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笨如豬」的董卓,為何憑三千人就佔領洛陽,稱霸天下?

  在一些三國影視劇中,董卓被描畫成一個蠢笨如豬的傢伙,其實,董卓十分姦猾,無論用兵,還是治國都很有手腕。不然,董卓為何僅僅憑藉數千人就奪下洛陽,後來更廢帝拜相,威震天下呢?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靈帝去世之後,以何進為首的外戚勢力和以蹇碩、張讓、趙忠為首的宦官勢力迫不及待地展開火拚。正當雙方筋疲力盡的時候,西涼軍閥董卓入京,掌控朝政。

  董卓入京,標誌著東漢皇權旁落。之後一波又一波的諸侯各懷心思,為了爭奪霸權,開始了新一輪的廝殺。而董卓在入京之初只帶了三千人,以袁紹為首的京城禁軍其實可以輕鬆拿下董卓,是什麼原因使得董卓可以憑藉三千人就奪得東漢皇權呢?

  在《三國演義》中董卓奪取天下大權彷彿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董卓有西涼二十萬大軍作為後盾,朝中誰敢不從就殺掉誰。其實,當董卓入京之時,帶了多少兵馬呢?在演義中沒有明確表示,只是說「得詔大喜,點起軍馬,陸續便行」,也就是說董卓的軍隊是分批前進的,作為西涼是朝廷邊關重地,擔負防禦外族入侵的重任。並且,何進也不可能允許董卓多帶兵馬進京。一旦大軍進發,沿路的關卡盤問,兵糧供應,都是大問題。

  在《資治通鑒》中則明確說「董卓之入也,步騎不過三千人」,董卓怎麼憑藉這三千人奪取了朝廷最高權力呢?這就不得不佩服董卓奸詐多謀了。

  董卓進京,正是朝廷大亂時。唯一可以控制董卓的大將軍何進已死。掌控禁軍的十常侍也全被殺死。在京城當中擁有一定兵力,可以和董卓抗衡的有兩個人。

  其一是此時擔任西園新軍八校尉之首的司隸校尉袁紹。可是,袁紹面對在京城橫衝直撞的董卓,選擇了沉默。騎都尉鮑信從泰山招募了一批軍隊回來,請求袁紹出面消滅董卓,鮑信說:「董卓擁有強大的軍隊,他必有異心。如果不早作打算,日後就會被其壓制。現在董卓的軍隊剛剛到達,比較疲憊,希望將軍率領我們去突襲他!」可是,袁紹本來就是向何進提出召集天下諸侯進京的人,此時袁紹若是攻擊董卓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證明自己的糊塗嗎?何況董卓手中到底有多少兵馬,袁紹不清楚。不是有十成的把握,袁紹不敢妄動。

  其二是當時擔任執金吾的丁原。在演義中丁原是并州刺史,有的版本是荊州刺史,并州在現在的山西太原等地區,靠近洛陽,荊州則遠在兩湖,并州更為可靠。但是作為并州刺史的丁原卻呆在中央,還是有些說不通。歷史上丁原的曾經擔任并州刺史,此時的官職是執金吾。執金吾是秦漢時期保護京城和皇宮的重要官職,相當於京城警備司令,常備部隊在兩萬以上。這樣才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董卓進京之後,滿朝大臣只有盧植和丁原敢公開反對。盧植一向看不起董卓,在剿滅黃巾時,盧植大敗張角,董卓卻多次敗在黃巾軍手上。盧植本是大儒,考慮的更多的是國家大義,很少計較個人名利。丁原是京城警備司令,手握精銳,當然不懼董卓。

  董卓和謀士李儒等人,煞費苦心經營了一個騙局,為自己爭取到了大量的時間。董卓剛入京城,還只是有些專橫,並沒有直接就廢掉少帝,只靠眼前的三千人馬根本不能動手。於是董卓每隔四五天,命人在半夜裡悄悄率軍隊出城,第二天早上大張旗鼓的進城,人人都以為涼州兵馬又來了,整個的洛陽城中沒有一個人發覺。

  奸詐的董卓,用這種夜出日進的方法編織了一個驚天大騙局,使得朝廷公卿摸不準董卓的底牌。袁紹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由一開始的不願反董卓,漸漸變成不敢反董卓。直到董卓要廢掉少帝,退無可退,才公開反對董卓。何進和袁紹擁立少帝,董卓廢掉少帝,雙方不可能共存。加上董卓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專橫跋扈,袁紹在這樣的中央朝廷,也註定沒有前途,於是他選擇了逃離,到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發展去了。

  董卓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到處活動,四處收編原來何進的部下和十常侍的禁軍。於是西園新軍和十常侍的禁軍都在董卓手中了。只有三千人的董卓也逐漸掌控了中央大權。

  丁原呢?雖然公開反對董卓,但是兩人還沒有到兵戎相向的地步。丁原以為董卓根本不敢動自己,董卓卻認為丁原非除去不可。於是,人無殺虎意,虎有傷人心。董卓知道一旦兩人公開決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於是派出自己的密使收買了呂布,呂布殺掉了丁原之後,帶兵歸順董卓。在演義中為了突出人們對呂布忘恩負義行為的蔑視,說丁原大半的軍隊都離開了呂布,其實歷史上並非如此,呂布殺掉丁原之後,兼并了原來所有的部隊!包括原來丁原軍隊中的二號將領高順以及大將張遼等人。現實中人們看重的還是利害而非仁義。

  至此,董卓完全掌控了京城局勢,但是董卓身為外臣,在京城那些王公貴胄心中根本沒有資格號令天下。於是董卓想通過廢立漢帝,來建立自己的威信。

推薦閱讀:

三國初期唯一以教稱霸天下的霸主

TAG:洛陽 | 董卓 | 稱霸天下 | 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