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覺得自己父母不合格的孩子會不會有一天會諒解他們?


會的。

當孩子意識到,父母並不是刻意對自己惡毒,而是父母的經歷造就了父母的行為和世界觀的時候。


我聽過一個故事

講的是一個女孩,她有個醉鬼父親,她很討厭這個父親,因為他一天多數時間不是在喝酒,就是在醉酒,家不成家。

一家的幸福因酒而去。

終於女孩長大了,她找到了她愛的男人,她們結婚了。

嗯,她嫁了個酒鬼。


就我個人經驗,會。年輕的時候喜歡開上帝視角,等自己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多了,就知道父母為什麼「不合格」了,當然我所說的,只限於那些覺得父母不夠有錢的人。

以前我覺得老爹賺錢也不行,情商也不行,直到我出來社會混了八年。

我發現,原來自己也不行。

而且我還是在信息不閉塞,機會相對比較多的環境中。沒有大環境的熏陶,個人素質啊情商啥的全是放屁。你沒見過牛長什麼樣是沒法把牛畫得很逼真的。

即使有時代的光環,賜予機遇,如果沒有眼光,你還沒抓住機遇,機遇就溜走了。而眼光這東西,也是要看個人有沒有接受過環境,家庭,社會的培養。

你得先意識到問題,才能發現問題。有很多東西,你根本就想不到,或者是完全沒意識要去發現問題。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缺憾,盡量不要把這個時代的缺憾所造成的傷痛帶給下一代吧。


能對父母的不合格,真正有體察的心情說明這個人具備了成年人的,看待問題的彈性。

而一個很重要的素質,就是,有成年人的情緒穩定度。這種情緒穩定度有一個指標就是對他人的不穩定,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接納。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狀態,本身是比較難以達成的。就像在惡劣情況下成長起來的人,要讓他超脫出惡劣環境的生長條件,反倒來理解環境本身,可見這樣的人是沒有被摧毀(惡化),反倒更強大的人。

這樣的人本身就是少數。但絕對是有力量的人。

父母的不合格展開來講,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不能夠同理孩子的需求。

能夠同理孩子的需求,還能夠表達得恰到好處。就可以稱為優秀的父母了。

舉個例子。許多人都好奇我是如何帶李哥的。

我只有一個指標就是看他的笑容和眼神。

當一個孩子由衷的快樂的時候,就說明你不是一個太失敗的父母。

歡迎來我司嘮嗑,看看李哥如何在我司撒歡。對了,我司微信公眾號:DaLuEdu大路教育 (ID:DaLuEdu)


我不會,以後也不會。

我是第一次做孩子,可是感覺自己並不是不合格的孩子。不挑嘴,不挑衣服,不惹事,上小學就知道在作文里誇女老師漂亮,會哄爺爺開心,從小到現在都沒有異性朋友,給我一堆布頭能不聲不響玩一天,連我爹帶小情婦回家讓叫姐姐我都乖乖叫了。非要說不合格就是不夠優秀,長得不沉魚落雁,不會看眼色,不懂社交常識,還不夠聽話,不會討好我爹。

所以就要挨那麼多打,就要被婊子賤貨那麼罵,他把老婆打走逼著我下跪求回來,他無證駕駛被警察叔叔攔住嫌我不會賣萌。

所以他就是不合格的父親,洗到天邊也洗不幹凈。


會。

我諒解他們。

可是我還是想死。


會。

而且還會為自己之前叛逆和極端感到不安和自責。

我小時候,尤其是青春期荷爾蒙旺盛那陣子,最討厭我爹媽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

把你全須全尾的養大就不錯了。

對此雖然我不反駁,但在內心深處會暗暗的咬牙切齒,腦子裡浮現的全都是電視劇里慈母善父對孩子諄諄教導的溫馨場景。

同樣都是親生孩子,為啥人家就那麼耐心,要什麼給什麼,到處都縈繞著自由、平等、民主的氣氛。擱我這兒就是一頓暴風驟雨,我特么倒霉催的,生在了這樣的家庭。

為了找到認同感,我還一度加入了豆瓣「父母皆禍害」這個地下組織,沒事就在裡面亂逛,各種帖子看多了,更加深了我爹媽為人父母嚴重不合格這種印象。

慢慢長大之後,我開始在外地上學打工,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每到逢年過節回家,跟昔日讓我「咬牙切齒」的爹媽反而多了一種久違的親近的感覺。

