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展示了純商業片的票房威力

《戰狼2》展示了純商業片的票房威力

2 人贊了文章

近年來民族自豪感略為膨脹,從《戰狼2》、《紅海行動》的票房就可以看出來,這不是官方宣傳的結果,而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的市場選擇。我跟大多數人一樣,第一次看的時候為這些戰爭場面所震撼、為身處安全的環境而感恩,為祖國的強大而自豪。再看幾遍,才覺出點旁的味道來。細究起來,這兩部電影還是有不同之處,前者可以看做是標準的商業片,後者還是略帶點宣教片的味道。市場上的電影,除了這兩種類型,還有文藝片、紀錄片等,就不一一列舉了。區分的方法,也不一而足,這裡就單論一種:商業片比其他影片更在乎觀影感受。

觀影感受聽起來比較玄乎,其實可以簡單歸結為兩個字:爽度;或者三個字:節奏感。舉幾個簡單的例子:配角不能死、主角不能受大挫折、要有人搞怪幽默、激烈與平緩要交錯進行、結尾要升華提高等等。其實本質就是一句話:把觀眾當上帝,在乎觀眾看每一幀的感受。對主創來說,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文藝片)、講自己想講的內容(宣教片、紀錄片)固然重要,但是,在商業片的邏輯里,用什麼方式講才更重要。所以,要默認觀眾是沒耐心的,前三分鐘要來一場打鬥,半小時之內就要小高潮;還要認同觀眾的代入感,不能給主角挫折,即使劇情需要必須挫一下,也要馬上給點甜頭緩和。比如電影中,吳京遭了於大爺的嗆聲,立刻就看見黑小子偷茅台,觀眾還來不及難受,就變成會心一笑了。

回到電影本身,整部影片的主線很簡單,就是流落海外的主角獨闖敵巢以一當百安全歸來的故事。這種英雄主義類型的故事很多了,在美國尤其多,要怎麼拍出新意來呢?這是編劇面臨的第一個難題。看過的人都知道,電影選擇了加入現代背景、體現不一樣的打鬥、摻入民族衝突與國家自豪感,拍出了中國味道。

編劇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主角為什麼要單打獨鬥?正規軍去哪了?(美國語境下,諷刺對象甚至反派就有了)主角為什麼堅持冒險不怕死?這是故事的核心邏輯,回答稍微有點偏差或弱勢都要不得,因為這個問題及其答案是整個故事往外發散的基石。

我們看同類型的其他電影,有的是為了金錢(要人設不崩,只能拍成喜劇),有的是為了愛情、親情(苦情路線,格局不高)。而這部電影是這麼回答的:背景是海外撤僑,主角冒險原因有四:一是國家層面,救援沒來得及撤出的同胞;二是個人層面,尋找失蹤妻子的線索;三是營救軍方的重點人物;四是營救乾兒子的媽媽。這些原因可以說是非常多而且充足了,實際上編劇如此用力,連最挑剔的影評家也不好在主角的動機上說三道四了。

從主線看,故事全程為主角視角,按層次分:主線一,主角來到非洲的原因;主線二,主角大顯身手,帶著難民退至中國軍艦;主線三,主角光環加身,先救女主,再救企業員工;主線四,陣地被突襲,主角又染病,遭到挫折;主線五,反攻,高潮坦克大戰,主角手刃敵酋。

支線一,反派動機。反對軍要抓能治療全國瘟疫的關鍵人物,更大的反派黃雀在後,想藉此控制整個國家,不惜殺害中國人。反派動機是暗線,一般作為故事的背景驅動,開始和主角沒關係,後來隨著故事的推進,被主角的行動所影響。

支線二,動作片最重要的,幾次打鬥。打鬥一,街上亂戰,主角逃入大使館。打鬥二,醫院救女主,貧民窟追車戰。打鬥三,反派突襲企業陣地。打鬥四,主角反攻敵人陣地。

支線三,民族衝突與國家自豪感。衝突一,當地人能不能避入中國大使館;自豪一,中國大使館果斷處置接受各國難民;衝突二,外國人能不能擠占本來就少的飛機撤退指標;自豪二,主角以人道主義考量,不看國籍,讓婦女兒童先走。然後就是自豪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支線四,區別於那些動不動就全球拍攝的電影,強調了一下故事的發生地,非洲的特點。特點一,弱肉強食,這在女主下車看到獅群獵食斑馬的一幕中得到體現,也呼應了故事的大背景;特點二,主角在消沉時女主的話語,非洲是人類的起源地,卻至今忍受著貧窮、疾病與戰爭。這個矛盾不是編劇能解決的,但發出無力的呼號,讓故事有了更濃郁的底色。

