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跳樓」的誤解與理解

理性,善意,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

8月30日深夜,江蘇南通海門的一名13歲的少年小徐在舅舅家的四樓墜樓身亡,第二天早上被人發現時已經沒有了氣息。

對於這名少年的父母親人,這無疑是一起無法挽回的悲劇,其中的悲痛只有當事人才會懂。但很快事情出現了新的走向,因為這名少年在墜樓前打了吃雞手游,「遊戲里能跳樓」,家長便將少年墜樓身亡的責任直接推到了遊戲上。這件事通過媒體採訪傳播,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大量的討論:

「我兒子絕對是遊戲害死的,不會是其他原因的

家長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是:「警方的記錄顯示,十一點四十六分在玩遊戲,十二點多鐘就跳樓,他玩的是吃雞遊戲,裡面就是叫小孩跳樓,沒關係的,出點血人又會活過來的。」

「我不希望後面的孩子再像我兒子那樣沉浸於網路,發生跳樓、自殘,我希望國家重視遊戲害人。我要告這個遊戲公司,我要告到它破產,告到它把用人家生命換過來的錢,全部要還給人家。」

這則新聞在經過大量傳播後,甚至有「洋蔥新聞」的賬號發布了一個段子來諷刺這位母親的邏輯,結果被政府藍V當新聞轉載,從而引發了更多的關注……

洋蔥體育報惡搞的微博被政務藍V轉載後引發了二次傳播

一個家庭發生了悲劇,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喪子之痛非常人所能承受,即使在悲痛的狀態下可能說出一些不講邏輯的話,我們認為也很難因此責備這名母親,更不適宜對其進行調侃。

但是這種家庭的沉痛悲劇如果只是簡單地找到一個替罪羊,比如遊戲,然後將罪責歸結到它的身上,或者將它徹底打倒,就能避免更多的悲劇產生嗎?我想也是不可能的。

14年前的一起悲劇

很多魔獸的玩家可能還記得2004年那個跳樓的天津少年。

2004年12月27日,13歲的少年張瀟藝從家中24層的高樓頂部飛身躍下。在生前留下的遺書中張瀟藝寫道:「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干不好的垃圾。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們讓我享受到了一種快樂的感覺。我有三個知心朋友——尤第安、泰蘭德、復仇天神,我在那兒可以更快樂。」

在跳樓之前,張瀟藝連續上網36小時玩遊戲,而遺書所提到的「尤第安(也就是伊利丹)」、「泰蘭德」、「復仇天神(應為守望者所召喚的復仇天神)」都是《魔獸爭霸3》中的角色,張瀟藝還以遊戲為背景寫了一本8萬字的小說《守望者傳》。

因為沉迷遊戲,加上小說中多次記錄了「我」肉體死亡、靈魂升天的經歷,因此張瀟藝的父母也將責任歸結到遊戲之上:「兒子的自殺可能模仿了網路遊戲中的情景!」

這個控訴看起來與如今何其相似。

在這之後,從事網癮防治研究的張春良經張瀟藝的父母授權,向《魔獸爭霸3》開發商美國暴雪娛樂有限公司,以及引進該款遊戲的神州奧美網路有限公司提起訴訟,立案請求被天津市塘沽區法院以「證據不足」為由兩次駁回。

2006年,因為神州奧美註冊地在北京,張春良改為在北京訴訟,並被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受理。不過,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受理後發現,2004年之前《魔獸爭霸3》的發行商奧美電子已經破產,所以最終張春良撤銷起訴,也算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告到破產」了。

當時此事被媒體以《網路遊戲殺人案被受理》為題進行了報道,甚至有的報道中將《魔獸爭霸3》和當時流行的網遊《魔獸世界》混為一談。

在完全不了解張瀟藝的父母和所謂戒網癮專家眼中,張瀟藝所留下的遺書和小說,理所應當地成為了控訴遊戲危害的工具。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閱讀當時

