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首要重視正知正見

修行首要重視正知正見

來自專欄法子語錄1 人贊了文章

我們在《廣論》經常介紹,你怎麼理解的,將來你證的就是這個東西。如果你理解的是糊裡糊塗的,你證到的東西也是糊裡糊塗的,就是一個搞不清楚的東西,所以說學法的時候第一要把理解搞清楚。

我們也重複一下禪宗的話,那次有人來問我,就是「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持」,行持再好,知見錯了,沒有用,還是要走邪路;如果知見正了,行持決定會跟上去,正知正見的人,他說不想修行有沒有?沒有!所以我們知見就要搞正了,行持自然會跟上去的,不要從行上下手。

那麼日常法師說的,有些人他不倒單,吃一頓,修種種苦行,這些人就是不重知見單重行持,那麼出毛病的就很多。如果你把知見先搞正確了,這個行持你不要逼它,它自己慢慢慢慢上了路之後就來。

迦葉尊者十二頭陀行,他不是裝模裝樣地做的,他是達到那個水平了,自然生活就是這樣子的生活,並不是故意裝得那個樣子,要做一個特別的樣子給人家看看。他是感到這個是對的、合適,他才這樣子做,所以這是很自然的,自然會走向那個頭陀行。

但是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的時候,你要行頭陀行的話,那你心裡很苦惱,心一苦惱的話,那道就不能進去。我們前面一開始講中道的時候,苦、樂是兩個水,你要鑽智慧的火。你要鑽的時候,不能澆水,苦的水澆上去,固然火要熄了;樂的水澆上去,這個火也熄掉了,所以苦樂二水都不能來,不苦不樂才能得道。

你如果認為自己功夫還沒有到,非常辛苦的苦行去做了,自己心裡感到苦惱的話,不能入道。所以儘管有些人來勢洶洶,開始就是不倒單、吃一頓、亮膀子、赤腳、光腳板等等,好像是做得很嚴格,但是心、知見要是沒有跟上去的話,那是不長久的。

所以說我們不要從外表去著眼,要從心裡上著眼,也就是這個道理。你知見搞正了,慢慢你行持上去了,自然衣服、亮膀子沒有問題,光腳板也沒有問題,那麼吃一頓、不倒單更沒有問題。

為什麼?因為你得了禪定以後,不要說不倒單,不睡覺也沒有問題,不吃飯也沒有問題。一頓不要說了,就是三個月不吃也沒有問題。入定好了,入定裡邊三個月、三年乃至,不吃不睡,一樣,出了定還是好好的,沒有損壞。所以這些,到了自然會有。

但是功夫沒有到家,勉強地做,做的目的是為了修道固然是很好,但是方法錯誤了。如果做的目的是為了得人的恭敬利養,或者為了自己的名,那麼是大大地錯誤了。

修行哪是為這些呢?如果為這些來修行,你去干世間法好了:你要財的話,你去做生意;你要名的話,你做官去;你要權勢的話,要勢力、要權威,那也做官去,這個是有它的道路的。你借佛教的名義,裝模作樣地來求財、求名、求勢利,這個是錯誤的。

我們佛教是為了出生死、度眾生,這樣子才苦行、修行的。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反對苦行,就是苦行是要一定的正知正見的觸動之下,苦行是會來的。在正知正見沒有開始之前,還是求正知正見為先,這個是重點。把正知正見求到以後,修行上路以後,那你修苦行可以。

並不是苦行不對,苦行好!一般的人,我們說要有點成就,都是要有點苦行。但是這個苦行不是外道的苦行——無義苦行,是在佛教裡邊的頭陀行!就是說,我們的苦行是佛教裡面精進地行。頭陀是什麼?就是抖擻、鼓勁,把勁提起來,拚命地干,這個頭陀行是要的。但是不是開始初學的人能行的,這一點,我們初學的重點是求正知正見。

正知正見哪裡來?說到底,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這個正知正見才來。如果不聽聞正法,不如理思惟,你要說正知正見自己天上掉下來——無因論。

你說過去,已有善根或者是可以,但是要是善根沒有,或者這個善根沒有緣來引發,也不行。所以說不要吃老本,有的人就是看到六祖大師他怎麼聽了句《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我們也來這一套好了,我們就坐在那裡好了,或者念念《金剛經》,那多舒服。不行哪!你沒有本錢,他有那個本錢,龍已經畫好了,眼睛一點就飛了。你龍都沒有,盡點眼睛好了,你點了沒有用,根本飛不了。

所以我們說,根據《菩提道次第》的方法最好,過去有的,你現在一修,自然很快地就上去了。他善根就發現了么,善根出現了之後,這些很快就通過了。如果過去沒有的,現在馬上下善根、種善根還來得及。你不要說,過去沒有善根,現在又不下,等在那裡,那怎麼會出來?所以學佛,這個知見一定要有。

