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成為第二大代謝病 長出「石頭」致殘疾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痛風已經成為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代謝類疾病。

由於對疾病的不重視,許多患者等到全身長出大大小小的「石頭」才意識到嚴重性,殊不知,身體產生「痛風石」後要積極治療,否則骨質受損將造成嚴重殘疾。

 

32歲男子痛風20年未重視 

導致右手小拇指截肢

近日,32歲的蔣先生右手小拇指至手掌處因「痛風石」引發潰爛導致小拇指截肢。問及蔣先生病史,他自稱已患痛風20餘年,平日里喜歡吃海鮮、喝啤酒,也少於運動。隨著時間的推移,痛風導致他身體各關節部位開始長出大大小小的「石頭」。蔣先生表示,在這期間每次痛的時候都很後悔沒有改正生活習慣,但是痛過以後就忘記了,照常吃吃喝喝。

不久前,蔣先生右手小拇指至手掌處開始潰爛,占整個手掌1/5的面積,來到重慶萬家燕醫院救治時,情況已經非常嚴重。經萬家燕醫院骨科主任譚曉康檢查後發現,創面有合併感染,由於痛風的傷口處理艱難,無奈之下只能截肢。

面對這樣的無奈結果,蔣先生說:「如果早一點引起重視,就不會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了。」

痛風導致「類風濕」

 骨頭上生出小石頭

經常見到慢性痛風的病人在耳廓、關節周圍或皮下出現大小不一的質硬結節,就像患了風濕性骨關節炎的患者一樣,手指骨頭變形彎曲。其實這是由痛風引起的「痛風石」,那麼這些「痛風石」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有些什麼危害呢?

尿酸在血液中形成尿酸鹽,在濃度很高的情況下,可能隨血液在體內各個部分沉積,形成尿酸結晶,體內的免疫細胞會視這些結晶為「敵人」,在其周圍聚集發生免疫反應,形成局部炎症,產生劇痛。「痛風石實質上是尿酸鹽結晶,是痛風患者發病歷程常年積累、尿酸鹽長期沉澱的結果,也是痛風的特徵性病變。」譚曉康主任表示,痛風石可大如雞蛋,小如芝麻,由於睡眠時血液循環變慢,容易發生尿酸鹽沉積,最常見的沉積部位就是手指腳趾關節,因此痛風發作多在夜間,大腳趾是最常見的疼痛部位,許多患者常常因為劇烈的足趾疼痛前來就醫。

譚曉康主任提醒,痛風石在關節炎反覆發作的部位,沉積在關節腔或關節附近的痛風石可破壞關節,造成關節畸形。

 

3種情況必須切除

「痛風石」

痛風的自然病程可分為四期,即無癥狀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間歇期、慢性期。在慢性痛風石病變期,痛風石和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是長期顯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單鈉尿酸鹽晶體沉積於皮下、關節滑膜、軟骨、骨質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結果。臨床表現為持續關節腫痛、壓痛、畸形及功能障礙。

譚曉康主任告訴記者,有些痛風石用肉眼不能看到,這些微小的晶體可以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還可造成關節軟骨和骨質破壞,周圍組織纖維化,導致慢性關節腫痛、僵直和畸形,甚至骨折。他表示,如果痛風石不大,不影響臟器功能,不必手術治療,但如果發生以下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診治:1.痛風石影響關節功能或壓迫神經;2.切除因尿酸鹽侵蝕的壞死指 (趾) 或矯正畸形的關節;3.切除巨大的痛風石以減輕腎臟負擔。

他表示,通過關節鏡可以仔細地觀察關節內的情況,直接準確地發現病變的部位。觀察關節內的病變情況,具有放大效應,因此比關節切開後肉眼觀察更加準確。在發現了病變之後可以立即在關節鏡監視下進行手術,可以通過附加1~2個小切口,放入特製的微型器械,有的放矢的進行全面檢查和手術治療。

忌海鮮遠內臟

控制飲食是關鍵

譚曉康主任提醒市民,痛風石是可以手術治療的,但是手術切除痛風石並不能根治。所以切除痛風石後,患者一定要重視尿酸水平的控制,否則可能再次出現新的痛風石。

「男性尿酸149unmol/L~416umol/L之間,女性尿酸值一般89umol/L~257umol/L之間,超過這個值為高尿酸水平。」譚曉康主任說,調節飲食是預防痛風發作及痛風石的重要環節。首先要飲食控制,可以總結為三句話:忌海鮮,遠內臟,避濃湯,尿酸穩;豬牛羊,雞鴨鵝,鱸鯉鯽,要適量;發病期,素食棒,平穩後,肉要少。總之多吃蔬菜少吃肉、多喝水少喝湯、不貪吃少油鹽、多運動不飲酒。

同時,他還向記者介紹高嘌呤食物和低嘌呤食物的名單表。高嘌呤食物有:海鰻、豆苗、黃豆芽、菜花、紫菜、香菇、烏魚,動物肝、腎、腸,帶魚、扁魚乾、沙丁魚、鰱魚、雞湯、肉湯等。低嘌呤食物:米、麥、高粱、玉米、麵條、雞蛋、鴨蛋、皮蛋、牛奶、巧克力、各種水果等。他提醒到,痛風的危害不單純是疼幾天這麼簡單,它是可以造成我們身體器官損傷的,為了保護關節、腎臟等等器官,一定要積極治療。

本公眾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

戳原文,訂健康!


推薦閱讀:

額敏縣殘疾人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開幕詞
培根《論殘疾》及譯後隨筆
殘疾人之家在大山深處修出一條神奇天路
《好久不見》:張國立「出軌」,小三致兒子雙腿殘疾。
狗狗冒死救出殘疾主人和貓,它卻再次闖入火海!淚

TAG:殘疾 | 石頭 | 痛風 | 代謝 | 代謝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