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是「救世主」

我不是葯神,是「救世主」

1 人贊了文章

先入為主地抱著觀賞喜劇片的心情去看《我不是葯神》時,得到的卻是一陣淡淡的心酸。說實話,這種偏向現實描寫的劇情片確實有著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

沒有美國大片的英雄的逆襲,沒有無厘頭喜劇的誇張,也沒有許多劇情片的故作深刻,但它就是說了一個精彩的故事,帶著點點的浪漫主義色彩。

其實電影的故事線索是圍繞主人公心靈思想的成長與蛻變。如果把視線僅僅放在格列靈藥物上面的話,是沒辦法看見這層線索的。

電影中主人公父親的重病需要大量的金錢,因而他鋌而走險去印度尋求「假藥」的代理權。在這一段中導演所表現的細節很耐人尋味。

當印度生產商詢問主人公程勇憑什麼可以相信他時,程勇回答說很多中國的病人在等著著他把葯帶回去。

印度人似乎饒有興趣地問道:「這麼說你想當一個救世主?」

程勇聽了哈哈大笑:「我才不是什麼救世主,我要賺錢!」賺錢就是這個階段程勇最想做的事,因為他也有一種病——「窮病」。他知道,困難來了什麼也擋不住,「錢就是命」。

程勇這個人物的成長與蛻變來源於兩個人——呂受益和小黃毛。呂受益的角色塑造的很不錯。

那個程勇決定不幹這行的晚上,看到他臉上的苦笑和痛苦,觀眾心裡的酸楚很容易被激發出來。

而後來他因為沒有藥物而死亡的這件事則給了程勇極大的震撼,程勇看見過呂的孩子,作為父親的他也同樣知對與孩子的分離的痛苦深有感觸。

一年後的程勇已經開起了小工廠,擺脫了窮病。他繼續開始售賣假藥,甚至不惜成本,這是他的成長,也是呂受益的死亡給他帶來的人生轉折。

黃毛的死亡讓他知道了什麼叫犧牲,這是他的蛻變。這也是他在最後同樣為了那些病人可以逃跑的時候用車攔住警察爭取時間的原因。

在他決定放棄販賣假藥的那個雨夜,他曾經咆哮著說:「你們能有今天還不是因為我,我又不是白血病人!」

而在審判他的法庭上,他卻說著:「看著這些病人,我心裡難過。」

程勇從普通人到一個「英雄」式人物的轉變,是用遭受苦難之人的生命換來的。雖然影片沒有直接點明,但是看到最後的觀眾心裡一定可以感受到藏在影片里的那根線索——

「救世主」可以是你是我,只不過要成為那個「救世主」,需要付出和經歷的代價,誰也無法知道。

今後我們仍舊需要這樣的「救世主」嗎?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希望「世界」讓我們付出的代價不用這麼殘酷。

「不過,我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的。」


推薦閱讀:

TAG:影視評論 | 電影 | 我不是葯神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