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演說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演說

5 人贊了文章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演說

【原文薦讀】

五年前,嚴幾道先生為本校校長時,余方服務教育部,開學日曾有所貢獻於同校。諸君多自預科畢業而來,想必聞知。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載,諸君較昔當必為長足之進步矣。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故畢業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也。因做官心熱,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也,現在我國精於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下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於我何損?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分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即在今日,吾人對於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鎔淪喪。今諸君苟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一也。

二曰砥礪德行。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設想。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於道德無虧,而於身體有益。諸君入分科時,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苛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二也。

三曰敬愛師友。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乎?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於同學共處一堂,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道義相勵,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苛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已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辯,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余在德國,每至店肆購買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此雖小節,然亦交際所必需,常人如此,況堂堂大學生乎?對於師友之敬愛,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三也。

余到校視事僅數日,校事多未詳悉,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以後所印講義,只列綱要,細微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以期學有心得,能裨實用。二曰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廣為購辦,必不足供學生之參考。刻擬籌集款項,多購新書,將來典籍滿架,自可旁稽博採,無漠缺乏矣。今日所與諸君陳說者只此,以後會晤日長,隨時再為商榷可也。

【微感悟】

101年前,蔡元培先生作此雄文,痛陳學界諸多問題,旨在為學子指明方向。然而101年過去了,這些問題卻是有增無減,這不能說是蔡元培先生的失敗,而是我們的悲哀。「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尤其是後半句,在今天的一些人看來已然不合時宜,但這是對蔡元培先生的諷刺嗎?不,絕不是,這是對我們今日社會的莫大諷刺!

其實我之所以立志學習哲學與這篇文章是有很大的關係。這還要從大一下學期我閱讀的三本書說起,這三本書分別是美國心理學家魏斯寫的《前世今生》、美籍華裔心理學碩士袁苡程整理成冊的遺言集《不說,就真來不及了》,還有一本以幾位國學大師臨終遺願為線索介紹他們一生的《國學大師之死》。這三本看似和哲學沒有什麼關係的書都思考了一個永恆的哲學問題,那就是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的「死亡」問題,或者說是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無限性的關係問題,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係問題。讀完這三本書之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大學生活,我不想光陰虛度,碌碌無為,終了一生。就在這個時候我閱讀了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演說》,遂認為大學生應以研究學問為天責,應抱定以研究學問為志業,才能不悔青春,後來才發現並最終決定學習一門無用之有大用的學問——「使人作為人而能夠成為人的學問」——哲學。

3年過去了,重讀此文不免有些慚愧。我既已抱定宗旨,然是否「孜孜以求」,我想是遠遠談不上的。我雖亦有砥礪德行,但亦不免為流俗所染,未能「以身作則,力矯頹俗」。在大學生活的尾聲作此反思好像為時已晚,其實永遠不晚,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值得我們用一生來踐行。其實不僅蔡元培先生的演說以「抱定宗旨」為開篇,《大學》同樣以「抱定宗旨」為開篇,《大學》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而《大學》的第二句——「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可以說把「抱定宗旨」的重要性講的明白,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宗旨既定,自趨正軌」。

其實「抱定宗旨」關鍵就在於對意義與價值的探索與追問,什麼樣的大學生活才是有意義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沒有對意義與價值的思索,我們必然會虛度了光陰,辜負了韶華。畢竟蘇格拉底曾說:「未經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而對價值的追問又必然涉及到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係,否則難免陷入不切實際的空想或囿於自身的狹隘利益。胡適曾經說過:「我這個現在的『小我』,對於那永遠不朽的『大我』的無窮過去,須負重大的責任;對於那永遠不朽的『大我』的無窮未來,也須負重大的責任。我須要時時想著,我應該如何努力利用現在的『小我』,方才可以不辜負了那『大我』的無窮過去,方才可以不遺害那『大我』的無窮未來?」我想只有將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抱定正確的「宗旨」,實現人生的意義。大學生活即將結束,但終點亦是起點,願我們不負先賢之教誨,不負蔡元培先生之勉勵,「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蔡元培先生被毛主席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感恩大家閱讀,請大家多多指教!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馬克思的信徒」,更多精彩等你來!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交流,一起成長!

推薦閱讀:

清華大學數據科學認證項目,為你未來10年的競爭力加持砝碼
如何學好大學英語四級
香港中文大學
我的大學五--沒有忘卻的病例
大學裡最令人討厭的幾大生活習慣

TAG:蔡元培 | 北京大學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