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源果汁:「國民飲料」的隕落

匯源果汁:「國民飲料」的隕落

1,574 人贊了文章

導讀:曾幾何時,「喝匯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曾幾何時,匯源果汁也是很多人聚會時首選的飲料。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不進則退的商業大潮中,曾經的「國民飲料」,伴隨一代人成長的匯源果汁,如今卻到了可能退市的地步。

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匯源果汁,最近遇到了大問題。

7月20日,停牌近4個月的匯源果汁發布一份名為《有關上市規則出牌架構的修訂之過渡安排》的公告,稱若不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復牌條件,港交所將展開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

家喻戶曉的「國民飲料」,居然可能被退市,匯源果汁的這則公告如同平地一聲驚雷,讓公司多年以來的問題陸續浮出水面......

一般來說,截止每年的4月份底,上市公司都要披露上一年的財務狀況,但直到7月底,匯源果汁都沒有披露公司2017年年報。

年報遲遲不發,莫不是業績出了問題?

從匯源果汁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出,公司2014、2015年兩年業績非常不好,凈利潤分別為-1.27億和-2.29億,但2016年業績出現反轉,為盈利1190.50萬。

但是,這1190萬的凈利潤,卻不是憑本事在經營中賺的,而是憑本事獲得的政府補貼。

匯源果汁的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16年收到政府財政補助近1.2億,此外靠出售附屬公司之類的動作,還獲得了大約3849萬元的收益,如果把這兩個主營業務之外的收入到扣掉,匯源果汁2016年凈利潤就是虧損1.5億左右。

業績之所以連年虧損,還得從匯源果汁這些年的經營說起。

早在2007年2月,匯源果汁就在香港聯交所上市,IPO時籌集資金24億港元,這一募資金額雖然與現在動輒幾百億的「獨角獸」不能相比,但在當年可是創下了港交所IPO規模的記錄。

上市首日,匯源果汁就大漲66%,一時間風光無二。

憑藉資本市場的助力,匯源果汁站穩了國內果汁行業老大的地位。

但好日子沒過多久,2008年匯源果汁與可口可樂之間的收購案,直接造成公司之後十年的江河日下。

2008年9月,可口可樂提出以12.2港元/股,總價約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所有股份。該收購價格較匯源果汁當時的股價溢價高達195%。

但是,這一事件卻遭到了當時八成以上網民的反對。當時,剛剛辦完奧運會的中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很強,民間輿論紛紛認為,可口可樂的收購將會把匯源果汁這一民族品牌拱手讓人,中國的飲料行業將會被海外企業壟斷。

最終,監測到輿情的商務部,以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將對競爭產生不利影響為由,最終否決了交易雙方的收購事項。

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案,也是2008年8月中國實施反壟斷法以來第一個未獲通過的案例。

沒能被可口可樂收入囊中,這對匯源果汁影響極大,當時的匯源果汁老闆朱新禮,一直想往果汁上遊方向發展,建設果汁基地項目。在和可口可樂談判前後,匯源果汁撤掉了相當多的果汁生產產能和銷售渠道。

收購失敗之後,匯源果汁不得不重新投資,進行生產和銷售的布局。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新建工廠、買種子源、買基地,哪個不是重資產投資?

早在併購告吹的2008年,在匯源果汁發出半年報後,美林證券就給出「賣出」評級,摩根大通也對匯源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表示擔憂。

在當時,匯源果汁雖然表面上還如日中天,但其殺手鐧卻是消費人群佔比僅30%的、相對小眾的中高濃度果汁市場。

而在消費人群佔比70%的低濃度果汁市場,匯源果汁一直處在掉隊的層面上。2009年的市場份額為5%,但到了2012年,只剩下2.9%。

在網上,有人這樣評價匯源果汁:

配料為純凈水和濃縮橙汁,包裝卻醒目地寫著「100%」、「橙汁」字樣。

照通常理解,100%果汁和純果汁應該一樣,應是沒有任何添加物的純粹果汁。然而匯源100%純果汁配料里竟然有水?除了水之外,會不會還有其他配料?凡是有食品常識的人都知道,真的純果汁能保鮮多久?1天?6小時?

