、生育孩子較多的女性身上則更為明顯,因為這段時期的女性既要滿足孩子們的經濟需求,又要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打算,而收入受到影響使這些女性很難平衡孩子的需要和自己未來的收入保障。

除了孩子的數目之外,

「母職懲罰」效應在不同的職業領域也各有不同

美國理海大學社會學的教授曾經對3.4萬名擁有文藝學位的美國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文藝工作領域(

表演藝術、設計、藝術史研究、寫作、電影、音樂和視覺藝術等

)並無「母職懲罰」現象。

不需要坐班、彈性工作制,被認為是

消除「母職懲罰」的有利因素。這其實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

生育對女性的收入、職位上升造成的影響,根源可能並不是由於我們失去了「進取心」。

母職懲罰vs.父職獎勵:僱主認為父親是最理想的員工,其次是無子女的女性、無子女的男性、最後才是母親。

 

麻省大學社會學教授米歇爾·布迪格關注生育收入差距問題已有15年,據她收集到的最新數據顯示,

這種性別偏見在經濟狀況不良的父母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她發表於旨在推進改良政策觀念的《第三條路(Third Way)》雜誌中一篇論文指出:

高收入的男性會因生育子女獲得最多加薪,而低收入的女性會因生孩子受到最大影響

。她採訪中說道:「資源匱乏的家庭在撫養孩子方面會承擔更多經濟負擔。」

 

然而,工資差距其實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傳統觀念。「

僱主們認為父親更能穩下心專註於工作,他們要養家糊口,工作起來自然會更踏實

這與僱主對於女性成為母親的態度截然相反——傳統觀點認為她們工作不努力,還容易分心。

 

男性有孩子後,收入會平均增長6%以上(如果他們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女性的收入卻會隨著孩子數量增加平均遞減4%。研究數據來源於1979—2006全國青年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縱向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無子女的未婚女性與男性收入比為96:100,而已婚的母親與男性收入差距則擴大至76:100。

 

斯坦福大學克萊曼性別研究所所長、社會學教授Shelley J.Correll說:「

母職懲罰效應很大程度源於人們對母親的偏見。

 

Correll在康奈爾進行了一項調查:她讓研究人員向數百名僱主發送虛假簡歷,內容中除部分標明了父母身份外,其餘是全相同。實驗結果顯示,母親被僱主回電可能性僅有一半,而父親被回電的概率則略高於簡歷中未標明父母身份的男性。

在另一項類似實驗中,Correll詢問參與者,如果你是老闆,你會付求職者多少薪水。結果顯示「老闆們」向母親提供的平均薪水比沒有孩子的女性平均低11000美元,比父親更是低13000美元。

 

Correll的研究發現,

僱主認為父親是最理想的員工,其次是無子女的女性、無子女的男性、最後才是母親。他們甚至還要求母親遵循更嚴格的工作標準,不允許她們遲到。

 

或許女性在職業生涯中最不該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生孩子。就算不乏資質和經驗,生完孩子的女性也會更難找到工作,就更不用說工作能力被肯定、得到與男性相同的報酬有多難了。

 

而對男人來說,要孩子卻對他們的事業有好處。比起沒有孩子的男人,他們更有可能找到工作,並且有了孩子之後,他們的薪水甚至會更高。

 

但布迪格的研究中有一個例外:

收入最高的10%的母親群體中,許多女性的收入並沒有受到損失,而收入最高的5%的母親更是獲得了與男性類似的獎勵。

她認為,這些稀缺崗位的僱主可能覺得表現出色的女性與男性更相似,而女性也會更努力地工作,還可能會為了家庭和兒童保育費而進行更積極的薪酬談判。

 

在而收入範圍的另一端,

低收入婦女的平均工資下降了6%,比平均水平還要高出兩個百分點。

 

布迪格發現

有兩項政策幫助減緩了母職懲罰的影響:公立的高質量嬰幼兒保育機構和更長的帶薪育兒假。

然而在更提倡傳統性別角色的國家(如德國),新媽媽們會休一年多的產假,因此女性受到的職業影響非常大;另一些國家如瑞典則實行了更先進的政策,如

鼓勵新爸爸也休假

,這些國家的工資差距相對則較小。

 

或許全世界的僱主們應當正確理解並接受這個事實——大多數人都會要孩子,男人會給孩子換尿布、準備午飯,而女人也會繼續工作。

 

 

結語:

 

從國情來看,家長很難為三歲以下的孩子找到靠譜的托兒機構,這其實才是國內很多職場媽媽面臨的最大的「母職懲罰」。其次是,全職媽媽、單親媽媽受法律及社會福利的保障比較有限,不得不工作可能會造成了某種程度的「消極怠工」。

或許很多人要說,自己在生完小孩、復出職場後,事業並沒有受到生育的影響。這其中最有可能的因素是,國內大部分家庭都是有祖輩來照顧孩子,這樣年輕媽媽才有可能在孩子出生後的回歸職場,才保障了國內已婚女性比較高的就業率。

這很難說不是另一種「母職懲罰」。

 

總而言之,職場媽媽的平權之路,漫長而遙遠。

 

 

參考:

 

https://www.whimn.com.au/live/money/so-the-gender-pay-gap-only-affects-you-if-you-do-this-very-common-thing/news-story/ff0fb1de876726fc45ec36c41f30c5f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41155/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復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復【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復【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復【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復【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復【濕疹】了解嬰兒濕疹;

回復【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復【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復【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

回復【食譜】輔食食材與食譜目錄;

回復【兒歌】兒歌精選與推薦;

回復【繪本】 繪本推薦、書單、親子共讀等;

回復【雙語】 雙語、英語學習;

回復【刷牙】 兒童牙刷的選擇,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復【語言】 語言學習、語言發育遲緩;

回復【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遊戲;

回復【生長曲線】 正確解讀生長曲線,判斷孩子的發育狀況;

回復【不吃飯】 孩子不吃飯怎麼辦;

回復【輔食】 了解關於孩子輔食添加的一切;


推薦閱讀:

30歲還做不了中層,職業生涯是不是就廢了?
法律職業者的法治觀與程序正義理
11個信號表明你的職業處於下滑
累積職業資本是成功關鍵
怎樣找到適合你的真正職業(True Calling)

TAG:孩子 | 女性 | 職業 | 職業生涯 | 事情 | 生孩子 | 在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