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工智慧」一定要像人呢?

為什麼「人工智慧」一定要像人呢?

來自專欄溫柔的奇思妙想59 人贊了文章

題圖:《底特律:變人》

這些年也看過或玩過不少關於「人工智慧」的電影和遊戲,裡面最常見的就是把「AI」擬人化,給AI賦予人的情感。

但很少見過把AI描述成另一種存在的作品,畢竟在現實世界裡,「人工智慧」變成另一種我們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這樣更加高效;強行把「AI」變成「人」,不僅有倫理上的問題,可能反而非常低效。

就像原始人的意識里,帶腿的才是最快。因為我們人類就是通過腿來奔跑的,馬匹也是通過腿來奔跑。到後來我們發現,不屬於人類任何一部分的「輪子」,才更加高效且迅速,一輛摩托車就能輕鬆超越像博爾特這樣的人類或者動物的極限速度。

人工智慧也有可能變成這樣一個我們完全陌生的存在,因為機器最基礎的邏輯是和人截然不同的,「擬人化」是人類最常用的想像方式,但往往現實中的許多事物或者組織,是和「人」完全不同的。

就像很多人習慣性把一個國家當做人來看待,或者是一隻有人類感情的兔子,但身處其中的我們都清楚,「國家」這一龐大的存在,本質上和「人」有著天地之別。幾億個人組成的群體就不再是人了,更別說是一個正在誕生、陌生的人工智慧?

這也是人類想像力的局限性,我們都說想像力是無限的,但我認為想像力是有邊界的,就像一個原始人基本不可能想像到現在的互聯網、人工智慧一樣。或者是一個沒接觸過相關知識的普通人,根本沒辦法理解「量子力學」、「場論」等一系列高深的物理理論,哪怕是想像都非常困難。

人類的想像力永遠局限在你現實中接觸的知識和你的思維方式範圍內。

這也對我個人啟發很大,作為一個創作者,適當地跳出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接觸更多的思考方式,從其他人甚至是機器上借鑒,這樣也許能夠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和故事深度。當然,這篇文章也算是一個預告,準備寫一個和市面上其他形式的故事,不一樣的「人工智慧」,形式是小說。在我這裡,仿生人不會夢見電子羊,他們會有不屬於人類,僅屬於「人工智慧」的一些行為。

作為創作者就是有這樣一個好處:當你想要看到某種作品,但又很難找到或者沒有優秀作品的時候……

自己動手寫就行了呀。

我不會告訴你們,很多年前當我找不到小黃文的時候,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經歷……

PS:到時候應該會首發B站,如果想看的話,關注一下到時候就能看到啦~

推薦閱讀:

基於遞歸聯合注意力的句子匹配模型
入門 | 知識圖譜簡介
毀滅或創造,關於人工智慧的假想
[深度學習之美】深度學習的淺度夢想(自序)
如何領跑自動駕駛這場競賽

TAG:人工智慧 | 小說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