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鎚審問,素質警告!帶你走進現實中的SAS (上篇)

大鎚審問,素質警告!帶你走進現實中的SAS (上篇)

來自專欄任玩堂48 人贊了文章

文/涯多肉

在《沙漠風暴2:重返巴格達》、《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湯姆·克蘭西:彩虹六號:圍攻》,這諸多的遊戲中,一支傳奇般的部隊露出了他們戴著兜帽和防毒面具的影子。在北非的沙漠,在馬來的雨林,在中東的廢墟,在北愛爾蘭的高原,都留下了他們的痕迹。

他們就是英國皇家特別空中勤務團,簡稱SAS。

那麼,我來講一講,關於他們的傳奇往事——從二戰的艱苦鬥爭,到馬來亞戰爭的游擊行動,再到福克蘭戰爭的一路挺進,直至今日。

本文結合P·D·格里芬、格利戈里·費列蒙特-巴恩斯、邁克爾·E·馬斯庫、安東尼·坎普、克里斯·麥克納博等人所著關於英國皇家特別空中勤務團22團的相關書籍、資料、文章等進行敘述與介紹。

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普林斯蓋特事件——一戰成名

楔子:明暗兩路

1980年4月30日的早晨,巡警崔弗·洛克站在伊朗使館的門口值班。一切看起來那麼平靜而正常。

六個帶著巴拉克拉法帽的人卻在一片和之中慌忙地沖向使館。

崔弗感覺不對勁,前去阻攔這幾個可疑的人。這幾人慾直接推門而進,崔弗則用力頂著門,和他們在玻璃門上較起了勁。崔弗以為自己依託著門的邊框,完全可以擋住這幾個人。

可是他錯了。那幾人中打頭的那個從懷裡掏出了一支勃朗寧手槍,擊碎了玻璃。崔弗失力摔倒,但他藏著的點38口徑左輪手槍沒有被發現。

一場恐怖行動開始了。恐怖分子迅速劫持了26名人質,其中包括崔弗·洛克。被槍殺者不計在內。

戰鬥後的伊朗大使館,二層已經燒毀

這幾個恐怖分子自稱是阿拉伯斯坦民主解放陣線的戰士。但事後英國情報部門有證據表明他們的身份很可能是伊拉克的特工。

阿拉伯斯坦民主解放陣線是伊朗的阿拉伯斯坦省(又名胡齊斯坦省)阿拉伯語地區的一個激進組織。他們製造恐怖活動的目的是要求政府賦予他們伊朗所有阿拉伯語地區的自治權。而這個組織的主要支持者來自利比亞和伊拉克——這兩地都有他們的基地。

他們四處募求阿拉伯獨立人士的捐款,擁有了充足的活動資金。而這些錢基本都用來買武器裝備,如勃朗寧手槍、卡拉什尼克夫步槍、蠍式衝鋒槍、溫徹斯特霰彈槍和第三世界國家製造的手雷。

而這一次,他們下手的目標是伊朗駐英國大使館。他們希望通過在西方國家製造這種受公眾高度關注的事件,引起東西兩大陣營的注意。這次還有一個更具象、明確的目標,就是讓伊朗釋放他們指定的囚犯——他們的支持者與成員。

事件發生後,英國對此事件的應對手段分明暗兩路:英國警方為正常的人質劫持事件的常規解決流程做準備,讓談判專家和相關外交人士介入,並安排特警隊的突擊手和狙擊手開始研究進攻策略;與此同時,在威爾士的布雷登-比肯斯的赫里福軍事基地,一支精英部隊在簡報過後迅速準備物資,只待內閣下達命令。

當瑪格麗特·撒切爾和她的內閣決定以強硬路線解決此事時,這支精英部隊出動了。

而實際上,伊朗政府高層得知此事件,旋即決定把事件全權交由英國政府負責——這正是恐怖分子最不願看到的。

準備:90%的成功

這支精英部隊抵達倫敦後,他們開始精心準備,搜集情報。他們秘密安設隱蔽監控與竊聽設備,甚至可以追蹤恐怖分子的行動,並竊聽恐怖分子的對話。為了保證安設設備的隊員不被發現,希思羅機場的飛機都被引導到低空航線,利用引擎的轟鳴掩蓋行動聲音。