所以我們是真正的宗大師的見也好,阿底峽尊者的見也好,龍樹菩薩的見也好,乃至一直到最初釋迦牟尼佛,也是讚歎多聞、多聞弟子。經常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反正多聞是我們修行的第一步,當然第一步還是親近善士,只要有正規的善士親近到了,多聞是馬上要開始了。

我們就看這個話說呢,就是可惜很多。現在末法時期,他能夠發心,對世間的五欲能夠不執著,也能夠吃苦,也能夠出家、修行,但是沒有這個見,那麼就是要走錯路,這個錯路而且很危險。

我們經常說:「寧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旦著魔」,著了魔之後,那是千劫沉淪,那個很危險,著了魔之後要回到正法裡邊來是困難了,那是非常難的。

那麼現實的,我們就是聽到很多人,以前我在廣化寺,一個出家人是從天台山來的,他說天台山上邊住茅篷的很多,但是其中就有什麼呢?住茅篷修到一段時間之後,發狂了,山上、山頭上到處跑,到處大叫大鬧地在山上跑來跑去,這就是著魔了。

那麼終南山也不少這些人,反正都是在修行的知見沒有搞清楚,修行的路子沒有摸清楚之前,自己拚命地想苦行,自己修行的話,很容易走這條路。

所以說我們再再地勸大家,也是希望大家再再地勸人家,就是修行第一要把正知正見拿到手,這個拿到手之後,基本上有所保證,不會走錯路。

尤其在現在末法時期,佛魔難分,很多的人就是戴了佛的帽子、帶了佛的標籤在弘揚他的法,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是不是真的佛教呢?學過法的人,三法印,一印好了,馬上就現出原形來了,是不是佛教。

但是這個談何容易?三法印我們學過了,是不是都會掌握了?這個人說了一套,他寫了很多書,你幫我看一看,他到底是不是佛法,你能不能決定下來?恐怕也困難。

我們看了很多,有些海外來的什麼東西,好像是很有後台,海外都認為是很好的書,他們來流通的,我們大陸上也有人把它翻過來了,那正規得不得了,但是是不是真的經?海外人都是正知正見的?這個也不敢說。海外人當然正知正見的、修行好的是不少,但是迷信的也不少。

最近我們來了個居士,那天他就講起,台灣迷信的風氣很盛。他到大陸來,看到中國的佛像感到非常地好,像是心裡舒暢、高興,起崇敬、敬重的心。因為台灣它是大部分廟的佛像只有那麼高,大佛像沒有的,都是小佛像。小佛像還不算,他們燒香的人,香煙瀰漫,把房子里熏得來都是煙,還要求願。求願,把佛身上掛了金牌,不曉得掛多少,金牌子。他們求願,大概滿了願了,供養佛一個金牌子。這個東西,我們說在漢地是看不到的,哪個把金牌子佛身上亂掛起來了。這簡直對佛是不尊敬,佛也不著金銀的,你去弄那些東西幹啥?所以這些都是迷信之風。

還有我們昨天看了一個,因為昨天頭痛,正書看不進去了,就看閑書了,看了一個《台州佛教》。南懷瑾他講起海外的佛教也是很痛心,因為他是海外各地都在走的,他就是說,美國的禪宗,簡直是開玩笑,就是打幽默、打機鋒,那個亂七八糟的就是禪宗,這是日本傳過去的。所以日本傳過去的禪宗不要認為都是正確的,它現在傳到美國的,從南懷懂的眼睛看起來,那就是胡鬧,根本一點禪的味道都沒有了,就是世間上的打機鋒、什麼講幽默這一類東西了。他說這個還不算,甚至有一種醫治精神病的葯,吃了之後人的行動會狂亂,他們認為這是禪定的,跟禪宗的掛起鉤來。這個葯吃了之後就好像發禪機,吃了之後,這個病就狂了,亂說亂動了,他們說是禪,這個就是禪。這個把中國的禪宗弄到什麼地位去了!南懷瑾對此很痛心。

那就是說海外的佛教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如法。當然好的還有,尼泊爾,哪裡,很多的高僧大德在那裡弘法的當然有,但是真正流傳於民間的,卻還是迷信成份的多。

我們海公上師有個,「面向世界」,好像是一進院裡邊,門口掛了個牌子,就是要走向世界的。那麼這個願我們將來還是要走,就是把法學好了,就是要弘法不限於國內。本來佛教是國際性的,就有這個需要,假使因緣有的話,就得要去弘法。

那麼自己要不充實的話,那就擔負不了這個責任,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學,將來的責任也很重大。不僅僅我們這個大陸上的一個廟、一塊地方,整個世界上的佛教,都是跟我們有關係的。那麼也只有在世界上的佛教都興的條件之下,我們大陸上的佛教才有希望。如果外邊的佛教都衰敗了,都不重視了,你這裡要搞起來也困難的。

(節選智敏上師《印度佛教史分期略說-第十四講》)


推薦閱讀:

如何修行禪定?
西方凈土一念心
關於修行淫慾的問題?
聖空法師開示:如何正確地放生?
千手觀音和觀音菩薩的區別?哪個更厲害?

TAG:修道 | 修行 | 佛道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