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粉絲圈畸形代表有哪些?

不要再隨意篡改我的問題了,畸形是肯定的,而且不存在引戰,大家各抒己見,下面也都是舉例說明,不存在撕逼,大家看看謹慎入圈就是了,能救回來一個是一個,當所有人都覺得某個飯圈有問題的話,不是應該自我反省嗎,捂住別人的嘴是怎麼回事

最近偶像產業發展的風風火火,可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不理智的現象,都是青少年追星根源在於快樂,為什麼追到最後出口成臟,各位追星的小朋友可以來說一下你們見過哪些毒瘤飯圈,很可怕的那種,舉例說明最好,想了解一下

因為最近微博惡臭的人太多了,那天無意點進去某偶像主頁有幾千粉絲的大粉,帶頭污言穢語而且辱罵別人家人,還有很多小粉絲點贊附和,由此可見並不是假粉絲之類的,實在是不能理解

粉圈惡臭畸形毒瘤的根源在於偶像還是粉絲,有哪些著名出圈事件?明星有沒有義務引導粉絲圈健康發展

如果公認飯圈毒瘤,偶像本身不作為並未對其引導規範,他們又是怎麼想的?這種惡臭飯圈形成並發展至此偶像本人應該也有責任吧,還是可以算作一種偶像失格


飯圈錯覺:

1.愛豆的資源是我們撕來的

2.愛豆只有我們了

3.全公司就我愛豆最委屈,就我愛豆不受重視

4.我愛豆好慘呀,都沒有人身自由

5.愛豆的資源是我們拉的,公司沒一點用

6.只有我對我愛豆的愛才是真的

7.公司永遠在推資源

飯圈現狀(取自微博)

更新

說一下我不能理解的點:

1.控評…

費時費力沒一點用處,看著滿屏的美圖和千遍一律的表白話,真的好像傳銷。路人要看的是真是想法!!

2.掄博…

同樣費時費力浪費金錢…現在很多品牌方看的是脫水數據。

3撕逼…

撕隊友,撕公司,撕隊友粉,撕平台,撕品牌方(這個是令我最驚訝的,真的騷的一比)

4.反黑打卡…

無異於助長黑子。本來沒人在意的事,給了熱度更多人知道了。話說回來,打卡有有用嗎?沒用,拉不掉的一直都拉不掉,反而更活躍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那當然是「飯圈」這個產物……

跟傳統意義上的粉絲不一樣,粉絲文化一旦上升到了飯圈,帶有圈地屬性以後,一切就都複雜了。

我們以前聽說過最狂熱最負面的粉絲莫過於「楊麗娟」,那還是極少的個體現象,而且對象是超級大明星,娛樂圈常青樹劉德華……在他、成龍、周潤發這種老派大明星的粉絲里出一兩個奇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

現在的飯圈文化跟以前的粉絲差別太大了,以前的粉絲,頂多買買專輯、買海報,看演唱會……

現在的粉絲(我猜是互聯網的鍋),需要給自己偶像在網路上瘋狂刷熱度,艹數據,搞出了一堆我們看也看不懂的亞文化(什麼應援色不準撞,昵稱不能一樣,前輩後輩……)

李誕在吐槽大會說的這個視頻其實很完整得評價了這個略顯畸形的現象:

李誕吐槽大會說粉絲文化

以及……

現在的粉絲,總覺得愛豆只有我了……一天到晚的被迫害妄想症……覺得我們不為愛豆罵人,愛豆就受委屈了……

我的媽也,拜託,醒醒吧

哈哈哈哈哈


嗚嗚嗚,500贊。嗚嗚嗚,我哭了,你們呢?小伙汁你可搖了我吧!

我是藍閃雙擔。藍家大本命已經不在此組合了(非中國籍成員),二本命是這個組合一個非常沒有存在感但非常不能缺的人,因為他有一個特長。

閃家大本命已經去世。二本命有兩個,一個可能要服役,另一個隨便猜,反正就三個人。

所以說藍家也好,議閃家也罷,飯圈喜歡說的「別帶你家主子出來遛」已經不適用於我了。我的大本命都不在裡面了。

國內追的明星比較老了。《加油好男兒》選出來的。不過喜歡的不是那些人氣選手,而是喜歡一些極邊緣成員。有的人現在已經不再從事演藝活動了,紛紛結婚生子。2015年東方衛視跨年晚會請的好男兒,哎喲把我激動的!那就是最早的飯國內愛豆了吧!【另:有個當年人氣超旺的好男兒,在賣酵素】


做為一個飯齡13年的老韓飯,說說我眼中越來越不懂的飯圈吧。我不針對哪家,我只針對一些現象。

【評論區里有不止一個人猜出我是哪家的飯了。其實我喜歡的韓團不是只有一家。我還有喜歡的日團、國內團呢。】

喜歡偶像的意義,在於讓自己變的更好。把偶像正能量的、優秀的、閃閃發光的一面當成自己的目標,激勵自己,並且向著這個目標去努力。說不定這份努力能給你的未來帶來一些變化,從而讓自己變的更好,那麼這才是有意義的飯愛豆嘛!

