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找LinkedIn和Uber的朋友

去找LinkedIn和Uber的朋友

來自專欄 XU Yuan 的玩樂日記1 人贊了文章

灣區三部曲,和兩位義大利老哥找周末一起去了三番~

Part 1:LinkedIn和Uber的朋友

Part 2:灣區玩樂

Part 3:一號公路

上午到舊金山,就打Uber去矽谷找BY了,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LinkedIn園區。LinkedIn位於常說的矽谷區域之中,旁邊就是谷歌、蘋果的園區,矽谷位於灣區南部(南灣),接近加州第二大城市聖何塞。那天是LinkedIn的InDay,同時也是開放日,即員工可以在那天不工作,也可以邀請家人朋友來公司參觀玩耍用餐。但是BY剛好處於on-call week,即那周是需要7*24處於隨時待命狀態,所以我在接待處等了一會才見到他。我們見了面去前台登記,拿了個一次性胸牌貼,就一起去吃飯了,自助餐廳完全沒有門禁,全場免費,而且質量比全美高校第一的UCLA食堂還要好,我跟BY說國內互聯網公司只有網易食堂才免費時,BY笑笑「那是another story了」,哈哈。

BY跟我聊天時的邏輯嚴謹、思路清晰,讓我想起了大一在YY歡聚時代見到的一位產品經理,內容緊緊圍繞目的展開,一旦偏離立刻能拉回來,內容的組織也不外乎推理與演繹兩種嚴謹的邏輯組織方式。我前一晚沒休息好,又奔波了一上午,跟上BY的思路還有些困難哈哈。簡單了解了一下雙方狀況後,BY便洋洋洒洒開始跟我羅列三大點了。

一, 國內和國外,哪一種生存更接近生活

先說工作強度。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強度不必我介紹,大家都知道晚上十點打開滴滴是怎樣一番狀況,而國外呢?BY是我在美國見的第三位已工作的朋友,他的工作強度是其中最大的了,但也僅是朝10晚6,而老外一般是7、8點到,3、4點就走了

再說生存環境。在這一點上,我和BY高度共鳴,沒想到BY身在國外這麼多年,還一直關心著國內的情況。我們對國內政策、經濟的看法高度一致:18年就是轉折的一年,無論從消費、投資、出口哪一個角度看,中國的經濟都將不再活力四射。而高房價、P2P爆雷、毒疫苗、囤高房租等等種種便是諸多年來的副產品(這裡就不展開了)。相比在加州開輛野馬,周末沖衝浪的生活,北上廣深相比即是熔爐了。

更高一點的需求,精神生活。這一段我和BY沒有聊,我在這裡簡單說說。在美國,你可以很簡單地發現去當代藝術博物館的80歲老太太、騎哈雷穿越66號公路的70歲老炮,但在中國,即使是50歲的人,也大多數還處在覺得戶外露營是「家裡有床不睡,去外面受罪」的水平。離物質越遠的東西,中國需要越長的時間來追

二, 學校是手段,就業是目的

BY先講了一點,申請,信息是王道。我也曾在留學論壇上看到過這個觀點,「得信息者得天下」。BY申請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他當時準備了兩條線申請,一條是本專業相關,一條是HCI。選擇HCI這條線,是因為BY摸索到HCI申請國內不慍不火(幾年前可以說是十分小眾了),但就業卻十分給力,所以加上了這一條申請副線。

第二點,面向工作、移民的話,學校只是手段,就業才是目的。大白話,不必解釋,你若是僅出國鍍金,選NYU比選德州奧斯汀要好,你若是面向就業,賓州州立的一些STEM專業不比賓大差。

三, 走PM風險高,走技術崗丟理想

即使現在進大廠比以前難,cs崗的需求量還是最大的,BY舉了清北本,PhD化學自學cs轉碼農的例子來佐證;而走PM的話,兩大關,一是語言關,二是難度大(技術背景、商業背景雙要求,可不像國內tm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風險要大得多。轉碼農,僅為了混口飯吃,但風險小;繼續走PM,風險大,但是不排除你確實很擅長,同時也能滿足你的職業理想

吃完飯,BY帶我逛了逛LinkedIn園區,沒想到LinkedIn的顯示器全是Lenovo的哈哈,吃了比哈根達斯好吃的冰淇淋,便打車跑去斯坦福了,唯一的遺憾是沒試駕/坐一下BY騷氣的大黃野馬!馬不停蹄,從斯坦福出來,我便回downtown去見Uber的朋友DV了。

不知道是不是Uber還沒上市的原因,Uber的工作強度接近國內互聯網公司,朝十晚十(期間可以健健身,出去吃吃飯)。在downtown的生活也沒有南灣悠閑,每天靠公共交通上下班,在downtown也沒必要買車/養不起車,對於我這種十分喜歡駕駛的人來說,有點遺憾了。

讓我欣喜的是,DV告訴我她有兩位朋友華人應屆生)找到了PM的工作。不過預料之中,兩位找到PM工作的人,都是非常aggressive,也已積累了很多PM實習經歷的人。這個信息,讓我知道,華人應屆找PM工作,並不是不可能

稅率和薪酬還是提一嘴,加州到手工資大概58%,扣掉的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個人所得稅,比國內低了大概10個點,另外加州的消費稅也是全美最高的哦。

(待續...

Part 2 灣區玩樂

Part 3 一號公路)


推薦閱讀:

LinkedIn創始人:如何在職場上聰明地「搞關係」——找對盟友
一個快速在領英上尋找到上百個客戶郵箱的小工具
如何用LinkedIn找客戶1:找到隱藏的人名
LinkedIn創始人:這年頭VC也要緊跟節奏
工作乾貨:《OKR工作法》揭秘谷歌和領英的高效工作法

TAG:留學 | 矽谷 | 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