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論戰術思想與戰鬥作風(5):關於「四快一慢」的報告

林彪論戰術思想與戰鬥作風(5):關於「四快一慢」的報告

來自專欄安靜的書桌4 人贊了文章

今天我講的是:「四快一慢」。

「四快一慢」,現在前方所有一切部隊,都不約而同的感到它的重要性。在戰鬥之前及戰鬥之後,大家都共同在研究這個問題。特別是仗沒有打好的部隊,專門來研究這個問題,就是打好了仗的部隊,也在研究它的經驗。

冬季作戰開始後,有的部隊仗沒打好,就是因為沒有掌握四快一慢。例如四師這個部隊多時沒打仗,情緒很高,見敵人就打,這種情緒是寶貴的。但在這種情緒下,不掌握四快一慢的戰術,就吃了虧。如在法庫打增援敵人新二十二師,沒打好,就是因為沒有掌握四快一慢的原則。開始我們把敵人包圍了,沒搞清地形敵情就打,結果傷亡一兩千人,當然也給敵人很大殺傷,但無繳獲未捉到俘虜,我們打這種仗是不合算的。在彰武戰鬥也沒讓他參加,讓他休息當預備隊。四師在二縱說來是老部隊,很有戰鬥力,記得前年在昌圖以北看見別的部隊打了勝仗,他們情緒很高,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論敵人多少就是打,自己傷亡一大堆,沒能解決戰鬥,如興隆嶺戰鬥就是如此。其實像四師這樣的部隊,要指揮的好,那就好了。它的好處是想打、肯打,這是起碼的好處。戰術有很多條,他們肯打的這一條,是千百條戰術里的第一條,其他很多條就是背的很熟,但不肯打也是無用。如果用一斤來衡量的話,肯打一條是八兩,其他許多條只能算八兩,甚至五兩。所以四師的指戰員,在打的這一條是好的,所缺的那六七兩,那些條——就是不講戰術。

當然不講戰術,見了敵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是不對的;但有時打對了,那就是打退卻的敵人,這種情況就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邊打邊偵察,如果慢慢展開再打,敵人就跑了。如果打正規的敵人這樣打,不但殲滅不了敵人,反要打掉自己。四縱在瀋陽附近,打了幾個不大的仗,沒有完全消滅敵人,跑掉一部,有的是敵人未跑我們撤下來,也是沒有掌握四快一慢,打急了,莽撞了。現在前方部隊都在學習四快一慢,打好的學,沒打好的也在學。打好的就是應用的好,如彰武戰鬥經驗證明,掌握了四快一慢,果然打好了。如二縱七縱,打彰武時六師打的好。六師在二縱說來不算老部隊,但他們把最難打的地方打下了,傷亡很少,奪取了很多地堡,其總的經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實行了四快一慢,他打得很快幾十分鐘奪取很多地堡。但他總攻前的準備是很慢的。他費了五天的時間,看地形選突破口,組織火力與兵力部署等,這五天把外圍掃清,奪取了進攻出發地,打起來後,僅四個半鐘頭就結束了戰鬥。開始他們準備二十五號打,我們提醒他們準備好再打,結果他們二十八號打。時間多了點,但結束戰鬥很快。這一條原則是重要的——攻擊準備時間必須超過戰鬥經過的時間。文家台打新五軍原來規定六號打,因為臨時發生了誤會,(當時二縱以為七縱包圍好了,七縱因其他任務走了)沒有部隊,結果六號沒打,其他地方如安福屯,六號就打,解決了戰鬥,但文家台七號才打,看來這樣是違反了總攻命令;但我們回電說是對的,應該七號打。解決戰鬥的快也證明他是對的,假如六號打,雖然可以打贏,還是不合算的。所以現在前方很重視「四快一慢」。

四快一慢不是我們新發現的,世界上有戰爭以來,就有了這一條道理。追擊遭遇不需要它,打濫雜部隊以絕對優勢打劣勢不需要它,但打堂堂之陣,針鋒相對的部隊,就要準備好。中國外國的戰術原則,都有這一條,不是新道理,而是舊道理,但沒有把它單獨的、明顯的提出來。快與慢結合起來,我們這樣單獨的提出是為了腦子容易記。