對現在的鮮肉一派/鮮花一派來說,最可悲也是最可惜的事情,就是不去拔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專業素質,而是徹頭徹尾淪為一個流量鮮肉/鮮花,躺在流量熱搜上數鈔票。成績全是靠「打榜」「熱搜」「控評」出來的。我不知道多少明星是屬於「賺一票就走」搞快錢的,以後拿著錢去炒房、去開公司、去當投資人,永遠不涉足演藝圈。如果賺快錢走人,那我無話可說,快錢而已。如果不是賺快錢的藝人,想擁有一票相對固定的粉絲,未來當個常青樹,那真的需要實力。畢竟「色衰而愛馳」同樣適用於娛樂圈。


十幾年前我上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有一些關注的韓星。具體是誰家我就不講了,在這裡說沒有必要。但因為當時我身邊的同學朋友大多喜歡本土明星(比如李宇春、SHE、周杰倫、王力宏……),在飯圈文化中,大家實在沒有什麼共同語言,我就圈地自萌,一個人獨樂樂。當時最大的飯圈,就是百度貼吧,其次是明星官網,再次是QQ群。我們宿舍算我一共四個人,舍友兩個喜歡王力宏、一個喜歡許嵩。我們四個人都能和平相處,直到現在,不會互相鄙視。

不得不講,十幾年前那些粉絲是真的有才。有會做後期的、會多國外語的、會PS做圖的、會寫文章的、會攝影的,還有會唱會跳的。而且他們給我一種感覺,就是為了偶像在努力的變好,在努力的學習新知識。每次上貼吧,就像「找到組織了」。當年大家口袋裡的零花錢都不多,專輯基本上都是一張一張的買。沒有人會罵你「白嫖」「為什麼不十張十張的買專輯」「你在指望偶巴用愛發電嗎」「集資沒集到八千的人沒有發言權」。雖然也會diss一些明星,但不至於鬧的多大。

十幾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夥子小姑娘,也變成了叔叔阿姨、孩子爸媽。不變的是那些偶像還是那麼亮眼,那麼帥氣美麗。飯圈裡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偶像也不再是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我有工作,有家庭,我沒有那麼多時間一天24小時盯著偶像們的一舉一動(天天上班盯電腦刷偶像,老闆發現還不開掉啊)。大到今天發了新曲演了新電視,小到他今天吃的麻婆豆腐還是青菜香菇。我更需要關注的是我的工作、我的家庭。偶像只能是我生活的調味品,和對青春最美好的回憶。他發了專輯,我會去買一張。他出了新歌,我會在有空的時候幫他投點票。

那片回憶的凈土,消失不見了。我現在都不敢講我是哪家的粉絲(除了我的老同學和我先生知道),也一直沒有加過任何偶像後援會、應援QQ群。每次都是默默的買專輯,默默的投票,默默的學他們的歌舞,也默默的看過一次演唱會。我不喜歡、更不敢與這些人撕。因為我知道,我這樣「默默」的老阿姨,是被飯圈所鄙視的,是要被「開除粉籍」的。

最近因緣際會認識了幾個飯圈裡面的孩子。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可能是我老了,跟不上時代了。

原本應該是30歲左右的人群為主的飯圈,有些17、18歲的孩子也混了進來,說是從「第一張專輯就追哥哥們了」。這樣算下來,她4、5歲就飯偶像了?還有的更誇張,說自己也是從出道就追了,掐指一算,那應該是在娘胎里就飯上了(12、13歲的小粉絲)。她們好像不應該叫哥哥, 要叫叔叔吧。原本應該比較平和的飯圈,變成了年輕人廝殺的戰場。

你沒有天天在「超話」「飯糰」「飯圈」簽到發貼,你就是假粉!該死!

你沒有為偶像們大金額集資,專輯不是十張十張的買,你就是白嫖,該殺!

你沒有天天為偶像們控評、凈化、反黑、舉報,你就是偽粉,該死!

你沒有第一時間轉、評、贊偶像的微博、INS、推特,你就是偽飯,該殺!

你沒有天天為偶像們打投、肝數據,你就是裝的粉絲,說,你是誰家的姦細?該死!