張瀟藝寫下的那些文字

,不難看出,這個在寫作上極有天賦的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個垃圾」,讓他形成這種觀念的環境似乎才是罪魁禍首。而從那些描述S.H.E和遊戲的文字也可以看出,音樂和遊戲實際上為這個處在困境中的少年,提供了一個避風的港灣。

這些包含著大量情感的文字,孩子的父母即便看到了也很難體會,這讓這起悲劇變得更加沉重。

14年後的重演

14年後,雖然時代在發展,但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化。

2017年揚州曾經發生了一起中學生墜樓案,一名15歲男孩墜樓身亡,孩子的父親同樣怪罪於遊戲:「發生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和手機遊戲有關。」

而從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名男孩的人生軌跡:

父母之前在西班牙工作生活,10年前離婚,孩子跟爸爸生活,之前在國外讀書,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轉回國內,事發前「孩子表示不太想在國內上學,還想到國外去」,

可以看出家庭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

而這樣一個15的孩子,家長表示「他在家時他每天都去學校接他回家,他不在家時,由孩子的爺爺去接他」,一個男孩已經15歲還需要家長接送,也可見家長對其的溺愛,應該也很難有同齡的朋友,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也不太有利。

海門這起墜樓案件中的小徐同樣生活在一個相對特殊的家庭,從視頻中家長的陳述可以看出,小徐的「父母都在南非做生意,家庭條件十分優渥」,但是也隱含了是一個長期遠離父母,缺少父母關愛的成長環境,家長對孩子「性格開朗,溫和,學習一般,但家人從來不給他壓力」的描述也表明對孩子的教育是一種溺愛式的教育,缺乏面對問題時的抗壓能力。

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新時期家庭教育的特點、理念、方法研究」課題組,曾經對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並於2012年出具了一份報告。報告中強調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並指出「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個有問題的家長」。

幾名少年的悲劇是否和遊戲有關沒有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但是這些少年的家庭教育,應該可以說是十分失敗的——說失敗並不是苛責這些發生了悲劇的家庭的父母,而是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夠意識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

家庭的責任

半個多世紀之前的1966年,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教授科爾曼曾收集 4000所學校60萬兒童的數據撰寫了一份 《關於教育機會平等性的報告》, 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報告用大量數據顯示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後操縱孩子的學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背景和永遠的底色。

前文提及的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新時期家庭教育的特點、理念、方法研究」課題組所作的報告名為《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問題和政策建議》,雖然是2012年的報告,但在今天仍然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這份報告介紹了很多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日本、法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和經驗,而這些在中國是十分缺乏的。在我國,多年的應試教育讓學校教育成為教育的中心,很多家長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而在家庭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中,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家長自身的問題:

家長自身的原因外,也有大量家庭與社會生活變化出現的新問題,比如獨生子女帶來的對孩子期望值太高,生活條件改善、電腦電視等娛樂方式增多造成孩子與父母溝通越來越少,部分家長養育孩子壓力大所帶來的問題等等,而這些新問題在今天實際上是越來越嚴重的,比如很多家長自身沉迷手機無法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或者因為各種生活的壓力而忙於工作而不能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甚至在很多地區有大量的留守兒童,這種成長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自然都有很大的影響。

在家庭教育嚴重缺位甚至失敗的情況下,很多家長在自己的孩子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會將責任推卸到學校、老師或者其他事物之上,比如曾經也飽受批判的武俠小說、港片、偶像明星、電子遊戲廳、網吧之上。很多家長對於「有問題」的孩子的應對方案十分簡單粗暴,比如將孩子送到戒網癮學校,或是通過各種手段制止,從而讓處于敏感時期的青春期少年變得更加逆反。

因此教育部的這份報告中表示:「作為孩子第一任教師的家長,也理所應當接受應有的教育和培訓」 。

圍繞遊戲的大戰

1986年,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不斷開設的電子遊戲廳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的目光,一些孩子沉迷於遊戲而忽略功課引發了家長擔憂。隨後,有關部門發出通知規定電子遊戲室除節假日白天外一律不得接納中小學生,違反的將受到批評處罰或吊銷營銷執照。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成立不久的雜誌《南方窗》刊文《「外星人」奪走了我們的孩子嗎?》報道了這一現象,並在最後預示著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顯然,在大都市的霓虹燈閃爍下,發生的正式一場曠日持久的『星球大戰』。主管部門層層設防,教育部門諄諄勸導,宣傳部門大聲疾呼,做父母的聲色俱厲;而青少年遊戲者時而若無其事,時而眼淚洗面,時而嘻嘻哈哈……然而,這場大混戰總有方會勝利,那是在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水平向前跨進一大步的時候。」