因為聚少離多,當下發生的事情沒有交集,基本止於噓寒問暖,更多的是在回憶往事,而每次回憶往事,都有我看不到的「視角」和「彩蛋」。

比如上學的時候,我每次在學校做點違反紀律的事情,我媽都能知道,回來就是一頓臭罵,我以為是我們鄰居家長從他孩子那裡聽到的,然後又給我媽告的密,覺得這群家長實在陰險可怕。實際的情況卻是,我媽隔三差五瞞著我去學校找我班主任,各種說好話,就為多讓老師照顧一下我。

再比如,我爹,打我記事起,我就覺得我爹是個精神病,性格暴躁,陰晴不定,我認定他必將成為我餘生痛苦的來源。然而在包括我媽在內的各種人的講述中,年輕時候的我爹,完全不是這樣。

他是有幽默感的,當初跟我媽相親的時候各種能說會撩;他曾是個時髦的年輕人,攢了幾個月的工資買了全村的第一台黑白電視機——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可以說非常的勇敢了;他也很悲催,我奶奶五十多歲得了癌症,他滿世界求醫問葯,住不起旅店,只能露宿在人家屋檐底下……

這些是我出生之前不曾看到的事情,他這一輩子,受的苦是我所不能想像的。非往根里找原因,就是生錯了時代,三年災害、十年動亂全都趕上了,遇上的糟心事太多,也沒高人指點,後半生就活偏執了。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我再妄想他們倆變成無微不至的育兒專家,實在是有些過分了。

《請回答1988》裡面德善他爹說的好,「我也是第一次當爹啊」。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我做孩子其實也不怎麼合格,我也不是沒責任。

總而言之,茫茫宇宙,人生苦短,大家能遇見不容易,不是啥原則性的事情,就盡量互相原諒和理解吧,起碼多少年之後,你不會因此捶胸頓足的後悔。


其實這個話題問得有些傻?大部分孩子被冤枉,被打,被罵,被錯待,都不會覺得自己父母不合格。因為他們根本沒法去選擇另外一對合格或者說他們覺得對的父母。因為從小不會覺得父母有對也有錯,所以不會逃離和改變現有的家庭關係哪怕一點點。讓我們回憶自己小時候,可曾理性思考過父母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做是應該被糾正的?我應該想辦法改變父母這一切?

生於斯長於斯,他們骨頭裡會繼承這樣一套關係,那就是:孩子本身就是父母的附屬品,小時候只能聽大人的,只能無條件去接受大人的要求。所以長大以後十有八九這樣的孩子會原諒父母的一切,因為這時候他(她)變成了父母。並且繼承了管教孩子的那一套。

只有那些至少選擇不去忘記得孩子,長大以後會變得更加容易傾聽,更加容易從自己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但這部分人恰恰並不是原諒了父母,而是釋懷了:讓過去的就過去吧!

從這個層面來說,讓我們內心記住父母對我們的一切傷害,不要以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得,讓我們對待自己孩子更加謹慎一些,再多一些反思。因為他們真的沒有第二個選擇。


理解並原諒了一個,不理解並切斷關係了一個。

我的父母歷經自由戀愛,甜蜜婚姻,外出打工,誤會頻生,小三插足,互相猜忌,轉移財產,試圖和好,徹底決裂,家族混戰,精神崩潰,撫養權戰,帶娃高飛,寄人籬下,拋女獨走,帶回故鄉等一系列歷經多年匪夷所思的經歷後,最後養出了一個成績優秀但心思敏感,渴望關注卻不擅交際,高傲自負同時自卑自厭的女兒。

憑著還算優秀的成績,雖有部分不同於常人的學生生涯,但還算在正常軌跡內完成了學業。而進去社會後,一連串打擊接踵而至,讓我迅速陷入抑鬱情緒,又為了躲避職場生活的失敗,迅速結婚並接連生了兩個孩子,原來的抑鬱情緒加上產後抑鬱,使我進入了無法自拔的抑鬱風暴中。

在育兒過程中接觸心理學是一切的起點,後來逐漸開始看更多的書,甚至買了整套心理學教材學習。在某一次機緣巧合下,又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心理諮詢,同時又得到了媽媽的支持,來到我的家裡幫忙帶小孩。

整個調整的過程持續了三年左右,期間和媽媽發生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爭吵,也有過無數次的溝通,最終走向了和解。

而另一位,我的爸爸,拒絕溝通,只想強加自己的認識給我。我的認知能力越是接近正常,就越不能接受他一直以來的做法,而他也越發覺得我不可理喻,最終關係越來越遠,基本切斷關係。

關係的恢復,是兩個人的事情,不可能其中一方改變了,就能得以改善。我和媽媽住在一起,距離上很近,可以隨時溝通,同時兩個人都有想改善關係的意願,雖然改變的過程很痛苦,但我們都沒放棄,最終得到良好的結果。