你沒有天天關注他們的CP,他們又發糖了你居然不知道!該殺!

每天社交網路的「群」裡面消息能從凌晨響到午夜,一會兒沒看就是「999+」的節奏。似乎她們永遠不會疲累,永遠沒有其他的事做。只有偶像,只有飯圈。放暑假了,出去健健身游游泳,或者逛街也好。在最積極的年華里,她們生活怎麼這麼空虛?比退休老媽媽都空虛,老媽媽還知道上老年大學或者在棋牌室、跳舞場消磨時光呢。

飯圈裡,一點點都不能說錯話,一個字都不行。哪怕只說一句「XX今天的造型不太適合他」這種客觀評論,都會馬上有人過來「指教」「教你學做人」「抱走我家XX不約」「對家的狗不要來tie我家XX」。本應該是一片和平、歡聲笑語、青春洋溢的飯圈,變成了比辦公室政治更可怕的「步步驚心」。

每天都要打投、肝數據,這個是我覺得最可怕也是最匪夷所思的。要是職業粉絲,我就不說什麼了。問題是大部分人都不是職業粉絲。現在的學生很閑嗎?不用上課背單詞做功課?大學生不要上課做實訓去實習?我所知道的有的姑娘除了吃喝拉撒睡,天天守著電腦。一會打投、一會數據、一會等偶像社交網路更新然後第一時間發「全世界最好的XXX」「XX了解一下,南韓第一XX,入股不虧」「XXX呀~」「請大家多多關注XXX在A月B日上映的新電影《ABCDE》,C月D日EE衛視的新綜藝《FGHI》」這類清一色的文案去「控評」。不停的拉「投票群」「飯圈群」,各種投票教程洋洋洒洒十幾張圖。就算是個「三和大神」,也不及你這樣瘋狂吧。長期這樣身體會垮掉的呀,眼睛不要啦!都是20歲不到的姑娘,以後怎麼辦?!

集資,這個是我覺得最可怕的,也是非常有爭議的。多年前韓娛圈「送鋼琴」「金唱片」事件,可能年紀小的粉絲都不知道,當年是非常震憾非常稀奇的一件事。現在就算送個寶馬車、送個大別墅,都不稀奇了。你要是集個三十五十、一百二百的,都拿不出手,會被人「鄙視」。送補品、送肉肉、送包包、送手錶都是基本操作,「咖啡車應援」「午餐應援」也是花樣百出。還有各種集資投票,最後集資發起人把錢一卷溜之大吉。苦的是誰?但是如果不集資呢,你就是「白嫖」,又得「該殺!」一群沒有收入的孩子,去花大錢(大多是父母的辛苦錢)為這些高薪人群買包背買肉吃,想想也是感覺有點怪。

買起專輯,十張十張的買。如果是條件優渥的孩子,經濟上倒沒什麼,但建議還是理智消費。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是工薪家庭出身,量力而行買個一兩張支持一下就好了。不,大家開始了攀比。A買了五張,那B就要買七張,C就要買十張。你可知道你買的專輯,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當問及為什麼不自己去做個暑假工,既鍛煉了能力,又有了點社會經驗,還能靠自己的雙手追星,何樂而不為?她們說「如果去做暑假工,誰每天給哥哥們打投凈化啊」「暑假工太苦了。我每天就要吃吃睡睡然後看哥哥們。」何況十張十張的買專輯,太不實用了。可憐我一個上班的老阿姨,只敢買一張做為收藏。因為我還要吃飯,我還要養家。我不敢講,講了肯定會被「噴」。

誠然,買專輯切瓜肝音源刷油管之類之類,的確對偶像是一種真心真意的支持。對偶像獲得更大更廣的舞台的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一位偶像的資源只能靠這些,而沒有一樣真的拿的出手的專業作品,也沒有磨鍊並提高自己的歌藝/舞藝/演技/創作力,甚至沒有在合適的時機去「華麗轉身」。比如年紀到了或者有一定資歷之後,開始轉型製作人或者綜藝咖、演技派之類的,再或者從商或投資。否則對TA(們)的藝術生涯來說,真的是一種無奈。說白了就是偶像別當「流量小生/小花」,當個實力派比什麼都強。你的流量粉絲未必一輩子會跟著你,也未必一輩子會給你肝流量,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藝人的靈性不能只在流量中消失殆盡,而是應該通過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更有靈性。

對偶像藝人來說,群眾基礎真的太重要太重要。說通俗點,就是純路人好感(再路人轉粉)真的很重要。這一點國內有些偶像做的不錯,上到老太太下到小朋友,都對他們整體印象不錯。

因為眾所周知的敏感原因,韓星在中國內地的演藝事業目前是受阻的。有的孩子講到這個事情,更是咬牙切齒怒火中燒大罵XX部XX部讓她們追不到偶像,見不到偶巴偶尼。在飯外國偶像之前,請一定記住自己先是一個中國人。甚至飯圈已經有了鄙視鏈。喜歡日韓明星的就要鄙視一下喜歡本土明星的。這又是什麼意思?完全不懂!

