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說邵陽▏固若金湯的古城牆,成就了「鐵打的寶慶」

新說邵陽▏固若金湯的古城牆,成就了「鐵打的寶慶」

4 人贊了文章

邵陽,一座有歷史、有態度的城市,

春秋築城,漢置昭陵,唐設邵州,宋稱寶慶,

古城往事只待追憶,

鐵打的寶慶換新貌,

新說邵陽,

還看今朝。

山不高而巍峨,河不大而碧綠,在邵陽這塊熱土上,成就了不計其數的歷史名人,詩人胡曾、將軍蔡鍔、政治家魏源、音樂家賀綠汀........秀山麗水養育的邵陽人,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一個個閃亮的名字也鐫刻在人們心中,他們對歷史的卓越貢獻,讓世人認識了邵陽,但今天小編要說的,卻是讓「鐵打的寶慶」名揚天下的古城牆。

寶慶府古城牆位於邵陽市大祥區資江南路,系寶慶古城的北城牆,太平天國時,石達開率部數十萬圍攻寶慶。湘軍僅數萬人,在左宗棠指揮下,依靠城牆頑抗。石達開圍寶慶三月,連營百餘里,日食米數千石,寶慶城依舊巋然不動,眼看戰事毫無進展,石達開面對堅固的城牆,無奈嘆息:「鐵打的寶慶!」。從此,」鐵打的寶慶」名揚天下。

現存建築為宋至清代,它巍峨矗立在資水之湄,成為資江文化休閑街上一道最為醒目的景觀。古城牆外側由青磚或紅砂石包砌,牆體古樸,牆磚斑駁陸離,盡顯兩千多年的滄桑變化。

寶慶古城牆,始建於漢代,最完整的時期應當是明代,當時城牆全長4370米,東西長度1400米,南北寬度800米,城牆高8.3米,寬約5米,東、西、南、北以及西北分別設有朝天、定遠、大安、慶豐、臨津門五道城門,西、南二門又各築瓮城,駐兵把守;城牆上設城樓7座、炮台12座,以御外患;城門內側有通往城外的地下暗道,以利緊急時刻對外通訊聯絡;城牆的東、南、西、北險要部位,共築城牆馬面六處,以利巡守防禦。

城樓下穿過,彷彿在時空隧道里穿行,有一種穿越古今,歲月悠然的錯覺,從城市的喧囂進入江岸的靜謐,從現實的車水馬龍進入歷史的蕩氣迴腸,我彷彿看見了城牆上那一群誓死保衛家園,奮勇殺敵,霸蠻勇武的寶慶男兒,也彷彿看到了石達開扼腕嘆息,敗興而歸的一籌莫展。

踏上這條石子路,踏上邵陽的歷史之路,每一道門都代表了邵陽的一段曾經,從昭陵到現在的邵陽,每一次的轉變都銘記在心。以前的兵防重地,成了現在的文化休閑街,我們不是忘卻了歷史,而是換一種方式,提醒著後代,警醒著自己。

古城牆下的雕塑,每一個都是歷史的掠影,兩千多年來,古城牆發揮著防禦敵侵和防禦水患的雙重作用,當其它的城牆一段段的被推倒時,這段以身代堤的歷史遺物才得以保存下來,才有了今日這一片樹林連山河、三里碧波繞城流的地方,才有了太平天國石達開率數十萬大軍圍攻寶慶,久攻不下望城哀嘆「紙褙(糊)的長沙,鐵打的寶慶」棄城向西南入川的佳話。

滔滔不盡的資江水和邵水,緊依城牆而走,盪水而立的古城牆,盤旋靈動,古韻猶在,並無寂寞之感。斗轉星移,時光悠悠,兩千多年來,古老的城樓,雖歷經滄桑,而今依舊迷人。


推薦閱讀: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輛國產汽車是什麼品牌?
梁啟超:一人一生,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史!
在天牛老爺身邊(七):攻打西什庫
讀《一本書讀懂中國近代史》有感
辛亥革命

TAG:中國歷史 | 春秋戰國東周 | 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