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的榮光閃耀亞得里亞(五)——奧匈海軍近代化輕巡洋艦

哈布斯堡的榮光閃耀亞得里亞(五)——奧匈海軍近代化輕巡洋艦

來自專欄這是一本有趣的兵工廠日誌21 人贊了文章

縱觀古今,一場戰爭經常會作為範例對整個作戰體系帶來顛覆性的影響。甲午海戰中,日軍憑藉使用高爆彈的小口徑高射速主炮,擊敗了裝備大口徑低射速火炮且以穿甲彈為主的北洋水師,這一戰例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界海軍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短時間之內,列強設計建造出了一大票裝備中小口徑火炮的巡洋艦。在列強當中,奧匈帝國海軍可謂是「出類拔萃」,人家巡洋艦炮大多是152、105毫米口徑,結果奧匈來了個100毫米。

【圖1:1500噸的黑豹號巡洋艦算是奧匈輕巡洋艦的啟蒙作之一】

1896年8月8日,奧匈帝國次世代巡洋艦的首艦——岑塔(Zenta)號開工建造。在岑塔號之前,奧匈帝國幾乎就沒什麼像樣的巡洋艦,不是一千噸左右的小玩意就是甲午前風格的舊式巡洋艦,火力和防護都不讓人滿意。岑塔號的滿載排水量約為2500噸,裝備8門120毫米主炮、10門47毫米近防炮以及2根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岑塔號的最大航速達20.8節,在當時已經算比較快速靈活的了;50度傾斜裝甲厚40毫米,遠距離防小口徑火炮差不多了。岑塔號於1899年服役,兩艘姐妹艦阿斯佩恩(Aspern)和吉格特瓦(Szigetwar)也分別於1900年和1901年入列。整體來說,岑塔級身上帶著濃濃的英式軍艦味道,可以看出奧匈向海軍強國借鑒了經驗。

【圖2:服役不久的岑塔號巡洋艦】

【圖3:吉格特瓦號巡洋艦】

在服役中,岑塔級暴露出的問題主要包括三點:一是其航速比較尷尬,比只能開十來節的主力艦快好多,又比接近三十節的魚雷艇慢太多,給主力艦護航浪費航速,帶領魚雷艇機動作戰速度又不夠,比較尷尬;二是艦體過短,艦艏設計不佳導致抗浪性不好,在相對風平浪靜的地中海都很難開到高速;三是其120毫米炮的性能不太令人滿意。鑒於此,奧匈學習了西歐國家的艏樓艦型設計,打造出了斯邦上將(Admiral Spaun)號輕巡洋艦。斯邦上將號於1910年服役,滿載排水量為4000噸,最大航速27節,裝備7門100毫米主炮、1門47毫米近防炮、1挺8毫米防空機槍以及2根450毫米魚雷發射管。

【圖4:斯邦上將號輕巡洋艦】

斯邦上將號作為一艘4000噸的船,火力顯得過於貧弱了,這可能是因為奧匈在設計新艦時過於保守了。作為斯邦上將的升級版,奧匈帝國在1911-1912年開工建造了3艘諾瓦拉級(Novara)輕巡洋艦。首艦諾瓦拉號裝備9門100毫米主炮、1門47毫米近防炮以及3座雙聯裝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後兩艘姐妹艦塞達(Saida)、赫爾戈蘭(Helgoland)將艦艉的1具魚雷發射管更換為533毫米。一戰爆發之後,該級艦成為了執行最多勤務工作的領艦,因此也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塞達和赫爾戈蘭號於1915年將魚雷發射管全部更換為533毫米口徑,而後三艘艦於1917年各安裝了一門斯柯達7厘米K10防空炮。

【圖5:諾瓦拉號輕巡洋艦】

【圖6:赫爾戈蘭號輕巡洋艦】

遺憾的是,由於奧匈海軍被協約國圍困在亞德里亞海之內,奧匈的巡洋艦基本就是執行過巡邏任務,與敵交戰的機會寥寥無幾。從岑塔級到諾瓦拉級,這7艘較為先進的巡洋艦結局都比較凄慘。其中,岑塔號於1914年8月16日在蒙特內格羅海岸附近被擊沉,阿斯佩恩、吉格特瓦與斯邦上將號被賠償給英國,諾瓦拉號被賠償給法國,塞達、赫爾戈蘭被賠償給義大利,這些曾經烜赫一時的輕巡洋艦最終均在1920年前後被拆解。

【圖7:岑塔號的葬身之戰】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北洋政府曾經計劃向奧匈帝國CNT造船廠訂購3艘穹甲巡洋艦以及1艘裝甲巡洋艦,穹甲艦大概就是縮小版的斯邦上將,裝甲艦是在諾瓦拉級基礎上修改設計換裝203毫米主炮而來的。一戰爆發後,由於中國對奧匈宣戰,這四艘正在建造中的巡洋艦被奧匈徵用,其中3艘穹甲艦因完成度過低而被放棄,裝甲艦根據奧匈計劃將改造為擁有8門150毫米主炮、2門90毫米副炮、最大航速超過28節、排水量超過5300噸的主力巡洋艦。根據部分資料分析,該艦如果能夠服役的話很可能會繼承已經沉沒的岑塔號的艦名,因此該艦有時被稱為岑塔替代艦。

【圖8:岑塔替代艦的想像圖】

預告:下一篇將講述奧匈帝國魚雷戰鬥艦艇的早期發展。

歡迎提問歡迎吐槽,如需轉載引用請與我聯繫~


推薦閱讀:

清末能製造巡洋艦 為何到了民國時期卻連大炮都無法生產
寧海與平海號巡洋艦

TAG: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 | 巡洋艦 | 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