我覺得最不安全的追星活動,是接機。我親眼看過一次粉絲接機,是在機場的國際到達處。那天正好和一位韓星的班機是前後腳,我們這班飛機的乘客們,推著行李走出國際到達的時候,前面一大排人,相當多人是用跪的。打著「XXX後援會」橫幅、拿著燈牌、捧著鮮花,舉著禮物,還有舉著「長槍短炮」在那邊歡呼的。這陣勢把很多路人嚇了一跳。而且接機還有的要跟著偶像的車子跑,甚至開車追車。非常的不安全。我委實不贊同去接機。(有的明星會直接從停機坪走VIP通道走,普通的國內國際到達等不到他們)

有的愛豆已經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甚至年近不惑,就算是個普通人也要考慮結婚生子了吧。換作平常人這個歲數的,二胎都上幼兒園了。對這點我一向是祝福的、支持的,我也挺支持偶像樂於與粉絲分享自己婚戀生子這些事情的。只要TA不要做傷害粉絲感情的事。偶像也是人啊,人的七情六慾他們也有。他們不是廟裡的菩薩、天上的神仙。可是有的粉絲對偶像結婚這事,會特別激動。甚至說要寄刀片、毒藥、血書給對方的配偶。還有不能接受戀情的,馬上就去黑對方戀人的社交網路、個人主頁。你這又是何必呢!他的戀人/配偶你喜歡就祝福,你不喜歡就無視無感。偶像不會因為你喜歡不喜歡,就與或不與對方戀愛或結婚生子,粉絲的能量好像還沒這麼大。還有說「XXX這個賤女人拆散我家CP」這個說法。

有一個團,也是韓國的男子團體。我不是這個團的粉絲,我只知道這個團叫啥名和兩個成員名字。此團出道時間不算很長,但是樓下有回答提到這個團了。曾經接觸過兩個這家團的粉絲(我是個老鹹魚舞見,在本地舞蹈群里遇到過),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她們有個線下的小團體,與這個男團人數一一對應,叫「XX太太團」。然後從「大嫂」「二嫂」開始叫到最後一個「嫂」,每人「承包」一位成員。私下叫叫無可厚非,少女情懷總是詩嘛。但是這個「太太團」,是真的把自己當成男團在現實中的夫人了。居然還當起了私生飯!完了在微博上手撕團粉與個人粉,大有「我是XXX明媒正娶的太太」之感。然後被「反噬」,畢竟你六七個人,干不過人家幾百人。最後被罵到刪博、發道歉貼、退博。

我曾經做為用人部門,參與過公司應聘者簡歷的篩選。篩到一個長的很可愛的小姑娘,她的個人簡述一欄大概這樣寫的「……工資別太少,至少要能讓我養的起我家偶巴。我還得給我家偶巴買專輯買肉吃呢。至少要讓我能看的起偶巴海外演唱會吧……」我只有苦笑,嘆息。簡歷這樣寫,你真的是拿你自己的前程在開玩笑。

我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戾氣為什麼這麼重,比我們上班的人都重。本應該像花一樣的年齡,無憂無慮,卻在網上天天「開撕」「噴人」「掛傻B」。難道是現在孩子課業負擔重,升學壓力過大,壓力無處釋放?所以只能在網上釋放負面情緒當一個「飯圈大大」,然後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做個謹小慎微的、不敢與師長頂嘴的乖寶寶?那這個反差未免也太大了!整個一雙面人啊。


最討厭的就是應援奢侈品。

當年看韓國綜藝萌過一個CP,國內粉絲挺多的。應援的都是藍血品牌,那一趟應援加起來目測得有十幾萬(記不清,可能錯)吧?偶像還收了。

我驚得下巴都掉了,從此只好回歸路人。

心疼偶像可以應援吃吃喝喝。

想要口碑可以做慈善應援。

就算真的錢沒處花也可以多買專輯和電影票演唱會票,還能順便刺激經濟。

買奢侈品送偶像這種行為,說難聽點,跟舊社會有錢人捧戲子送貴重頭面有啥不同?

