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詳解合伙人「股權進入與退出」機制

一文詳解合伙人「股權進入與退出」機制

4 人贊了文章

(1)合伙人合夥創業第一天,就會面臨股權架構設計問題(合伙人股權設計);

(2)公司早期要引入天使資金,會面臨股權架構設計問題(天使融資);

(3)公司有三五十號人,要激勵中層管理與重要技術人員和公司長期走下去,會面臨股權架構設計問題(員工股權激勵);

(4)公司需要招兵買馬、跑馬圈地,加速發展,引入A輪、B輪、C輪投資人,……IPO時,會面臨股權架構設計問題(創業股權融資);

(5)公司足夠NB,做到BAT的體量,需要把大公司做小,把老企業做新,也會面臨股權架構設計問題(孵化器、阿米巴經營)。

剛成立的創業團隊該如何設計公司的股權結構,尤其是創業合伙人的股權結構,一直都是一個最為困擾創業者的問題。當然裡面的坑不僅多,而且深。

合伙人之間之所以頻繁爆發股權戰爭或鬧劇,是因為他們既沒有合伙人股權的進入機制,也沒有合伙人股權的退出機制。這就好比是,兩口子不明不白結了婚。婚後發現,雙方完全是兩個物種,想離婚時,卻發現不知道該怎麼離婚,甚至這婚還離不了。

合伙人股權的進入機制

合伙人股權的進入機制,即結婚機制。

要做好合伙人股權的進入機制,先得想明白什麼是合伙人?我們認為的合伙人,是既有創業能力,又有創業心態,有3-5年全職投入預期的公司創始人與聯合創始人。

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貢獻者,也是主要參與分配股權的人。合夥關係是接近於婚姻關係的[長期][強關係]的[深度]綁定。合夥之後,公司的大小事情,合伙人之間都得商量著來,重大事件,甚至還得合伙人同意。公司賺的每一分錢,不管是否和合伙人直接相關,大家都按照事先約定好的股權比例進行分配。

1、合伙人股權進入的選擇

請神容易送神難。

下述人員均可以是公司的合作者,但建議創業者慎重將下述人員當成合伙人,並按照合伙人的標準發放大量股權。

(1)短期資源承諾者

之前有創業朋友提到,他剛開始創業時,有朋友提出,可以為他創業對接上下游的資源。作為回報,朋友要求公司給20%股權作為回報。

創業者把股權出讓給朋友後,朋友承諾的資源卻遲遲沒到位。這肯定不是個案。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早期,可能需要藉助很多資源為公司的發展起步,這個時候最容易給早期的短期資源承諾者許諾過多股權,把資源承諾者變成公司合伙人。創業公司的價值需要整個創業團隊長期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實現,因此對於只是承諾投入短期資源,但不全職參與創業的人,建議優先考慮項目提成,談利益合作,一事一結,而不是通過股權長期深度綁定。

(2)天使投資人

之前有創業朋友提到,公司早期創業時,3個合伙人湊了49萬,做房地產開發的朋友給他們投了51萬,總共拼湊了100萬啟動資金。大家按照各自出資比例,簡單直接高效地把股權給分了,即合伙人團隊總共占股49%,外部投資人占股51%。

公司發展到第3年,合伙人團隊發現,一方面,當初的股權分配極其不合理;另一方面,公司想引進外部財務投資人。多個投資人做完初步盡調後,表示不敢投他們這類股權架構。

創業投資的邏輯是:

(i)投資人投大錢,佔小股,用真金白銀買股權;(ii)創業合伙人投小錢,佔大股,通過長期全職服務公司賺取股權。簡言之,投資人只出錢,不出力。創始人既出錢(少量錢),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資人購買股票的價格應當比合伙人高,不應當按照合伙人標準低價獲取股權。

(3)兼職人員

之前由創業朋友提到,他通過朋友介紹,在BAT公司找到個兼職的技術合伙人。作為回報,公司給該兼職技術合伙人15%股權。

起初,該兼職技術合伙人還斷斷續續參與項目。後來,參與很少。半年後,停止了參與。創業者覺得,花了大本錢,辦了件小事,得不償失。

對於技術NB、但不全職參與創業的兼職人員,我們建議按照公司外部顧問標準發放少量股權(股權來源於期權池),而不是按照合伙人的標準配備大量股權。

(4)早期普通員工

之前有創業朋友提到,他們出於成本考慮,也為了激勵員工,在創業剛開始3個月,總共才7名員工時,就給合伙人之外的4名普通員工發放了16%的期權。做完激勵股權後,他們才發現,這些員工最關注的是漲工資,並不看重股權。早期員工流動性也大,股權管理成本很高。

