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得起放得下,得大自在

提得起放得下,得大自在

來自專欄修行9 人贊了文章

每個人都有智慧,眾生的智慧都相等,跟佛無二無別。就是因為有分別,有執著,把智慧變成煩惱,什麼時候不分別了,煩惱就變成智慧了,華嚴經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世尊為我們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說明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一點差別都沒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後頭有一句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句最重要,如果從這一句覺悟了,就圓滿了,統統就得到了。知道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捨棄妄想分別執著,不就證得了嗎?

  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不明白,修無量劫;明白了,一念之間。問題是肯不肯放下?肯不肯舍掉?真能把妄想分別執舍掉了,立刻就成佛,眼前的境界馬上就變了,是什麼境界?極樂世界,當下凈土,心凈佛土凈,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為什麼放不下?為什麼不能舍?就是不明佛理,覺悟的力量不夠,願力小,業障太重,習氣太重。

  這個虛妄是不覺,妄想分別執著是不覺,深信因果,深發菩提心,願力相續,把握正見,離相修善就是覺悟,覺悟了才能流露出智慧,因為如來智慧德相,本來就有。如果真懂了,信心具足,哪有不能證得的道理,如果迷了本性,生生世世無量劫,在夢幻泡影裡面打轉流轉。

  佛法,你說多,無量無邊;你說簡單,就一、兩句。這一、兩句真的明了、通達了,無量無邊的佛法,全都明了,所以分別是錯誤。分別這個善,分別那個惡,其實善未必是善,惡未必真惡。善惡都是夢幻泡影,善惡都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明白了,見到善不會分別,見到惡也不會分別。無論什麼境界現前,天堂也好,地獄也好,你的心是平等的,你的心是清凈的,一絲毫不染著。無論什麼境界不會動你的心,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真的如如不動。

  凡夫迷得太久,淪落在六道、在三途,好像是大起大落,迷的人看到這個相,大起大落;覺悟的人看了什麼?覺悟人看了沒動,佛菩薩心清凈,心沒有動,境界怎麼會動,凡夫心在動,所以外頭境界就在動。

禪宗裡頭,六祖惠能聽印宗法師講經,就是現在的廣州光孝寺。那個旗杆還在,旗杆上懸的幡,風吹著幡在動。有一個人說幡動。另外一個人說風動,他們兩個人在爭,誰也不肯讓誰。惠能大師在旁邊看到,告訴他兩個: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一句話把兩個人警醒。

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凡夫心在動,看潮水起伏;佛菩薩心不動,看海水平靜,不起波浪,這就叫做「若能轉物,則同如來」,我們會不會轉?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凈,法界是清凈的;心平等,法界是平等的;心善良,法界是善良的。所以佛菩薩住一真法界,我們住六道、三途,都是自己覺迷變現出來的。覺就現一真,迷就現六道三途。 迷不能破迷,覺才能破迷,這個道理要懂。然後在這一生修學過程當中,功夫才會得力。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當中,萬緣放得下;放得下之後,才提得起。

  提得起是為別人,放得下是為自己。提起,放下,放下,提起,決定不妨礙。提起不礙放下,放下不礙提起,得大自在。為眾生要提起,大慈大悲像千手觀音眼到手到,看到了,聽到了,立刻就要幫助,為什麼?機會不能錯過。這個眾生得度的機緣成熟了,碰到了,要是不盡心儘力幫助他,就對不起他。對不起他,就是對不起自己,自他不二。緣沒有成熟,別找麻煩,那是愈找愈麻煩,為什麼?不能接受,他沒有意思求。觀機是智慧,觀機這裡頭也沒有分別執著,這就叫隨緣,有分別執著就不是隨緣;我要想怎樣怎樣,不是隨緣是攀緣。緣到了,這個境界現前,好辦。緣不到怎麼辦?等待。等待,沒有等待的念頭,有等待的念頭就有煩惱,等了一年,等了兩年,怎麼還等不到。那個等待裡頭也是妄想分別執著,總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等待的念頭沒有了。沒有這個念頭,等待的時間再長,好像一剎那,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如是安心|、如是發行、如是順物、如是方便。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這樣就是佛法的真實受用。(當代佛教網--禪宗網)


推薦閱讀:

哲理:12
人性經典 哲理名言
富有哲理的佳句妙語【一】
趣談八字規則包含的深度哲理(四)
經典人生哲理:

TAG:生活感悟 | 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