而和我爸爸,距離太遠,又在發生一點點衝突時就直接關閉了交流的大門,情緒得不到發泄,也就無法達到互相理解了。

或許某一天,在某些機緣巧合下,我有機會能和爸爸進行大量的溝通,最終達成諒解,也有可能這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但好在,我已經不太在意這一點了。一方面,我已經基本走出過去的陰影,不需要通過爸爸對我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另一方面,時間精力都有限,當前我更願意將精力放在自身的提高及家庭的運營中。


不會。我想到的是在我這代結束這種不及格。

————————————

我是有孩子的。但目前還做不到體諒。


除非那些孩子變成他們父母的樣子。否則父母的樣子都會變成他們心裡的一根刺。時不時扎一下。


很難.... 至今厭惡我爸,不能釋懷.....


也許有一天會理解

但絕對不是原諒!

明明自身有許多優點

卻常常覺得傻B、卑微、不值得被珍惜

相信世界有美好的東西

卻不覺得與自己有關

家庭和童年的影響遠比你我想像的多

敏感、沉悶、自輕自賤、討好型人格

每思及此,都讓我更加討厭自己

當我筋疲力盡還努力改變

當我在夜深人靜默念自己傻B

只為了以後不要成為和他一樣的父親

當我對感情患得患失

當我對「是否開始一段戀情」而謹慎猶豫

只希望後半生陪著我的是溫柔相對,而不是埋怨與獅吼

我想

我需要很多很多的愛

來好過這一生

也需要很多很多的愛

讓下一代不再遭受這一切


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不合格,像最近很紅的毛曉彤爹,不負責任,各種人品低下。這種能原諒那真是善良,只是希望不會再被傷害。不原諒也是正常。另一種是孩子以為的不及格,天天軟文看多了,對比著網上電視里的父母看自己父母。這種在自己長大受挫,生兒育女後很多都會去理解父母。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共同成長吧


不會,憑什麼能讓我原諒一個沒有盡一點點責任,自私自利連我學費都拿去賭博的人?拿著刀對著我的那一刻已經不可能原諒了。


反正我原諒了。

記得一個故事:猴子喜歡吃桃子,兔子喜歡胡蘿蔔,猴子每天摘的桃子都捨不得吃,都送到兔子那裡,一定要兔子吃完。兔子說了自己不喜歡,猴子覺得很傷心,最後兔子只好勉強吃完每天的桃子。兩個人都不開心,是因為猴子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兔子。

很長一段時間,看了一些心理學的書,產生很多想法,對自己的父母充滿怨言,覺得他們的教育方式給了我太多負面影響。甚至還嘗試和他們討論原生家庭這些,結果是,他們非常惶恐——「你怎麼生氣了?為什麼?你跟媽說,媽以後不那樣了。」沒有任何效果,他們不能理解。後來慢慢的,過了三四年,想通了,他們不是故意傷害我,他們是在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來愛我,只是,這方式剛好我不喜歡而已。而限於文化水平,他們連這一點也不曾明白。

我原諒了這樣真摯而略帶傷害的愛。


任何一個決定和行為都受其自身成長經歷和見識等所限,所以存在即合理

可以理解

但是未必原諒


嚴格來說,我的父母不是不合格的父母,他們給了我一個家,關心我愛我,支持我,默默為我付出。可是他們就是傷害孩子的那種典型父母,導致我長大以後嚴重缺愛,不懂表達,軟弱又害怕失去,成年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處於很痛苦的狀態。

不能說我的離婚和他們一點關係沒有,雖然現在結局也還好。但是現在最讓我痛苦的是,現在有了自己的女兒,在我和我女兒相處的過程中,經常回想起我的小時的心理陰影,我努力想擺脫,又害怕過猶不及

所以我覺得,原諒不原諒的,有些傷害是永不可逆的


我們用了一輩子等一句「對不起」,他們用了一輩子等一句「謝謝你」,我們都等不到滿意----知乎上看到的評論


這樣的問題提出來用心何其毒也。

題目中隱含了一個條件,就是「實際上父母是合格的」。

那我想反問下題主題目,如果你的父親酗酒,家暴,日常用惡毒的話語謾罵你的母親和母親一邊的所有親戚,在公共場合毆打你的母親,外遇,在家裡恃強而獨裁,且武力拒絕離婚。這樣的父親,您什麼時候能原諒他呢?


推薦閱讀:

驚呆!寶寶睡成「偏頭症」,竟然是它惹的禍!|親子百科
有些苦不要讓孩子吃,沒意義
(親子貼)我的兒子王大鎚
【親子活動】全家一起來創意DIY
【帽】夏日遮陽帽,可以來款親子哦

TAG:生活 | 教育 | 家庭 | 親子 | 叛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