對於既有創業能力,又有創業心態,經過初步磨合的合伙人,可以儘早安排股權。但是,給早期普通員工過早發放股權,一方面,公司股權激勵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勵效果很有限。在公司早期,給單個員工發5%的股權,對員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勵效果,甚至起到負面激勵。員工很可能認為,公司是不想給他們發工資,通過股權來忽悠他們,給他們畫大餅。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後期給員工發放激勵股權,很可能5%股權可以解決500人的激勵問題,而且激勵效果特好。在這個階段,員工也不再關注自己拿的股權百分比,而是按照投資人估值或公司業績直接算股票值多少錢。

2、合伙人股權進入的經驗

很多人都知道,小米有個土鱉與海龜混搭的豪華合伙人團隊。很多創業朋友們問,小米合伙人的股權是如何分配設計的。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小米目前商業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原因,合伙人股權架構肯定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其次,每個企業都有不可複製性,但做事情背後的理念與思路有共通性,可以借鑒。我們不會討論客戶項目的具體細節,但可以討論下根據媒體公開披露信息,我們自己總結的小米做合伙人拼圖遊戲的理念與思路。

我們可以看出,小米合伙人團隊的特點是:

他們都是創始人自己找來的合伙人,或經過磨合的合伙人推薦過來的合伙人,合伙人之間都經歷過磨合期;

他們都是圍繞小米的鐵人三項核心業務「軟體、硬體與互聯網服務」分布;

在小米很早期就參與創業,不領工資或領低工資;

掏真金白銀買股票,團隊內部56名早期員工就投資了1100多萬美元。

小米豪華合伙人團隊無法複製。但是,小米尋找合伙人的經驗值得借鑒:股權分配背後對應的是如何搭班子。先得找到對的合伙人,然後才是股權配置。創業者得去思考,公司業務發展的核心節點在哪?這些業務節點是否都有人負責?這些人是否都有利益。

合伙人之間要在具體事情上經過磨合,先戀愛,再結婚;

給既有創業能力,又有創業心態的合伙人發放股權。

通過圈內靠譜人推薦其圈內朋友,是找合伙人的捷徑。比如,如果公司想找產品經理,直接去挖業務聞名NB的產品經理;如挖不成,讓他幫忙推薦他圈內的產品經理。相信業內人的眼光與品位。

合伙人股權的退出機制

即離婚機制。

之前有創業朋友提到,他們四人合夥創業。創業進行到1年半時,有合伙人與其他合伙人不合,他又有個其他更好的機會。因此,他提出離職。但是,對於該合伙人持有的公司30%股權該如何處理,大家卡殼傻眼了。

離職合伙人說,我從一開始即參與創業,既有功勞,又有苦勞;公司法也沒有規定,股東離職必須退股;章程也沒規定;合伙人之間也沒簽署過其他協議,股東退出得退股;合伙人之間從始至終就離職退股也沒做過任何溝通。因此,他拒絕退股。

其它留守合伙人說,他們還得把公司像養小孩一樣養5年,甚至10年。你打個醬油就跑了,不交出股權,對我們繼續參與創業的其他合伙人不公平。

雙方互相折騰,互相折磨。

這肯定也不是個案,上周成都企業家陳總即與我探討了這個問題。

創業企業該如何做好合伙人股權的退出機制?

1、管理好合伙人預期

給合伙人發放股權時,做足深度溝通,管理好大家預期:

合伙人取得股權,是基於大家長期看好公司發展前景,願意長期共同參與創業;

合伙人早期拼湊的少量資金,並不是合伙人所持大量股權的真實價格。股權的主要價格是,所有合伙人與公司長期綁定(比如,4年),通過長期服務公司去賺取股權;

如果不設定退出機制,允許中途退出的合伙人帶走股權,對退出合伙人的公平,但卻是對其它長期參與創業的合伙人最大的不公平,對其它合伙人也沒有安全感。

2、遊戲規則落地

在一定期限內(比如,一年之內),約定股權由創始股東代持;

約定合伙人的股權和服務期限掛鉤,股權分期成熟(比如4年);

股東中途退出,公司或其它合伙人有權股權溢價回購離職合伙人未成熟、甚至已成熟的股權;

對於離職不交出股權的行為,為避免司法執行的不確定性,約定離職不退股高額的違約金。

推薦閱讀:

坤哥講股權:西少爺股權之殤——沒有老大的團隊註定散夥!
股權設計丨七步搞定專業級的股權分配
《合伙人模式》股權與事業合夥,華為任正非的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老闆,股權是一門「聚財」的藝術!
股權激勵/糾紛:股權激勵為何變股權糾紛?三步防止股權激勵糾紛

TAG:股權分配 | 股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