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這部記錄中國第一批留學生的震撼紀錄片,你一定要看!

豆瓣9.3,這部記錄中國第一批留學生的震撼紀錄片,你一定要看!

20 人贊了文章

有部紀錄片

值得每一個中國留學生看一下

這是一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的歷史

這樣一個故事:在100多年前,皇帝和大臣把國家搞得一團糟,他們挑了120個聰明的幼童,遠渡重洋,離家萬里,去尋找拯救這個腐敗王朝的秘方…

這部紀錄片,講述的就是這120個孩子的故事:《幼童》

1872年,大清同治11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過去了3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也已經過去了十多年…距離中日甲午海戰爆發,還有20多年…

這一年,清廷派遣120名男孩,遠渡重洋,奔赴美國。垂垂老矣的大清帝國,將王朝的命運,賭在了一群孩子身上...

第一批留美幼童在上海輪船招商局合影

他們是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平均年齡只有12歲,卻肩負著振興民族的重任…

有網友評論道:跟這批100多年前的留學生相比,我TM出國就是浪費爸媽的銀子!

事實上,當時沒有多少父母願意把兒子送往大洋彼岸,甚至,還有這樣的傳言:那個名叫米利堅的地方,到處都是野蠻人,茹毛飲血,不知禮義廉恥…

因此,報名的大多是普通人家子弟,對此,清廷提出了這樣的遴選要求:年紀不超過16歲(平均年齡12歲),出身清白,聰穎敏捷,相貌英俊。

總之,既不能丟我泱泱大國的臉面,還能夠學有所成,回國後要扶大清之將傾…

公元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留美幼童從上海啟程。

孩子的父母與清廷簽署的合同里有這樣一段:如有天災疾病不測等事,各安天命。

多年後,留美幼童李恩富在自傳中寫道:和母親分別時,我沒有擁抱她,沒有親吻她,因為那樣做是沒有中國體統的。我只是四次下跪磕頭,她試圖保持很高興的樣子,但我能看見,她的眼裡滿是淚水…

公元1872年9月12日,中國留美幼童抵達美國舊金山。

這群身穿藍縐夾衫,醬色縐長褂,緞靴,錦帽的孩子,一踏上米利堅的土地,立即引來大量不明真相的美國群眾圍觀…

第二天,《紐約時報》報道:昨天到達舊金山的30位中國學生都非常年輕,他們都是優秀的淑女和紳士…

顯然,這群背後拖著長長辮子的中國孩子,讓美國人搞不清楚他們的性別…

這群中國孩子,同樣搞不清這個國家的狀況:高樓大廈、煤氣、自來水、升降梯…

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新鮮事物是蒸汽火車。此時的他們還不知道,6年之後,他們中間有一個聰穎的男孩將進入耶魯大學工程學院。32年之後,這個男孩將在中國主持修建聞名遐邇的京張鐵路…

這個男孩的名字,將在中國家喻戶曉,名留青史,他就是:詹天佑。

抵達美國後,孩子們在舊金山乘坐蒸汽火車,橫穿美洲大陸,到達美國東部馬薩諸塞州。

他們被三兩人一組,安置到美國東北部十幾戶美國家庭里,與普通的美國人同吃同住,以便儘快適應異國他鄉的文化習俗…

據收養他們的美國家庭回憶:每個孩子,都留著幾乎拖到地板的長辮,腳上穿著白色厚底布鞋,身上穿著絲質長袍,難以分辨出他們的年齡和性別。他們如此瘦小,就像是森林中無助的小動物…

時光荏苒,這群中國孩子在美國漸漸長大,他們聰明、專註、喜歡戶外運動。與同齡的白人孩子相比,他們毫不遜色,甚至更加優秀…

每三個月,孩子們會返回清政府在美國設立的「留學事務局」接受中文教育,學習內容包括:詩、書、禮、易、春秋、孝經…

清廷官員向他們宣講「聖諭廣訓」,這是皇帝教導百姓做順民的規章,朝廷絕不願意這群孩子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滋生自由思想,變得難以控制。

此時,清廷並不知道,歷史給這群孩子最佳的機遇。當時的世界,正在掀起一場工業革命的風暴,而當時的美國,正是這場風暴的中心…

這群中國幼童,恰好,被送到了歷史變革的中心地帶,他們在蒸汽機的轟鳴聲中長大,他們很有可能掌握全世界最頂尖的知識技術,為行將就木的清王朝,帶來一線生機…

據不完全統計,到1880年,有超過50名中國幼童進入美國大學,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1人進入哈佛大學,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

