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改革離國人心中的公平還有多遠?

個稅改革離國人心中的公平還有多遠?

21 人贊了文章

最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刷爆了這幾天的朋友圈,國人對這次個稅改革的關注度與參與度之高,史無前例,全國人大更是徵求到了131207條修改意見,與此對應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寥寥494條意見,英雄烈士保護法(草案),區區1008條意見。個別人喜噴,故不予置評!

2018年8月31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了7位嘉賓回答三部法律的提問,記者們共提了17個問題,其中:13個個人所得稅法問題,3個電子商務法問題,1個土壤污染防治法問題。

如何追求公平,任重道遠,非常難,對這個問題,我還真有些體會,2007年4月2日,我主持了我所在城市地稅局召開的年所得12萬以上個人首次自行申報個稅的新聞發布會,那傢伙,長槍短炮,各種刁鑽問題,我應對自如,會後有記者問:您是否參加過新聞發言人培訓?我答:當然沒有,主要是因為我知道大家想問什麼。其實,記者們提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我們這個城市到底有多少年所得12萬以上的納稅人?二是稅務機關如何監管納稅人的收入?我當然只能用新聞發言人的那套方法和辭令來應對。

本次個稅修法的最大亮點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稅制」邁出實質步伐,將此前分類課徵的工薪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綜合徵稅;在提高免徵額的同時,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贍養老人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這裡不說免徵額了,說說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如何落地,比如:在未實行家庭申報的制度下,子女教育支出如何在父母之間分攤?贍養老人支出如何在子女之間分攤?還有,專項附加扣除的標準問題,程麗華副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初步考慮對專項附加扣除設置一定限額或定額標準」。看來,財政部目前也沒有什麼特別先進的辦法。

我們的個稅改革,其實是漸進式的,11年前建立的高收入個人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制度就是為今天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製做鋪墊的,說白了,就是所謂富人先行。說實話,個稅改革的步伐還遠遠沒有滿足普羅大眾的預期,個中難度一言難盡,實務中,我們遇到過種種情況,比如:有的企業,查補其他稅款都可以接受,但補扣補繳個人所得稅真的跟要命一樣,甚至有人提出來,多交點兒其他稅收,少交點兒個稅,那自然行不通;再如:本來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實物,但當稅務機關如果真的要求中秋節發月餅的單位履行扣繳個稅義務時,我們有些媒體,就以所謂「收月餅稅」的新聞來妖魔化個稅。

個稅改革的難點不是簡單的培養民眾法治意識和法治傳統的問題,比如稅務機關如何獲取全面、真實的個人收入信息?這其中還要兼顧效率;驚人的貧富差距:富人都不交,我為什麼要交?大多數人被迫落後的財富觀念:我賺的辛苦錢,為何要交稅?安全感的普遍缺乏:我交了稅,社保、醫保真的能兜底嗎?等等問題,讓我們又如何培養民眾的法治意識、進而形成法治傳統?

改革很難,對少數人而言,近乎革命,當然,再難,改革也要推進。相較於219年的世界個稅史,38歲的中國個人所得稅還很不成熟,必將還會經歷多次改革,屆時,我們的心態將會更趨於平和和建設性,我們真心期待明天會更公平。


推薦閱讀:

孫煒個稅60秒:作家夢的個稅思考
股權激勵的「101」困境
這樣避個稅,賺了?(第二版)

TAG:公平 | 金融 | 個人所得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