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入學,家長應該做些什麼——作業篇

一年級入學,家長應該做些什麼——作業篇

來自專欄學院派媽咪實踐育兒指南5 人贊了文章

一年級入學,家長應該做些什麼——作業篇

網上流傳一個段子說,陪孩子做作業一次折壽半年,陪一年級孩子做作業一次折壽十年。段子有些誇張,但是情況確實如此,一年級孩子從0開始,什麼都要學習,做作業真是一大難關。很多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家長大呼:「怎麼比我自己上學還難?」

所以,今天我與大家聊一聊,家長如何與孩子一起度過關鍵的一年級。

首先,請各位家長明確一個觀念,每個孩子一年級的起跑線是完全不一樣的!我的教育觀不主張一年級之前給孩子灌輸學科知識,超前學習知識不但剝奪了孩子遊戲的時間,也導致孩子上學後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從而影響聽課質量。但是,不學習知識絕不代表不積累常識!!很多家長主張「一張白紙交給學校」,這個白紙有多白呢?我常常見到一年級的孩子大小不分,對多少沒有概念,從來沒有過自己閱讀的經歷(不認字也可以閱讀,繪本就是很好的選擇,重在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對時間也一點概念沒有,生活習慣也一塌糊塗。這些孩子真純粹是玩著長大的,沒有接受過任何與學習有關的訓練。

擁有良好教育的家庭不灌輸知識,但是從孩子0歲開始,家長就把知識學習貫穿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那是父母日復一日的伴讀、那是父母與孩子遊戲時的巧妙設計、那是日常生活中流利的英語交流……所以,家庭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我贊同快樂成長,但我不贊同家長與孩子一起放飛自我的快樂成長。

對於絕大多數沒有教育經驗的普通家庭而言,很多孩子已經錯過了0-6歲的語言敏感培養期、數字敏感培養期、習慣培養期。那麼說點實際的,一年級,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

如果您的孩子真的是沒有任何生活中的學習積累而長大的,那麼一年級,孩子與家長註定都是辛苦的!所以,請您先做好思想準備,端正心態,不要焦慮。你要知道,一年級學得慢,不代表永遠學得慢。但是一年級還不重視,有可能越往後越難。

一年級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習慣,幫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意識。及時孩子學得慢,也要鼓勵他找到自己的節奏,不要灰心!

今天我們講的重點是家長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

這一點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調節。無論陪與不陪,我們首先都要與孩子一同制定好寫作業的規則。包括坐姿、寫作業的順序(先複習、再做作業、然後預習),如果有不懂的問題先空下來,最後家長與孩子一起找辦法解決等等細節。其次,給孩子買一個鐘錶(不要電子錶),告訴他這麼多作業大概多長時間應該完成,讓他有時間意識。最後,在寫作業初期,每天強調和示範一遍字體應該達到什麼要求,後期可以用孩子完成的非常好的作業做模板,強調要努力寫到這樣的程度。交代完畢後,離開孩子,讓孩子獨立完成,寫作業初期可以在時間到一半的時候觀察一下孩子做的怎麼樣,有沒有停在一處不動。如果孩子做不下去,家長需要與孩子一起尋找原因。常見原因是上課沒有認真聽或聽不懂,導致作業不會做,這個情況需要及時發現,並及時改正,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做上課聽課引導並與老師溝通。如果家長發現,上課知識點聽懂了,還是不會做,那麼有可能是孩子不太會變通,學知識的方法比較死板。這時候,家長需要在旁引導,鼓勵孩子根據基礎知識點,自己找到方法。

寫作業最忌諱的幾件事情是什麼?第一是家長沒有耐心,總覺得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笨死了!請注意,您已經學了二三十年的東西,當然覺得簡單,請以同理心對待孩子。第二,家長太有耐心,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一直坐在孩子的邊上進行干預。孩子只要寫錯一個字,立馬提著橡皮擦幫孩子擦了,讓他改正。家長覺得孩子寫作業太慢,不這麼做會影響休息。其實現在看起來快了,這種方法直接導致以後越來越慢。第三,家長不尋找根源原因,總是就題講題。每天的作業如果孩子大部分不會,家長不應該挨個講了,而是應該第一時間與孩子溝通,與老師溝通,解決根源問題才能治標治本。第四,家長情緒焦慮,總喜歡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的比。請您參照我前面的內容,所有孩子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這種比較沒有任何意義。

一年級的孩子寫作業是需要有技巧的陪伴的。一年級的孩子上學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陪伴。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保持自己心態的平穩,相信自己的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

請不要做那個一起跑就焦慮的父母,好嗎?

推薦閱讀:

三年級藍色家園海洋教育教案
日本基礎教育掠影
你還年輕,沒有混日子的資格
家庭教育名言警句⊙ 淘金(一直在搜索 ,請持續關注)

TAG:教育 | 入學 | 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