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粟粒的藥用及其精神價值

華夏粟粒的藥用及其精神價值

中國有著幾千年農耕文明,粟粒的種植歷史悠久。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崗等距今已有六七千年。7000年前的瑞士湖畔居民遺迹中亦發現有粟,但在古代世界歷史中對粟的記載不多,可見其歷史的悠久。

粟粒的藥用價值

不僅為人們提供食用的價值,還有入葯的功能,它有清熱、清渴,滋陰,補脾腎和腸胃,利小便、治水瀉等功效,又可釀酒。其莖葉又是牲畜的優等飼料,它含粗蛋白質5-7%,超過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纖維素少,質地較柔軟,為騾、馬所喜食;其谷糠又是豬、雞的良好飼料。由此可見粟粒的藥用遠遠高於它的食用價值。

粟粒的精神價值

穀子以其耐旱、耐瘠、耐貯存等,獨有的性格,影響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艱苦奮鬥、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粟文化深深烙印在國人的精神世界中,並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人文情懷。古有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唐朝世人李紳《古風二首》詩云:「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古至今仍有這種風俗習慣的存在,其精神價值也遠遠高於它的藥用價值。

粟粒的食用及其精神價值,一直在時時刻刻的影響著為我們。時代的變化,科技的高速發展也沒有改變它的任何價值。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要多食小米,養胃保健。


推薦閱讀:

菊花-鼠國攻打螞國
歷史上最邪惡的納粹分子
學習歷史,不是「記憶」,而是「思辨」
三教九流,青樓女排名末尾,三個有趣的歷史知識
從歷史時代看神榮耀的託付(四)

TAG:華夏 | 人文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