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過去,被日軍拋棄的遺華日本婦女只剩22人

73年過去,被日軍拋棄的遺華日本婦女只剩22人

1 人贊了文章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3周年紀念日,這個對於國人而言無比特殊的日子,不僅是紀念民族國家的抗戰勝利,更是緬懷先烈、牢記戰爭的代價與和平的來之不易。

在去年,《二十二》這部講述中國內地僅剩的22位「慰安婦」倖存者的紀錄片熱映,引發了無數國人的關注和淚水。

(紀錄片《二十二》海報)

戰爭年代,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當我們聚焦於那些被捲入時代洪流中的倖存者時,能看到的不僅是飽受折磨的國人先輩,還有很多的日本無辜平民。今年,有一部紀錄片同樣與中日戰爭有關,並且與「22"這個數字也有著獨特的聯繫。它講述的正是戰時生活在我國領土上的日本人的故事。

《戰後遺華日本女性考》

203 min長篇紀錄電影

《問·緣》(上篇)《愛·緣》(下篇)&《篇外篇》

策劃 / 出品 / 導演 / 攝影·北京電影學院 王乃真

「戰後遺華女性」經最終統計大約有四千多名,歲月荏苒,直到此片拍攝時,尚餘22名「殘留女性」活在人世,22這個數字,恰好與去年熱映的紀錄片《二十二》形成一個似乎是上天安排好的對照,上蒼垂憐這兩個群落,要讓這活著的22人,承擔敘述者的歷史角色,為她們各自所代表的那個群體,在蒼涼的大地上,刻印下她們的故事和墓碑。 ——一位日本記者的映後觀感

這些女性到底是什麼身份?

為何出現在我們的國土上?

又為何被自己的母國拋棄?

別急,讓我們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一探究竟。

「滿蒙開拓團」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侵華戰爭中,當時的日本政府為了減少國內貧困人口,緩解國內經濟矛盾,於是在中國東北地區實行「開拓滿洲百萬移民計劃」,利用平民布設「人間盾牌」抵禦假想敵蘇聯和保衛「日本的生命線」的侵略國策。(假如蘇聯攻佔了「滿洲」,就會從「滿洲」通過朝鮮半島打到日本本土,因此,「守住滿洲就是守住日本的生命線」。)

(影片截圖)

在此國策的主導下,從日本國內動員了許多平民,把開拓員送到中國東北地區(舊滿洲)。

1933年2月初,492名日本複員軍人組成第一批開拓團到達中國吉林省樺縣永豐鎮時,1945年8月8日最後一批「東京疏散開拓團」深夜達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總共由53620個家庭、860余個開拓團,共27萬日本平民組成的「 滿蒙開拓團「人員,被軍國主義政府「 百萬移民開拓滿洲,守護日本生命線 」的侵略國策所蠱惑,陸續殖民到中國東北地區(舊滿洲),從事霸佔土地資源,集團掠奪式農業生產。

(影片截圖)

「滿洲國」

開拓團當時在「滿洲國」的範圍,就是現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日本以黑龍江省作為中心,建立了一個新「國家」--「滿洲國」。

(影片截圖)

那時日本歌里唱的都是是「五族共和」與「王道樂土」。「五族共和」的意思就是:漢民族、滿洲族、朝鮮族、蒙古族、日本民族,這五個民族「和平共處」共同建立一個「理想之國」。以此作為口號,但事實卻有著巨大的差異。

(影片截圖)

像殖民地一樣的國家,被世人嘲諷為傀儡國

(「滿洲國」國旗,關於國旗有兩種說法,其一是用了五種顏色,表示五個民族。)

日本遺民

1945年8月9日凌晨,蘇聯百萬大軍攻入中國東北;8月15日,日本戰敗,數萬日本軍民被遺棄在中國東北地區,走上了向南部逃難的悲慘之路。在逃難途中,很多老弱病幼者,因飢餓、疲勞、寒冷而死去。

這是戰爭結束時日本政府發布的兩篇昭告,第一份昭告是昭和二十年(1945年)8月14日,是戰爭結束的前一天,以日本外務大臣之名通告在國外居住的日本人應儘可能自己決定堅持留下,也就是說要在原地滯留就地活下去的意思。