所以有律師表示包裝標稱「100%果汁」涉嫌誤導消費者,因為大眾消費者看這廣告只會理解成原汁,而不是濃縮再加水的產品。

前文說過,2014、2015年匯源果汁出現虧損,2016年靠補貼扭虧為盈,其實一直以來,政府補貼都是匯源果汁利潤的大頭:

2011年,政府給匯源果汁補貼2.01億元,占其凈利潤總額的64%;

2012、2013年,政府補貼的金額直接超過了匯源果汁凈利潤總額。

由於閑置產能佔用大量資金,2014年,匯源果汁迎來首個虧損年度,當年虧損1.27億元。

......

如今,匯源果汁面臨的債務困境,與家族式管理也有很大關係。

家族式管理,造成的一大問題就是親屬在公司內部任職過多,內控制度往往會失效。

從2017年8月15日到2018年3月29日,匯源果汁向北京匯源飲料提供短期貸款,充當北京匯源飲料的臨時營運資金以及還債。這些貸款的總金額為42.82億元,年利率10%。

北京匯源飲料,是匯源果汁控股股東朱新禮旗下的公司,但並不屬於上市公司的業務,因此這筆借款屬於關聯交易。

但是,這筆40多億的大額的借款,不僅沒有經過董事會的批准,也沒有履行披露的義務。

直到事情兜不住,匯源果汁才在今年3月29日披露了這一事項,並表示這一交易可能引發公司內的部份融資票據的違約。

如果匯源果汁的董監高們都嚴格履行職責,那這種事情出現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4月3日,匯源果汁發布停牌公告。6月11日,匯源果汁再次發布公告,稱收到港交所有關復牌條件的關注函,若公司要恢復交易需滿足以下條件:

1、 對相關貸款進行法證調查,並公布調查結果,採取合適的補救行動

2、 進行獨立內部監控查閱,以及證明公司有足夠的內部監控系統

3、 證明管理層在誠信上無問題

4、 儘快公布2017年財務業績,並說明任何審計修訂

緊接著,國際評級機構紛紛聞風而動。6月12日,穆迪將匯源果汁的信用評級下調三檔至Caa1級,主要是擔心港交所提出的復牌關注函將延長其股票停牌時間,並導致公司資金鏈吃緊。

另一家評級機構惠譽,也將匯源果汁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B級下調至CCC+級。

由於持續停牌,自7月11日收市後,匯源果汁被港股多個指數及分類指數中剔除。

7月20日,匯源果汁公告稱,若不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復牌條件,港交所將展開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

作為一家家喻戶曉的公司,匯源果汁引發了一眾媒體的報道。隨後,有關匯源果汁截至2017年6月底債務已達115.18億元的新聞被越來越多的報道出來。

面對不利的輿論,7月22日匯源果汁發表聲明予以回應。

匯源果汁在聲明中說,2018年7月22日,《財聯社》發表題為《匯源果汁陷入債務危機:負債超110億 利息支出是凈利潤四倍》的文章,引發個別媒體轉載,文章標題和內容中引用大量猜測及片面觀點,有陳述誤導並與事實違背,已對匯源果汁的正常生產、經營及品牌聲譽造成嚴重傷害。

......

為避免不實信息繼續誤導公眾、造成惡劣影響,我司正式告知財聯社及相關不實信息轉載者,儘快刪除相關文章及不實內容,並採取措施消除不實報道對我司的不利影響。對此,我司將保留對不實報道的媒體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結語

目前,匯源果汁目前市值僅為54億港元,較巔峰期市值的175億港元已經跌去121億港元,跌幅將近70%。

(匯源果汁周線走勢圖,可謂「漫漫熊途」)

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主打綠色健康概念的匯源果汁按理來說應該蒸蒸日上才對,但這些年的盲目擴張、經營不善、品質被消費者吐槽,都是砸自己牌子的行為。

股價是一家公司現狀的真實反映,儘管匯源果汁發表聲明,說其是全國唯一擁有果汁產業鏈的生產商,但其最近幾年股價不斷隕落、一直處在漫漫熊途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匯源果汁伴隨國人走過了25年,在國人心中也早已深入人心,面對眼下棘手的財務問題,匯源能不能度過這個坎呢?我們拭目以待。

另:長期堅持原創不容易,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

推薦閱讀:

又一巨頭瀕臨危機!曾經的果汁大王為何淪落到負債百億?

TAG:美食 | 飲料 | 匯源果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