針對已得到的情報,隊員們開始戰術評估,並對大使館的建築結構進行分析,尋找合適的突入點。

他們分為兩支特種部隊小組,紅隊和藍隊,每組25人。在皇家公園軍營的士兵的幫助下,他們用粗麻布按照使館內部情況搭了一個一比一的實物模型,特種部隊的兩個小組就在模型里進一步研究進攻計劃,展開針對性的室內戰鬥訓練。

這些特種兵習慣管隨他們同來的特種計劃小組叫「老女人」,因為他們一般都只是端坐在指揮部的一個角落,等待電話鈴聲的響起。但大多數情況是,明明小隊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電話卻一直到事件結束都沒響起,隊員們只好取消行動,返回赫里福。

但這次電話響了。

因為恐怖分子決定賭一把。

為了逼英國政府妥協,他們在5月5日晚7點左右,槍殺了使館新聞處的高級官員阿巴斯·拉瓦薩尼,並把他的屍體拋出使館外,讓警方為他收屍。

這個殘忍的行為非但沒能促使英國妥協,反而把事件引向了另一條路。

英國內閣批准,警方在5月5日晚7點7分,將事件的處理權移交給這支特種部隊。

批准的字條上,不列顛的傲氣與高昂全無,取而代之的是潦草的字跡。

撒切爾夫人認為,這時的情況已刻不容緩。

在邁克爾·羅斯中校的帶領下,「寧錄行動」正式拉開帷幕——寧錄是《聖經·創世紀》中有名的好獵手。

戰鬥:迅速強力

「寧錄行動」堪稱是室內短兵相接的反恐作戰的最佳實例。從戰術上來講,基本可以概括為特種部隊將從三個點攻入建築物。紅隊有8個人,分為兩個4人組,從大樓後面的第二層陽台上沖入,並向上攻擊三層,其餘紅隊成員分別攻擊建築物的第四、第五層。而藍隊從正面與恐怖分子交火,他們會掃蕩地下室與一、二層,並與紅隊在二樓會合。在建築物外的海德公園,又設置了專門的狙擊手。

19點23分,紅隊的一個四人小組沿著大樓後側的屋頂索降。一枚震撼彈划過仲春的暮光,飛入樓中。

本來這一組士兵應該利用震撼彈提供的攻入機會,從陽台上的窗戶進入建築物。

可是出現了意外。領隊的軍士長被索降用的繩索纏住了。其餘三人在協助他脫身時,一人又意外地踢破了外窗。

恐怖分子的頭目奧安此時正在一樓和警方捭闔。但他還是警覺到了雜訊,於是前去偵察。

三人不得已進入建築物。他們本應在攻堅起點設置爆破物,但因為害怕傷到軍士長,只好作罷。

但剛才投擲的那顆震撼彈卻將地上的文書引燃了,順便還把窗帘也點著了。

吊在半空中的軍士長就被躥出的火烤著。

第二組紅隊四人小隊迅速做出判斷,將那位軍士長的繩索割斷,軍士長重重地落在陽台上。儘管被燒傷,他依然蹲立在陽台上,舉起MP5,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紅隊成功進入了建築物。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很暴力又少兒不宜了——高效的戰鬥指揮和毫不留情的殘酷拼殺。

藍隊按照計劃,利用爆破錘和便攜炸彈從正面攻入大使館。進入建築物後,按順序清理每一個房間。

與此同時,紅隊在二樓與兩名恐怖分子交火——其中一個就是和巡警崔弗·洛克對峙過的恐怖分子頭目奧安。奧安用一支蠍式衝鋒槍和一支勃朗寧手槍抵抗,但很快被擊斃。另一個恐怖分子在向大使辦公室門口逃跑時被擊倒,並在掙扎抵抗時被就地處決。