到東北後,第一個戰鬥中,就有毛病,第一仗在錦州打七十八師,沒打好,就是因為打急了。所謂三三制戰術與一點兩面戰術,就是在那時提出的。所謂四快一慢——那時提出的是不打主觀主義的仗,其內容:沒準備好,沒看地形……等不要打。一九四六年底提出不打莽撞仗,把它變成了這麼一句話,意思都是一樣。去年夏季四平進攻戰後又把它提出成為四快一慢,與過去兩次提出的是一個意思。因為在實際戰鬥中,存在著這個問題,經過幾句話的變更,最後達到用一句話提出來——四快一慢,其實是一個慢字。

去年總結時我提出四快一慢,這個慢字又怕變成慢慢騰騰、懶懶散散的偏差,如果不築一條堤堵住這個偏差,就會把這句話亂用一氣。如用去打退卻的敵人,就會把敵人打跑了,就是攻防守之敵,慢騰騰的吃飯、睡好了覺,如去年六縱城子街戰鬥,慢慢地吃了飯,再進攻,不能乘敵人措手不及去進攻,結果敵人進入了工事,就發生了偏差。黨內無論在思想上政治上,提出一個決議,總要留個尾巴防止左右偏差,政治上如此,軍事上也是如此。因為發現打急了的時候,提出要慢,但準備工作就是要很快很緊張的進行,如看地形、捆炸藥,綁梯子……等等慢了就不行。突破後,打到敵人陣地內,擴張戰果就要快,如果慢了,他可以退下去重新佔領陣地抵抗,所以說打進去後就慢不得。

通常在下面這樣幾種情況下要快:

第一、向敵前進要快。譬如打某個地方,怕敵人跑了,前進時要快。秋季西豐打五十三軍一一六師,如慢了就打不上,就要奔襲抓住敵人,使敵人跑不了。敵人是按普通的時間計算,例如距離敵二百多里,敵人估計我們四天,距離敵人一百多里,敵人估計要二天,敵人以為我們這裡分散一個團,那裡分散一個師,集中起來還要費些時間,臨時跑也跑得及;可是我們不按照他的演算法,白天也走,晚上也走,一下子撲到他面前,使他來不及應付,他就是撤也得要個時間,這就是快的原則。

第二、抓住敵人後進行準備工作要快。看地形、選突破口,構築工事,捆炸藥,動員,調動兵力,布置火力等,忙個滿頭大汗才好,這要快。

第三、突破後擴張戰果要快。

第四、敵人整個潰退了,離開了陣地,我們追擊時要快。這時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白天黑夜……追呀,這時應一面追擊一面報告,如這時要準備呀,報告呀,敵人就會跑掉。

以上四種情況就慢不得,慢了敵人就跑掉了。

一慢是指什麼時候慢,什麼事情上慢呢?是指總攻發動時機這一下要慢(但總攻開始以後就要快)。在這一問題上要沉著氣,上級催罵,派通訊員左催右催,這就要沉著,反正我要準備好了才打。當面焦家嶺戰鬥,十八師原來要他頭天攻,當時沒準備好,等待第二天攻,他自己認為是犯了沒執行命令的錯誤,我聽著不對頭,給他翻了案,沒準備好不執行命令,不打是對的。所以戰役指揮員催促下級快,應放在準備工作方面,不應放在快打響方面。下級指揮員要沉著氣,上級是上級的事,自己未準備好是自己的事,自己準備要快。但上級不要輕易發起總攻擊。假如有的已經打上了,自己這裡沒準備好,自己面前的敵人,還是整整齊齊,不要急著打。當然要看情況,如敵人退了就要快追。