主線和支線確定以後,故事的開展就像編麻繩一樣多線並進,交錯推演,什麼時候放哪一條支線進來,填入哪一場打鬥或衝突,剩下的就是選擇題和填空題了。在每一個節點,編劇繼續穩定輸出。如主角返回的四個原因,按重要性排序肯定是1234,但實際處理順序是2413,這樣顯得更順暢合理;黑小子和黑大媽也無縫對接,幽默在線,承擔了緊張後的舒緩任務;救女主、染病、病發、治病這條線鋪墊得非常超前,因此毫不突兀。

說句題外話,電影有個情節比較突兀:超市於大爺知道子彈的線索,這後來還成了主角返回赴險的原因之一。按照故事整體的周密性來看,這一點缺乏鋪墊,應該介紹超市老闆對武器感興趣,或者和士兵聊一些槍械,或者對主角胸前的子彈多瞟了幾眼,就會顯得更順暢些。我推測,可能在某個版本的劇本中,子彈是非常重要的線索,以此構築了很多相關的劇情;後來子彈的作用被弱化,但有些細節沒去乾淨,就成了現在的版本。

從人物形象看,幾個配角中,除了富二代為體現反戰而做出了轉變,有一定的層次感,其他的形象都很單薄,有些演員包括反派加了一些細節讓角色更豐滿,也只是出色的完成了編劇賦予的任務,對主線沒什麼影響。這畢竟還是一部需要高度聚焦於主角的英雄主義電影。

從結構看,整個故事按主線分成五個模塊:來到非洲-遭遇戰亂-孤身救人-遭到挫折-高潮決鬥,基本符合起承轉合的模式。然後在每個模塊內部安排支線,再進行起承轉合,或者說是引子-矛盾-反轉-高潮的套路。如模塊一,拆遷-尋妻-非洲-打海盜(片頭,按時間順序應在後面);模塊二,配角(黑小子於大爺)-戰亂-救外國人-避入大使館;模塊三,配角(黑大媽富二代偵察兵)-打打殺殺-救外國人-染病等等。每個模塊結尾配一個儀式來渲染,如模塊一和黑人拼茅台想起妻子,模塊二用自豪一,模塊三用非洲特點一,模塊四用非洲特點二,模塊五比較厲害,用手臂國旗加燃版護照收尾。

相信看過電影的同志都不會忘記這一幕,車隊經過交戰區,主角以臂為桿揮舞國旗,交戰的雙方竟停戰讓車隊通過。在這裡,國旗代表的是國家的地位與實力,眾人感受到的是安全與歸屬感。這一刻,國旗在每個人的心中飄揚。在終於脫離險境的時候,也許有人會想,便是讓我再回去,也不怕了。

這麼一分析,似乎好故事都是有套路的,實際上不按這個套路來也許會產生更好的故事。藝術可以被科學的分析,卻無法被科學的創造。

整部電影看下來,似乎完全不擔心觀眾會不買賬,但一些細節還是處理得小心翼翼,非常「商業化」;或者說,編劇有如此豐富的內容,卻選擇用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講出來,這就是商業電影的特徵。相比之下,《紅海行動》就顯得線索凌亂、結構臃腫。

這就體現了優秀的編劇對一部電影成功的作用。我不敢說編劇的作用大於導演,但目前看來市場太缺優秀的編劇和故事,它的邊際效用應該是大於導演的。希望還是切實提高編劇的地位吧,多一點像《戰狼2》這樣成熟的商業片,在賺錢的基礎上進行文化輸出。


推薦閱讀:

很慚愧,被票房辜負的國產片,最後被日本人捧紅了
《他是一隻狗》治癒你的汪星人來了
中國電影撿屎(4)降魔傳
【圖】「皮影之城」與中國電影的不解之緣,韓國黑幫電影
國產除了禁片,還有他的那年八歲

TAG:戰狼2電影 | 中國電影 | 電影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