兩隊清空了所有的辦公室後,才發現人質被轉移到了建築物對面的電報室里。剩下的四名恐怖分子依然負隅頑抗,並槍殺了一個人質,打傷兩名人質。

一個愚蠢的恐怖分子聽外面的動靜小了下來,探出了頭,直接被藏身於德公園的狙擊手一槍爆頭。其他隊員趁著恐怖分子驚慌的瞬間,沖入了房間。

崔弗看好時機,掏出藏了六天的左輪手槍,奮起反抗。

恐怖分子一看這架勢也懵了,索性就扔了槍,混在人質里,找機會突圍。

人質和恐怖分子被戴上塑料手銬,特種兵們示意所有人不許出聲。隨後特種兵將這些人押解下樓。

在下樓的過程中,有兩名恐怖分子分別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被隊員打成馬蜂窩——兩人手裡都握著手雷,正準備引爆。

行動接近尾聲,所有人質和混雜在裡面的恐怖分子被帶到使館外的草坪上。特種兵們控制了所有人,並逐一排查他們的身份。

唯一倖存的恐怖分子被單獨帶出來,他也不再反抗。如果不是人質們表示這名恐怖分子對他們比較仁慈,他可能就立即被處決了。

所以他最後被判監禁27年。

17分鐘的戰鬥,一名人質身亡(不包括行動前被槍殺的人質),兩名人質受傷。特種部隊僅一人輕度燒傷,沒有陣亡。恐怖分子五死一被俘。

在大使館外的媒體幾乎把全部的行動過程都拍了下來。

這是一個轉折點。

這支特種部隊自此聲名鵲起。

他們是英國皇家特別空中勤務團,世界上第一支現代化特種部隊。

這個徽章據說是由一名叫鮑勃·泰德的下士設計的,於1942年由奧金萊克將軍批准使用,應用於L分遣隊,SAS的前身。短劍代表著亞瑟王的石中劍;雙翼代表純潔騎士加拉哈德;綬帶代表著大不列顛島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榮耀與驕傲,上書「勇者必勝」;而早期勳章是自上而下漸變的藍色,代表著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

實驗——非歐奇襲

當SAS還不為社會所知時,他們已經非常強盛——不是普林斯蓋特事件賦予的社會地位造就了他們,而是他們優良的素質證明了他們的價值。

這支部隊換了一茬又一茬的優秀指揮官,但它的建立者戴維·斯特靈卻永遠值得每一位軍人和軍事愛好者記住。

儘管斯特靈是世界上第一支特種部隊的正式創建者,可是這樣的部隊早在一戰時期就出現了:德國的風暴突擊部隊、法國的戰壕突擊隊等等。而在英國,這一思路在二戰初期就由杜德利·克拉克中校提出了。

克拉克曾經向丘吉爾提議,組建一支名為特別戰鬥營的部隊。這是一支具有多種戰鬥專長的部隊。其中的一組,稱之為皇家陸軍特別戰鬥第二突擊隊,進行過跳傘訓練,在北非戰役打響後,更改番號為K空勤分遣隊(也有資料稱之為第十一空勤分遣隊,不過沒什麼區別)。

但事實上,我們所見到的真正的英國皇家特種部隊,包括特別空中勤務團和特別舟艇勤務團,其發展是源於斯特靈的靈感和毅力,以及好運氣。

斯特靈最早是蘇格蘭衛隊中的一名軍官,於1940年6月加入了杜德利·克拉克的特別戰鬥營,隨後被調往北非。在北非投入戰鬥前的跳傘訓練中,斯特靈的後背負傷。長達兩個月的康復期里,他有著充分的時間,思考如何建立一支新型軍事部隊。

思考的結果

斯特靈一直以來就是個不安分的人。他涉獵廣泛,從繪畫到登山,幾乎所有的技能他都學習過。看似缺乏專一性的表面下,卻掩藏著一顆不斷湧出新思想的內心。

比如這一次,他設想組建一支由許多訓練有素、高度機動、裝備精良的士兵組成的突擊隊。

杜德利·克拉克的突擊隊,每次行動都需要至少200人投入戰鬥,而且越打越膠著,最後演變成陣地爭奪戰。但斯特靈的最初設想是招募1600人,分成上百個小隊作戰。而他本人後來坦言,如果不是為了依靠多得恐怖的人數令敵人聞風喪膽,他只要80人就夠了。

