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書

序 · 書

今天,咱們聊聊「書」

老規矩,先思考一下,什麼是書?

狹義上的理解是帶有文字和圖像的紙張的集合,廣義的書則是一切傳播信息的媒體,都可以稱之為書。

我們先了解一下各種古籍中對書的記載和描述:

書(shū),從聿從曰,上古結細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許愼·說文序》

書,凡載籍謂之書。——《正字通》

眾言同,於是乎書。——方苞《獄中雜記》

作書。上古以刀錄於竹若木,中古以漆畫於帛,後世以墨寫於紙。——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總之,書是指相同或者不同的生產者通過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及一系列生產關係所創造的具有物質載體的精神文化產品。

書的起源

人類許多偉大的創造,大都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的過程,並聚合無數人的心力,時刻成長、壯大,圖書也不例外。

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過程其間,人類投入了太多的智慧與勞力,讓圖書不斷迭次的創造改進。

最早人們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時,可能只藉手勢或音量做為媒介。

其後,從經驗的累積,進而確定一些固定的音節,來代表某種特定的意義,

於是人類跨出了有聲無言的時代,邁入到有言無文的社會。

有了語言,人類往往藉助於記憶力,把聽到的話,牢牢記住,再對別人複述出來;

或將心中的理想,個人的經驗,借語言加以傳播。這種目的及辦法,與日後圖書的功能相近,因此,可以稱之為口傳的活書。

人類的記憶到底有限,有時更會走樣,口傳的活書,必然有許多缺陷。

於是,聰明的人類起而發明了許多幫助記憶的方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結繩。

以結繩的大小、鬆緊、多寡及塗上不同顏色等方式,來表示各種不同的意義,我們可稱之為繩書。

繩書能傳到遠方,也能長期保存,比起語言,自有某些長處。

然而終因其式樣變化有限,無法滿足快速進步中人類社會的需要。

於是,人類再著手改進,乃從模仿天性里,描繪外界形像加以簡化,使之蛻變成為簡單的圖像,再用它來做為意象的符號。

這種圖畫,已有文字的雛形,一般人稱之為文字畫。

之後,經過再改良演進,漸漸成為定型的象形文字。

又經過長時期的發展,終於成就了無數的字體,供人們應用。

文字的出現,既為人類文明開拓了嶄新境界,也為書奠下堅實的基礎。

如今人們閱讀形式更加傾向於數字化閱讀方式。

但近年,社會上關於數字化閱讀的討論,

不乏各種批評、擔憂及質疑的聲音,

大家的焦點集中在數字化的弊端上,

例如國內一些學者所提出的「網路閱讀威脅論」,

以及一些自媒體利用新媒體平台發出的諸如「電子化將毀了閱讀」等聲音,

這使數字化閱讀「背負」了諸多不應有的詬病和批評。

 數字化閱讀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

甚至在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

但這種改變和影響不一定全是負面的,科技是把「雙刃劍」,

所有的改變和影響我們都應一分為二看待。

我們應該給予數字化閱讀適當的寬容和理解,

用更加理性、客觀的態度去評價它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味地指責。

 當然,作為閱讀主體的我們,有時候必須承認這種新的閱讀形式或者說閱讀介質它所給我們帶來的弊端。

在某種程度上,它助長了我們思想的惰性,在數字化的閱讀環境下,

有些人習慣性地傾向於表面的認知,

放棄更深層次的思考,

會使我們在思想水平上趨於膚淺化、低能化。

現代人那麼依賴網路彷彿分分鐘都離不開網路,它太方便,讓信息新聞隨時共享。

可是每天從網路上卻都被強行的塞入了太多無用的泡沫資訊,

我們習慣性的點開一個個網頁,

卻滿眼標題與內容完全不符的為博得點擊量毫無底線的傳媒推文。

其實,我們真的需要那些填鴨式的信息嗎?

滿眼哪個哪個明星的八卦消息,沸沸揚揚引得一堆人如村口嗑瓜子的大嬸喜聞樂見的指指點點。

其實,我們真的對明星的八卦那麼如饑似渴嗎?

每天一遍遍的點開一個個的社交帳號,一遍遍的點開朋友圈,下意識的像是在尋找著什麼,總想看到點和自己認知與觀點相似的,馬上就會點贊評論,總希望離自己的「同類」更近一步。

總希望有人的內心能和自己一樣的對某些特定的東西有著自己的執著,

人性最大的需求,總歸是需要通過得到他人的認可來慢慢加深自己對自己的認可。

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尋找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同伴,

一起研究探索探討著大家共同喜歡的東西。

努力的建立一個個的小圈子,分享所學。

可是大家似乎開始羞於公開表現出內心喜歡的和所掌握的知識,

開始在社交上都得顧及影響,

顧及著表達這些別人會怎麼看待自己……

世序希望,每個人把自己的網路平台這本書

寫的更有張力,

更有影響力,

也更具有文化屬性。

不要擔心別人不懂,沒人理解,

把你所學所知都分享出來,

書,

從來都是為了分享知識和自己思維的厚度,

不為了取悅任何人。

世序會在微博開設超話,

讓大家可以一起學習和分享一切與文化有關的知識與觀點,

讓我們一起用自己的行動與自己的思想一邊共同學習

一邊慢慢凈化自己社交平台內容,

讓每個人都記起自己也是有所追求,

思想有所建樹的個體存在,

讓文化得以真正的流動起來。

借一段魯迅先生的話: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

大膽地說話,

勇敢地進行,

忘掉一切利害,

推開了古人,

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

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

不但毫無不平,

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

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我們希望

讓真正的文化

成為年輕人爭先恐後的時尚,

讓閱讀和分享知識

變成我們大家的網路社交習慣。


推薦閱讀:

如何真正的精讀一本書,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學習大咖的整體性學習方法介紹
解惑 | 如何做一本書的思維導圖
SOP(標準操作程序):一個大幅度提高學習/工作效率的方法
這樣讀書,閱讀質量提升300% !

TAG:書籍 | 閱讀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