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兵馬俑出土前一直被誤當成短劍?春秋到秦漢長鈹鑒賞

兵馬俑出土前一直被誤當成短劍?春秋到秦漢長鈹鑒賞

來自專欄冷兵器研究所63 人贊了文章

春秋到漢代的這段時間裡,中國軍隊大量使用一種被稱為「鈹」的長柄刺擊兵器。典型的鈹刃部狹長而扁平,與短劍類似,後部有細長的扁鋌。裝柄時,鈹頭安插在柄頂端的劈縫裡,然後外部以木板夾持,再纏以繩索。大體來說,鈹就是用短劍代替矛頭的長矛,因為鈹的刃比較薄,為了避免損壞,鈹一般都配有劍鞘一樣的鈹室。國內曾經出土過一柄戰國時期的鈹,長162cm,刃長33cm,鐏長8cm。

▲湖北博物館東周青銅矛九連墩楚鈹

除了鋌裝鈹外,當時還存在一種銎裝鈹,銎裝鈹的鈹頭與鋌裝鈹相同,但後部有骹。鋌裝鈹又稱劍式鈹,銎裝鈹又稱矛式鈹。銎裝鈹主要流行於南方地區。前483年,吳國曾經組建過一支專門使用長鈹作戰的軍隊。專諸刺吳王僚時,吳王僚的衛士也都使用長鈹。鋌裝鈹流行於秦、燕和三晉地區,齊國同時裝備有鋌裝鈹和銎裝鈹,但以鋌裝鈹為主。現存最早的鋌裝鈹為戰國時期製造,最早的銎裝鈹為春秋時期製造。著名的吳王夫差矛,就是一件銎裝鈹。

▲吳王夫差鈹湖北博物館

《左傳》中記載,襄公17年,宋國的華臣派遣六個刺客用鈹,把皋比的家臣總管華吳殺死在宋國一個叫做盧門的城門附近、左師向戌封地的屋後,這是典籍中關於鈹最早的記錄。鈹在戰國時期應用較廣,《蘇秦列傳》中說,強弩在前,錟戈在後,錟便是鈹的另外一個稱呼。由於鈹頭的形狀比較特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把鈹當做一種短劍。劉逵的《吳都賦》中便認為,鈹是雙刃的小刀。直到1974年,兵馬俑坑裡出土了若干件形制完整、帶有長柄的秦代鈹,這種錯誤的觀點才被扭轉過來。秦代的鈹平脊,扁鋌,鋌上有圓孔,鋌上的圓孔在裝柄時可以安裝鉚釘,讓鈹頭和柄結合的更加牢固。秦代鈹的鈹柄長3.8米左右,是扁平的,便於揮砍,末端有銅鐓。

▲陝博陝西歷史博物館秦鈹

進入漢代後,鈹仍然是常見的兵器,漢代的鈹多為鐵制,刃較秦鈹為長,為了讓鈹頭和柄能夠更好的結合,漢代的鈹會在頭莖部安裝一個兩頭帶刺的銅箍。西漢軍中設有長鈹都尉一職,隆慮侯周灶便是長鈹都尉出身,因為在垓下參與過圍攻項羽的戰鬥,才被封侯。有人認為鈹屬於長矛的一種,也有人認為,鈹是加了長柄的劍,應該屬於一種單獨的武器。從造型上看,鈹外形輕薄,兩刃鋒利,更適合切割砍削。雖然目前並沒有關於鈹的用法流傳下來,但按照外形推斷,鈹的用法里應該包括了砍削。

▲西漢楚王鈹,徐州博物館

一般來說,鋌裝更符合砍削兵刃的受力方式,短柄刀劍和長柄刀都為鋌裝,而鈹也以鋌裝為主,這也可以作為其可以用於砍削的一個旁證。郭璞所注的《方言》中說,江東地區把大矛稱為鈹,可見,在漢代時候,相當部分的人並不認為鈹和矛是兩種武器。漢代還有另外一種刺擊兵器,名為鎩,《說文解字》中說,鎩是帶有鐔的鈹,鎩和鈹都有扁平的長刃,但鎩有兩個翹起的鐔,戰鬥中,使用者可以憑藉這兩個鐔格擋鎖拿對方的兵刃。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人文首頁推薦】愛情,有時徒有虛名
古人的請客之道。
話說法國的情人文化
169張照片彙編一本書,紀念一隻存活69年的大象
趙孟頫《報稅帖》欣賞

TAG:人文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