在斯特靈的理念中,眾多的小型作戰單位——僅僅比單兵稍多即可,通過空降進行部署,快速攻擊高級目標,可以給予敵人重創。敵人還沒回過神時,他們就能在大規模戰鬥前迅速撤離。也就是說,斯特靈組建這支部隊,其目的不在奪取陣地,而在於敵人真正發覺前,重創他們。

但他面對的第一個阻礙不是德國佬,而是英國軍隊的官僚指揮體系。當時北非英軍指揮官是克勞德·奧金萊克將軍——其人不善於聽取他人的想法。所以斯特靈一直受到官僚體系的各種阻礙,最後他不耐煩起來,直接繞過軍事安全部門,奔向奧金萊克將軍的辦公室。半路上他被參謀長尼爾·里奇少將攔住。

里奇第一個聽過斯特靈的想法,覺得這想法確實是被官僚體系風沙掩埋的金子,所以他直接帶著斯特靈跟奧金萊克將軍談。最終他們艱難地說服了英軍的高官們,斯特靈得到了60個士兵聽他調遣。也就是在1941年的7月,L分遣隊正式成立。

那時候並沒有什麼可以讓斯特靈模仿的先例,所以他們不斷地自我摸索、創造。斯特靈心如明鏡:這60個人必須成為作戰專家,掌握超出普通士兵的技能標準,需要學會多種武器的使用、車輛駕駛、工兵技術和通訊技術。這樣一來,他們需要接受高強度的訓練,甚至要學習軸心國武器裝備的使用和維護。不僅如此,他們還需要學習如何突襲、伏擊、隱蔽以及沙漠生存。

而這些訓練終會造就一支與眾不同的部隊。

接受跳傘訓練的L分遣隊士兵

但很可惜,這支部隊的第一次行動的結果卻是慘烈的。斯特靈的設想中他們以空降方式部署。斯特靈原定在距離嘎扎拉(Gazala)和特米密(Tmimi)地區機場32公里的位置投入5支12人小隊,迅速進入機場,用炸藥毀壞飛機,馬上撤出。但1941年11月6日那天的天氣恐怕在英國人眼裡是最差的——極端的沙暴天氣。惡劣天氣讓運輸機和空降部隊都分散了,作戰行動在沙塵暴的呼嘯中被取消,然後L分遣隊開始了尷尬的撤離行動,最終包括運輸機飛行員在內66人中只有22人成功撤回。

斯特靈的部隊差點因此被遣散,但英軍的一名高官極力反對解散他們——他看到斯特靈在嘗試著糾正錯誤。毫無疑問的是斯特靈起初沒有考慮到北非沙漠的氣候和天氣因素,所以他馬上修正了他們的部署方式。斯特靈沒有因為首次失敗而一蹶不振,相反的是他抖擻精神,放棄採用空降方式進入戰區,轉而採用了車輛近距離插入的方法。

在部署方式調整後,L分遣隊也採用了更激進大膽的進攻策略:乘車開過敵方的飛機跑道,用機槍掃射和手雷轟炸來摧毀停在機場的飛機。

這樣的策略讓L分遣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1941年12月8日到12月26日期間,L分遣隊襲擊了8個機場,摧毀了停靠著的90%的飛機。大多數飛機都是他們親自動手,用約克·劉易斯中尉設計的劉易斯炸彈引燃機翼或油箱。遺憾的是約克·劉易斯中尉在帶領L分遣隊襲擊諾弗拉的義大利空軍基地時被飛機機炮射中身亡。而約克·劉易斯為L分遣隊帶來的自律性和勝任能力的認識,直到今天都在被SAS的軍人們繼承著。