其次是過度干涉藝人的私生活。

談戀愛,偶像失格。

練習生時期談戀愛,偶像失格。

跟工作上的異性同事有較為親密的接觸,偶像失格。

跟異性同學合照,偶像失格。

青少年時期有過曖昧關係的女性朋友,偶像失格。

當別的女生的男閨蜜,偶像失格。

但同時粉絲又要求偶像寵粉,會撩,蘇,看你一眼就懷孕????

你們真的不覺得自相矛盾嗎?沒有生活經驗怎麼搞藝術?

我對追星的定義很簡單。有這麼個人,出現在電視里或者舞台上,他的歌聲/演技/舞技/顏值/綜藝感吸引了我,於是我就花錢買他的專輯/看演唱會/看電影/貢獻點擊率。他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和知名度,於是能夠更加投入的帶給我更好的作品/表現。

我認為這是個良性循環。

我不喜歡住在象牙塔里二十多歲一次戀愛都沒談過的和尚,光靠作為其他人的性幻想對象創收。我喜歡的藝人,最起碼,我希望他們過得開心,正常工作談戀愛結婚生子,帶給我好作品。

======================更新====================

兩天沒上都快破千贊了,總結回復一下評論

1.送奢侈品很正常,人家日韓都這樣。

-日本不這樣,韓國這樣不代表這是合理的,常見和正常是兩碼事。

2.喜歡一個人就是會想要送禮物。

-我的重點從來不是送禮的人,而是收禮的人。現實生活中逢年過節送奢侈品的(沒有希望的)追求者我們叫「會走路的ATM」「雲備胎」——這尚有幾分可憐,但坦然收下這種禮物不回禮的叫「綠茶婊」——這價值觀就委實微妙了。

-會給粉絲反嚮應援的偶像就不要對號入座了,你們偶像棒棒噠。

3.日韓偶像都不能談戀愛

-歐美偶像還都可以隨便談戀愛呢。JB前幾年那麼作死都沒糊,是不是中國偶像也應該學著這麼作死?

4.實力派就可以談戀愛,偶像派不行。

-未見得吧?金泰妍沒實力嗎?鍾鉉沒實力嗎?談了戀愛不是照樣鬧得雞飛狗跳的。

-偶像單身,唱歌不跑調粉絲就能吹天籟之音,跳舞不搶拍就能吹舞神附體;偶像一戀愛,粉絲群起而攻之:你TM半點實力都沒有,全仗著女友粉過活,也配談戀愛?

-實力是塊磚,哪裡需要粉絲就往哪裡搬。

5.關你P事啊

-偶像收奢侈品不關我的事,但既然題主誠心實意地發問了,我就大發慈悲地答一答:送奢侈品的行為很畸形,收奢侈品更畸形。

6.我歧視不談戀愛的人

-我沒有,我歧視的是見不得別人好的人。

最後,女友粉們自己想想,假如你是偶像的真老婆,你仗著是自己賺錢養家,你不接受老公不是你的初戀,不接受老公曾經有過曖昧對象,杜絕老公生命中有任何其他異性的出現,否則就要言語暴力。

這不是愛,這是佔有慾,還是可以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那種。

我對女友粉脫粉沒什麼意見,我的意思是,脫粉就脫粉,沒必要把偶像談戀愛這件事說得多麼大逆不道。更沒必要把偶像弄得看一眼異性都不敢。人家(不包括賣男友人設的明星,這種死不足惜)沒逼著你喜歡他,你的喜歡也不見得有多牢靠,我娛樂圈吃瓜這麼十多年,哪怕雞血著稱的韓圈粉,還不是有了新人忘舊人。

有些組合出道十幾年,當年的粉絲可能娃都有了,自己煙火人間地熱鬧著,牆頭都不知道換了幾輪,偶像還一個人飄著,錄完節目回家燈是黑的,就這樣了交個女友還要被罵,你們虧心不虧心?

再有,你想要去喜歡談戀愛就得剃頭的偶像沒問題,不要把全天下的偶像和明星套入這個模式里,不是所有人認知中的「偶像」就一定是「日韓偶像」,人家也許就想要上台唱歌跳舞,或者鏡頭前好好演戲。不能因為人家恰巧也長得好看,就活該一下被嘩啦進日韓愛豆的隊列里吧?

ps.帶大名的評論我取消推薦了,因為讓大家批評某一個粉絲群體或者某一個偶像並不是我的本意。


大概是下面這些所謂的飯圈規矩

我補充:

控評(評論是你家一個人的嗎,蓋個幾十幾百樓都看不到路人發言了,迷醉)


推薦閱讀:

TAG:明星 | 娛樂圈 | 粉絲Fans | 飯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