為什麼打急了呢?第一怕敵人工事加強了;第二怕敵人增援;第三怕敵人跑了。但這幾項沒有可怕的。敵人工事要作好已經就做好了,鋼骨水泥工程不是一天兩天能作好的,土木工事也是這樣,要作好已經就做好了,頂多把卧射改為跪射,跪射改為立射,再作深了掉下去了,還作什麼?攻堅不怕他作工事。攻四平時我們說:「不要打急了,好好準備一番。」敵人工事已經做了二年了,敵人增援也不怕,正好,先打增援之敵,再打防守之敵,還不好嗎?何況現在敵人就不敢出來增援。我們打彰武時打了好久,他就不敢出來增援。怕跑掉,跑出去離開陣地,更好打,從追擊中殲滅他。因此沒有什麼可怕的,還是要準備好了再打。必須把敵情地形偵察完了,攻擊點選擇好了,各部隊已開到攻擊準備位置,火器已進入了陣地,一點兩面的布置也擺好了,然後開始打。

但是慢不要成了偏向,我們要把三種不同的情況分開來處置:

第一、攻堅:準備要充分,不要打急了,四快一慢主要是指這種情況。但不是一切的動作都慢,而是指一個問題——總攻擊開始時機要慢,其他一切都要快。

第二、打運動戰就要快些,但總攻擊時機還是慢些,總是要看看地形吧,可是慢的程度不像攻堅那樣慢。

第三、對退卻的敵人就要快了,對退卻之敵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打就是了。在追擊戰中,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打就是一條原則,慢了就不行,敵人會跑掉。對要退而未退之敵,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這條原則,就用不上,冒冒失失地去打,就會打得頭破血流的,因為他還未脫離工事,還有工事作抵抗,他要退是怕你,不退是你打得頭破血流。這是就要快,又不要快,應該以一部分快,一部分慢,一部分快是抓住他,另一部分準備好再攻。如果都慢騰騰地準備,敵人就會跑掉,如統統很快地沖會碰釘子的。因此一部分快,一部分準備好再打,但不能太慢。更具體的說:攻堅慢些,運動戰的慢比攻堅戰的慢稍差些,追擊戰就要快。

四快一慢與一點兩面、三三制戰術有什麼關係呢?

沒有四快一慢,所謂一點兩面、三三制都是空話。每次戰前戰後,都總結批評,為什麼不能很好實行呢?就是因為沒有這一條,就不能實現那一條,這是實現一點兩面的根本關鍵。

由於打急了,一點兩面就不能實現,由於打急了,一點就找不出來,因為偵察要時間,上上下下都要看地形,找弱點,找弱點不是憑腦子裡空想,突出部,結合部,空想是找不出這種弱點來,要靠眼睛看,兩腿走到,再加上腦子考慮判斷,光自己看了還不行,還要靠連長、排長、班長、小組長去看,如果沒有時間,是找不出突破口的,選不出突破口,兵力集中就不知道集中在什麼地方。這「一點」是弱點,還是有關要害的弱點,拿下來又有發展前途,如果沒有發展前途,就是拿下來這個弱點,也無用處。集中兵力也要時間,前面部隊到了,還要等後面部隊,一路到了,還要向左右聯絡,搞急了,兵力就不能集中,前面部隊打進去,後面部隊還未來,或者來了接不上氣,這叫縱深的被敵人各個擊破。你這一路到了先打上,其他一路還未來,這叫橫廣的被敵人各個擊破。所以打急了,一點兩面就取消了。刀尖子刺進去沒有後續部隊,打急了,兩面也必然不能實現,如正面打急了,包圍迂迴的部隊沒有到,敵人就跑了。所謂一點兩面的戰術就是為了殲滅敵人,一點是打垮敵人,包圍是保證殲滅敵人。包圍可不可三面四面呢?部隊多可以三面四面,不過三面四面更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光一面打,打垮了,敵人跑了沒繳獲。這是遇上弱的敵人,如果是強的敵人打都打不垮。包圍迂迴的目的,一是怕敵人跑了,一是為了打垮消滅敵人。敵人最害怕包圍迂迴,革命部隊的特點就是敢於迂迴包圍敵人,反革命的隊伍他是不敢的,所以革命的軍事不能脫離政治。兵力愈多,面數愈多,打急了包圍迂迴的部隊沒有趕到,要實現一點兩面,就要實行包圍迂迴,要實現包圍迂迴,就要實現四快一慢。打急了敵人跑掉的例子很多,今年夏季攻勢打蓮花街,就是因為沒有面的部隊,從正面打跑了敵人一個師。包圍迂迴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敵縱深很厚,後面部隊很密集,就可把主力放在正面,或側面,擊破敵人,以一部兵力放到敵人後面;另一種是敵人縱深不厚,以主力包圍迂迴放敵背後,一部放在正面。用一部分去包圍迂迴須要時間,主力繞到敵人後面,更須要時間,所以總攻擊不能急。