30多年後,這場混戰顯然仍未結束,並且各界對遊戲的反應和30多年前的反應幾無二致。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孩子們已經不需要進到煙霧繚繞的電子遊戲廳去玩遊戲了,智能手機的普及讓遊戲人群進一步擴大的同時,也讓未成年很早就接觸到各種電子設備,為家庭教育帶來了更多新的挑戰。

手機遊戲的興起讓孩子更早地接觸各種電子設備

實際上遊戲企業也不是沒有作為,比如騰訊去年上線的成長守護平台,可以查詢、設置孩子的遊戲時長,以及綁定硬體設備實現一鍵禁玩、一鍵禁充等舉措。雖然是針對未成年人的限制,但是也為家長通過遊戲與孩子更好地溝通建立了一個渠道,只是很多家長並不會去了解孩子所玩的遊戲或是做這種溝通,從而在面對孩子沉迷時束手無策。

今天的《人民日報》社會版刊發了兩篇關於遊戲防沉迷的文章,表示防的是沉迷而非網遊,算是為遊戲數量管控危機下的遊戲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其中一篇文中最後專家的建議也值得一些認為孩子手游成癮的家長學習:

「如果家長管理不好自己的網路行為,那麼孩子的網路沉迷問題也會隨之加劇。」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裴濤說,「所以,家長必須強化自身榜樣示範作用,有意識地放下手機、離開電腦,多和孩子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康廣泛的興趣愛好。現實世界比虛擬世界精彩得多,家長不妨多花點時間,和孩子一起運動、旅行,一起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讓孩子在學習之餘接觸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讓他們掌握獲得快樂的能力。」 

這裡也希望游研社的讀者,如果已經為人父母,或者將來為人父母的時候,能夠更加註重家庭教育的問題。

但話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再次強調:在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時,我們沒有理由去要求所謂的「理智對待」和「冷靜判斷」。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避免自己得出

情緒化的結論和控訴

。邏輯雖然不對,但情緒可以理解。對父母來說,沒有什麼悲傷比得過喪子之痛。

在這種情況下,網路上對他們的吐槽甚至調侃,就有些過度了。

這其實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父母失去了孩子,而用段子和吐槽「維護」著遊戲的玩家群體們,也展露出了缺乏同理心的一面。畢竟死者為大,人命關天,這時候開玩笑是不合時宜的,反而讓玩家這一群體,給那些本來就不喜歡遊戲的人留下更負面的印象。所以最後,我們希望大家在面對這類悲劇時,能夠保持理性與善意。在遊戲這個敏感社會話題面前,一方陷入情緒化已經足夠,如果另一方也陷入情緒化,那麼結果是誰都不願看到的。

長按下圖,獲取

游研社APP

發送

紅色

關鍵詞獲取近期精彩內容

EVA

暫別EVA的6年里,總導演庵野秀明在忙什麼?

專八

 | 

看不懂「專八旅人」?您可能是「神字幕」的受害者

差評

 | 

Steam上「差評如潮」的7個遊戲,都是些什麼神仙?

灌籃 

|

《灌籃高手》最強陣容里,有一個位置的人選是公認的

推薦閱讀:

這些小遊戲讓寶寶盡情玩吧,越玩越聰明!
職場遊戲的「潛規則
不法分子利用遊戲外掛尋「肉雞「 玩家使用需小心
推薦兩部關於遊戲的紀錄片《電子遊戲如何改變世界》與《電子遊戲大電影》
因為這三個遊戲,我更懂得如何愛別人。

TAG:遊戲 | 跳樓 | 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