嘗到甜頭後L分遣隊的士兵們直接玩了更大膽的戰術。他們駕駛著改裝過的美製威利斯吉普,沖入機場,拿著路易斯機槍近乎瘋狂地掃射,直接投擲劉易斯炸彈毀壞飛機。

描述沒有說服力,而數字有——他們在1942年7月著一個月內便炸毀了113架軸心國飛機。這不僅讓斯特靈成為了少校,還讓北非的軸心國空軍心驚膽戰。並且在1942年10月,L分遣隊更名為第一皇家特殊部隊。

但斯特靈的破壞生涯即將截止,因為他在1943年1月被德軍的一支小隊俘獲。在斯特靈被俘的日子裡,他展現了他所有的技能,在他最終被關押在庫提茲城堡之前,他三次越獄,可惜也到此為止了。同樣出色的帕蒂·馬恩很快接替了斯特靈的位置,第一皇家特殊部隊被更名為特別突擊隊,而其隸屬的特別舟艇部隊被獨立成單獨的單位,也就成為了後來的皇家特別舟艇勤務團(SBS)。

1943年,第二皇家特殊部隊成立,並且被投入到南歐的作戰中。他們想要藉助海軍的力量對潘泰萊里亞島和撒丁島進行進攻,但義大利軍隊利用天然屏障遏止了他們的攻勢,最終行動宣告失敗。此後第二皇家特殊部隊專門負責英軍在義大利和法國戰場上的突襲行動,而北非的作戰行動由特別突擊隊負責。

第二皇家特殊部隊在南歐戰場上採用了類似於特別突擊隊的戰術,短距離小規模摩托化部隊突襲。他們在1943年8月到10月期間對義大利的軸心國部隊展開連續襲擊,重創軸心國在該地區的通訊系統和鐵路、橋樑等交通設施。

進入義大利的美軍,正在與英軍協同作戰

1944年的時候,盟軍歐洲戰場指揮部對特別突擊隊的戰術重視起來,於是盟軍建立了歐洲特別突擊旅,該旅由兩支英國部隊(又改回第一皇家特殊部隊名字的特別突擊隊,和第二皇家特殊部隊)、兩支法國部隊(被命名為第三、第四皇家特殊部隊)以及一支比利時部隊(被命名為第五皇家特殊部隊)組成。英國皇家特殊部隊在熱那亞、布列塔尼、卡倫坦、第戎等地採取騷擾和破壞行動。他們甚至一度嘗試暗殺隆美爾元帥,可惜未果。

最終,1945年10月,二戰結束後,特別突擊旅被解散。

英軍在二戰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在歐洲和北非戰場邁向了勝利,也為日後特別空勤團的建立奠定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或許是因為巧合,象徵著「石中劍」的L分遣隊也如同亞瑟王的傳說里那樣,在與伯林諾王的決鬥中斷裂,但你以為他們的故事就到此結束了嗎?不,他們的未來才剛剛開始。

「石中劍」的斷裂促使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聖劍——「湖中劍(Excalibur)」的誕生,而造就這一傳奇的地方則是威爾士的一片名為布雷登-比肯斯的雄奇群山。

———————————————————————————————————

本文首發於@任玩堂,懇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知乎專欄。

我在一個節奏類遊戲里領略到了薩滿文化......

表情包界的網紅,怎麼都被遊戲廠商承包了呢?

變身少女,向二次元進軍:日本自衛隊奇幻公關史

遊戲分級這事,外國的月亮也不圓

下面是我堂近期發布的其他精彩內容,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遊戲里有哪些弱爆了的最終Boss?

如何用表情包優雅地吐槽這屆E3「畫餅大會」?

只有「遊戲爸爸」,才能讓中國網路動畫變得更強?

哪些遊戲明明很爛,卻又有很多人玩的?

都8012年了,你連這些遊戲段子都還不知道?

————————————————————————————————————

搜索:任玩堂或appgamecom,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每天都有機會贏取精美周邊!

同時歡迎您去我們的官方微博轉轉:任玩堂微博


推薦閱讀:

TAG:遊戲 | 動作遊戲ACT | 網路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