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說說你是怎麼遇到修行的師父的?


剛上大學的那年,全家人一起出動,開車送我去上學,一路上遊玩了很多地方,大多記不清了。但就在進入市區去往學校的路上,我看到路旁邊風景名勝標誌牌上有一個宮觀,當時就想去遊覽遊覽,不過因為開學事多,也就放下了,沒有成行。我也沒想到,會在這觀中際遇真師。

第一次去拜謁宮觀是大二的一個陰天,幾位同學一時興起,決定去山中覽勝,路上我怕到觀里露怯,專門學了三拜九叩的禮儀。那天天氣不熱,正好適合登高,一路上玩笑說話,一會兒就到了山頂。在觀前的青石影壁後就能望見山下的桑田農舍,有幾枝松柏擋著,看的不很真切,隱約的有一彎清溪在谷里盤著,對面峰上山嵐霧氣很重,碧沉沉的。我們一行人趴在欄杆上觀景,旁邊有一虯髯白衣的道長,相貌很古,望著遠山,啃著一個蘋果,神情悠然而平靜。之後我們就去觀里叩拜,裡面不是很大,但是打掃的很乾凈,沒什麼人值殿,到我們折返的時候,先前的道長已經回到靈官殿里為善信祝罄了,他問我們是否是山下的大學生,得到肯定的答覆以後他笑了笑,送了我們幾部《中戒經》,又回去值殿了。一路下山到公交車站點等車時,正好遇到一位要回觀里的老道長,我看他行囊很重,鬚髮花白,就拿過他的行李,要幫他背上山,老道長沒推辭,說了聲好。我們就這樣一前一後,一老一少上了山,道長一路上和我說了不少話,可是口音太重,我也沒有聽明白多少,送到觀外,老道長堅持留我吃齋住下,我推辭了。下山前我望了一眼殿中,看到一位坤道的背影,正虔誠的敬香點燈,步伐穩健,我至今對神前明燈旁師父的背影記憶猶新,這是和師父的第一面。

第二次去本意也是去遊玩的,但那位虯髯道長和老道長已經去雲遊了,值殿的是我現在的師兄,我叩拜完向他還了一禮,他望了我一會兒,突然問我是否要皈依道教,也是福至心靈吧,我立刻就答應了,隨即他帶我去見了師父,那時師父坐功剛完,在大殿外給一位善信解惑,我開始以為無非是讓善信捐些功德,可以消災之類,沒想到師父說讓他回去多行好事,不要與人爭執,孝敬父母,就會否極泰來的,並未提及一字的功德供養,我大出意外,遂受五戒。

以後的日子裡我也有時在觀中棲居,師父常說:「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從未談過子平、祝由等術,對我也只教好好學習,孝敬父母。符籙咒語從來不提,我也沒有見過師父寫的符,甚至以為師父不會這些,後來才聽別的師兄說曾被師父化的符水救過。自己穿的衣服很破,但是又經常送給我們這些後輩衣物,自己不茹果甘,都給了我們,每次去都能背回一大包供果來。被褐懷玉,吉祥止止,能遇真師,實在感嘆。


還是得先靠自己,因為佛法目前為止實在是非常魚目混雜,很多師父看起來有比較多的弟子,但實際上會因為好為人師,讓你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而這個依賴心理會有些危險,容易被不好的「師父」利用,旁人可能看得出來,但你全然不知,還會為師父打抱不平,所以,哪怕剛開始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堂而皇之的講述,得先鍛煉聽他說的每一句話,有沒有漏洞,有沒有用其他角度去詮釋的,因為很多人都會說很模糊無傷大雅的看起來正確的廢話,如果自己沒有獨立思考,看到在背後的東西,就容易繞進去。

然後,看看師父是否有嚴謹說教學和研究能力,學會多提問,如果他未能給你滿足的答案,或者你反覆問也給不出讓你滿意的答案,就謹慎一些。

這個年代選擇合適的師父,可以多方面考察考察,讀他的文章、看他的視頻(如果有的話)、盡量先不要盲信信眾眾多的師父,這些師父因為人數眾多很可能只會回答一些心靈安慰作用的問題,無法直達內心深處。如果他剛好有學術背景,那可能會更好一些,會有不錯的辯證能力。

自己學習深入了,在那深入處就會有一個你可能原來都根本不知道的人等著你。當然,都可以看看別人介紹的,只是反覆自我驗證,不要把一時的認同當回事,冷靜一些。


按佛教的話說,自己具足弟子相後,師父自然而然就會出現,^_^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謝邀!

用我師父跟我說的一句話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我出家的時候,我師父跟我說:「你的師父是誰,在哪裡,都是註定的。」

出家前在好幾個寺院做義工,也拜見過好多個大和尚,最後我卻選擇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村小廟出家了。

緣分很不可思議。

我第一次去我出家的那個寺院,是經過別人介紹的,要不然那麼小的一個鄉村小寺院,我怎麼會聽說他的名字呢?記得那天一個人坐車去了那裡,我把背包放在山門的門後邊,然後一個人走進靜悄悄的寺院,說實話,沒有什麼可以吸引我的地方。漫不經心的走到大殿門口,我只是想回頭看看有剛才走過的路,突然一方匾額給我以巨大的震撼,那方匾額上寫著「回頭是岸」。

我聽說過、也在很多地方見過這四個字,唯有這一次給我的震撼,無以言表。

於是,我那顆漂泊不定的心終於找到了歸宿。

緣分,真的很不可思議。


怎麼說,因緣吧。我很久前皈依的本來沒打算皈依,一見面我就決定皈依了,不過當時不要信沒修,現在修法的師父沒來之前我就想要學法拜師,然後真的給我很大震撼,改變了我對佛法太多認識,對我人生改變很大。

因緣吧。


推薦閱讀:

真正的修行是這樣——道德真源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文字版(第四十三集)
凈土法門:日常生活當中練功夫,那是真修行--學佛網
聖嚴法師:起心動念皆修行-心魔與外魔
凈土法門:這就是修行--學佛網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