甚至,還有一位名叫潘銘鐘的孩子,以15歲的年紀,考入瑞薩萊爾學院,被稱為:天才少年。

遺憾的是,入校一年後,潘銘鍾因病去世,在哈特福德公墓里,至今保留著他的墓碑...100多年過去了,沒有家人前來憑弔,他的屍骨,永遠留在了大洋彼岸。

詹天佑(左)與潘銘鍾(右)

但是,隨著留美幼童漸漸長大,他們融入美國社會,適應西方生活,以及腦子裡出現的自由民主思潮…都讓清廷憂心忡忡。

有官員訓斥道:出洋本意,是令爾等學外國功夫,不是令爾等忘本國規矩…

1878年東方人棒球隊

有網友評論道:做一輩子籠中之鳥,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反正都習慣了。但是,留美幼童們不一樣,他們曾經飛上天空,那就再也不願回到籠子里了。

終於,有兩個孩子犯下了大錯:剪辮子,入基督教。

更要命的是,在清廷準備押解兩個孩子回國的路上,這兩個倔強的17歲少年,跳下了火車,留在了美國…

公元1881年6月9日,光緒皇帝下旨:撤回全部留美幼童…

時任耶魯大學校長的波特先生,在給清廷的公開信中寫道:貴國派遣的青年學生,人人善用時間,研究學術,各門學科成績優秀,雖然年少,卻謹言慎行,作風沉穩,不愧是來自大國的國民,足以為貴國增光。美國少數無知之人,對中國人頗有偏見,也因為這些孩子而逐漸消失…目前,正是孩子們最緊要的學習關頭,即將開花結果,此時撤回無異於盡棄前功…

但聖旨已下,無力回天。

此時,距第一批幼童跨過大洋已經過去了9年,在這9年里,有人被提前召回,有人客死他鄉,有人拒不歸國,最終,有94名留美幼童被召回國。

孩子們戀戀不捨,收養這些孩子的美國家庭也傷心不已,有位美國太太給留學生中國的母親寫了一封信:您的兒子在美國期間,和我們全家生活在一起,他非常優秀,無論是成績還是人品,您肯定會以他為榮…如果此生無緣再見,我和我的家人,將一直為他祝福…

留美幼童回到中國,迎接他們的並非鮮花和掌聲,而是各種質疑和諷刺…

上海《申報》說他們:性情則多乖戾,稟賦則多魯鈍…有與談及國家大事及一切艱巨之任,皆昏昏思睡…

言下之意就是:性格古怪,智商低下,一群垃圾!

但是,事實上,這94名留美幼童,他們活躍在鐵路、電報、礦業、海軍、外交、政治領域…

在他們之中,有人在甲午海戰中為國捐軀;有人修建了第一條中國人的鐵路;有人成為了清華大學和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有人成為了中國第一批外交官;還有人促成了清帝退位…

他們歷經晚清政壇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國的榮辱興衰。

唐紹儀: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理

上:梁敦彥、容尚謙、史錦庸;中:吳仰曾、康賡齡、曹家祥;下:潘斯熾、周壽臣、黃耀昌

紀錄片《幼童》於2004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至今已經過去了14年。在豆瓣上,雖然只有2016人發表了評論,得分卻高達9.3分…

有網友評論道:泱泱大國,居然讓120名小小幼童,扛起了整個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故事,美麗而憂傷。

1905年,部分留美學生的聚會合影

半個世紀之後,十幾位留美幼童重聚上海,他們已是年過六十的老人…

這一年,恰好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作為中國第一批走進世界的人,他們已經被新青年遺忘,他們滿口地道的英文,保留著西方人的生活習慣,在一個革命了的社會,他們不但被人看成是前清遺老,還有洋奴之嫌,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他們謝幕的時間,到了。

時至今日,146年過去了。

這120個孩子,早已遠去,只留下了這個故事,這是一群孩子的悲歡離合,是一個古老國家的命運跌宕,他們是荒原中的第一個探路人,是驚濤里最早的遠航者,他們歡樂,哭泣,成功,失敗,被遺忘,又被重新發現。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

思行博教

一個有用的公眾號

weixin.qq.com/r/TD9tdav (二維碼自動識別)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推薦閱讀:

紀錄片《你這個壞慫》BBC又來毀三觀了
人之惻隱
推薦一部偉大的BBC紀錄片《人生七年》
《臉龐,村莊》:藝術是什麼
聽說,這5部紀錄片是可以吃的

TAG:紀錄片 | 豆瓣 | 紀錄片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