誰先打響呢?通常是面的部隊先打響,或同時打響,點的部隊後打響。如前面打響了,後面部隊還沒趕上來,就把敵人打跑了。如果不實現四快一慢,就不能實現一點兩面戰術,四快一慢是實現一點兩面的關鍵,這個方法主要為了實現一點兩面,而一點兩面是我們戰術中最主要的東西,是達到此戰術目的的方法。我們作戰的目的是殲滅敵人,其方法是一點兩面戰術,但要達到一點兩面作戰的目的,就要實行四快一慢,這就是它們的關係。

三三制與四快一慢的關係,沒有它不能交代情況與任務,沒有它不能選擇衝鋒道路等,所以也不能打急了。

總之,特別注意攻堅不能太急了,運動戰要快,但總攻擊時機也要慢些,追擊戰不要準備,準備與實施同時進行,所以要看情況,但不能忘了四快,上級特別掌握慢的方面,下級著重掌握快的方面,還要掌握快中的慢。但無論上下快慢都要掌握,如一個排長,也要經過準備再打,如黃色炸藥捆包好了沒有,火力組織好了沒有,否則就打不好。只抓慢不抓快不對,只抓快不抓慢也不對,反對兩個極端,要快一切都快,要慢一切都慢,都是要不得的。

慢的時間要作些什麼事呢?起碼三樣事要做:

第一、偵察地形敵情。上下級,步兵與炮兵指揮員都要做。

第二、布置兵力及火力,炸藥,梯子等等。其中主要是布置火力與兵力,如各種炮放在那裡,突擊隊放在那裡。

第三、政治鼓動工作及休息。

這三者不是按著次序前後分開,而是同時進行,並不是先擺好主攻,再擺迂迴包圍,而是同時,當然也有先後。如偵察地形選擇突破口,就要先做好後,才好布置兵力火器。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常在這些問題上出毛病,思想上掌握了就易做,思想上不掌握就不易做。實際前方同志們在做,但做得好就不容易,今天提出來使我們在腦筋里有個準頭。

但是怎樣才深刻了呢?那就要靠經驗,如果沒經驗大學教授也不易懂得,沒有經驗雖熟讀背得也還是不懂,只是記得。所以同志們都懂得,但有程度之分與肯用腦子與不用腦子的差別,所以要掌握它主要靠經驗,其次是靠用腦子。戰術這門東西,也容易懂,也不容易懂,它寫了幾百條,主要的還就是幾條。為什麼仗愈打多愈簡單,道理愈少呢?因為他懂得了主要幾條,其他次要的不會也就會了,仗打多了,經驗多了,就知道原來是那麼回事。但是不是就那樣簡單呢?不是簡單,要通過複雜的研究,個人的經驗,人家的經驗,搞通了後才能掌握主要的幾條道理(經驗愈多道理愈少),但證明這個道理的例子,愈多就愈深刻。抽出幾條道理,不是一兩次戰鬥就能抽出來,而是從千百次戰鬥抽出來的,所以要重視經驗。

學習戰術的最好方法,是學戰史,學很多的戰例,戰後的討論,整理自己的經驗,吸收人家的經驗,加上演習,好好掌握了幾條,正確應用到實際中去,就能打垮蔣介石,農民就能翻身。現在有人,有槍有糧有物質,還要靠掌握這些物質的人去使用。這就是掌握戰術與技術的結合問題。


推薦閱讀:

林彪論戰術思想與戰鬥作風(2):打勝仗的根本辦法
【軍史】原來斯大林也有慫的時候!
160430軍史解密:飛虎隊輝煌的背後(上)
日軍史料揭秘慘烈淞滬激戰
軍史回眸:東北抗日聯軍的艱苦鬥爭

TAG:軍事 | 軍史 | 林育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