另一份昭告是昭和二十年(1945)8月26日,以「日本大本營參謀」名義發布的,「在滿鮮(指居住在滿洲和朝鮮半島的日本人)的定住者,即使放棄日本國籍也沒有關係。

在日本戰敗當時的「 滿蒙開拓團」成員,以及其他身份的5000余名年滿13歲日本女性被日本政府拋棄遺留在了中國。

這些女性是日本軍國主義政府侵略國策的受害群體,她們的大半生都在中國渡過。在戰後命運多舛的70餘年中,她們都與當年救助了生命的中國人結下四代血脈交融的生死情緣。

她們曾被政府欺騙,又被國家拋棄。成為戰爭「受害者」的同時,客觀上也成為侵佔他人土地的「加害者」。作為「殘留婦人」他們背負著特殊的人生命運。

(影片截圖)

根據日本厚生省統計,截至2018年4月30日遺華女性歸國者為4166人,仍在中國居住遺華女性僅為22人。

《戰後遺華日本女性考》拍攝製作歷時 6年,中日間往返行程逾30萬公里,拍攝素材逾2500小時,攝製過程始終遵循理性反思善惡,嚴謹考證歷史,真實記錄親歷者歷史的認真態度,讓生活在今天的日本年輕人走近戰爭親歷者們的身邊與傾心交談。

作品記錄了日本留學生小林千惠、舞台演員神田幸子對八位戰後遺華日本耄耋女性的探訪,傾聽她們講述命運之無常……記錄在中日兩國那段特殊歷史時期,被日本軍國主義政府裹挾欺騙的特殊群體——戰後遺華日本女性的特殊人生。

岩本邦緒

中國名 劉秀清

1932年生,1940年全家六口"移民"黑龍江,1997年回國定居。

去滿洲時9歲,13歲日本戰敗,雙親和哥哥病死,妹妹被中國人帶走撫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每天都哭,眼睛什麼都看不見了,被一位好心的大嬸帶回家治好了眼睛,被中國人家撫養。後來遇到了丈夫,便結婚生子過上了幸福生活。

(劉秀清奶奶和劉煥年爺爺)

1997年秀清奶奶帶著全家回國。爺爺的本名叫劉煥年,在中國結婚的時候,奶奶便改姓劉,叫劉秀清。回國之後爺爺雖然沒入日本國籍,但是因為自己父親姓岩本,所以爺爺日本姓取叫岩本。

伊藤郁

中國名 伊藤郁子

1925年出生,1945年4月作為紅十字會護士被派遣至牡丹江。日本戰敗後被解放軍所救,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救援護理工作,曾用自己的O型血救助17名中國軍人和平民。1950年結婚,加入中國國籍。

坐著火車逃跑,中途遇到空襲,火車被炸毀了,很多人死了也失散了。如果不過牡丹江的話就哪兒也去不了,所以就遊了過去,遊了兩三個小時,到岸上全是各地逃難來的日本人。蘇聯軍來了之後用衝鋒槍掃射,死了很多人。後來解放軍來了,我們就安全了。

(左起:伊藤郁子家屬、伊藤郁子、神田幸子)

池上靜江

1921年生,1941年二十歲時隨家人來到牡丹江,1948年與中國男人結婚,1989年丈夫去世後攜女兒回國定居。

蘇軍把我們押到(前)蘇聯邊界,不讓我們回國,在那邊待了一兩個月,不知道能不能回去,我們就在夜裡偷偷逃走。有人帶著孩子逃走,但是孩子會哭,一哭就會被發現,上頭的人就命令把自己的孩子殺死,當時的情景非常悲慘,但是不這麼做就逃不掉。

(池上靜江奶奶)

《戰後遺華日本女性考》記錄被母國遺棄女性與中國人之間70餘載生死親緣,重溫真實歷史,與戰爭親歷者們共同思考善惡人性。

(2014年三位遺華日本女性探訪故國日本,左起為神崎菊枝、伊藤郁子、王桂君)

紀錄片里共探訪了八位戰後遺華日本耄耋女性,戰亂年代的悲劇與當時那些未能倖存下來的人一樣,都將隨著這些老人家的離世逐漸被世人遺忘。

苦難已去 歷史猶存 祈願和平 期驥未來

該片已報名參加2018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了解更多信息敬請繼續關注。

圖片、文字資料均來自紀錄片主創團隊

編輯:沛霖

推薦閱讀:

經典老電影【集錦】
摩根·弗里曼 電影集
葡萄牙電影《前進青春》:貧民區的鄉愁|葡萄牙
見證中國電影坎坷路,30期封面女星全掃描

TAG:日本侵華 | 電影 | 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