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回家的她,是有苦衷的

不願回家的她,是有苦衷的

11 人贊了文章

「我不願意回家,

每當想到跟家有關的事,

都會很孤獨、無助甚至痛苦。」

「家」多麼溫暖的字眼,

卻在這位姑娘心中成了令人悲傷的名詞,

心靈的創傷很細微,也很深刻。

最近有一位找我做心理諮詢的姑娘讓我印象很深刻,經過姑娘的允許,下面我將和大家分享她的故事,我們暫且稱她為L姑娘。

01

L姑娘是我的一名來訪者,26歲

正值好年華的她,卻因失眠問題找到我。

經她描述,自上大學起,

她每年都會有幾個月時間失眠,

在讀研後,問題越來越嚴重,

在找到我之前,她已經失眠半年了。

深夜是她最煎熬的時刻,

睜著乾澀的眼睛,

拖著疲憊的身體,痛苦而清醒。

大腦中也會時常浮現過去的種種經歷,

如同放電影一般,有時勉強入睡後,

第二天睜開眼才發現眼角還帶著昨夜的淚痕。

L姑娘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中,

父親懶惰而寡言,母親強勢而暴躁,

自她記事起,家裡的爭吵就從來沒斷過。

母親雖然獨自一個人承擔起養家的責任,

但卻將所有苦水都傾倒給了L姑娘,

原生家庭給她的更多是抱怨和謾罵。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L姑娘自小就比同齡的孩子成熟,懂事。

她知道,要想改變命運,只能靠自己。

別的孩子有父母庇護,

而自己的父母在重擔的碾壓下,

已毫無精力去關心她,愛護她。

所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儘管L姑娘成熟、懂事、努力、上進。

但與此同時,自卑,怨恨,缺乏安全感卻一直伴隨著她。

直到她考上大學那一年,

那是她第一次離開家,

來到一個新鮮而陌生的城市。

在學校里,

勤奮、懂事的L姑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與認可,

她感覺自己好像煥然一新,

過去的陰霾也開始逐漸消散。

上大學的第一年她都沒有回過家,

也沒有給父母打過電話,

只是通過簡訊定期地發去一些問候。

她跟我說,每當想到跟家有關的事,

她就彷彿立馬又回到過去,

變成那個無助而且孤獨的小女孩。

這種感覺讓她極其痛苦,

所以,她不願意回家,

不願意回到過去,感受過去。

每當她不禁回想起過去時,

她都會在心中暗暗地告訴自己「就當過去的那個自己已經死了吧」。

「所以,假設過去的自己已經死亡,幫助你解決了問題?」我試探的問道。

她沉默片刻後,搖搖頭說:

「我不知道,不過我現在確實比過去好了很多。但從上大學起,我每年都會有一段時間莫名其妙的失眠,這讓我很痛苦。而且,我還有一種感覺,我感覺自己好像沒有根一樣,整個人都是「飄」起來的......」

一個人在過去曾受到某件事的深刻影響,

如果影響帶來的傷害使他難以接受,

而他又通過迴避、壓抑的方式逃避這些痛苦,

那麼這部分經歷就會進入到人的潛意識,

不再被意識到,但影響卻並沒有消失。

02

人的心理就好比一個房間,

當房間布滿灰塵、甚至發霉、腐爛時,

我們可以用鋪上新地毯的方式暫時解決問題。

但是沒有被清理的垃圾會繼續變質,

發出陣陣異味,

它們並不會因為我們的忽視而真正的消失。

要想真正解決問題,

只能鼓起勇氣掀開地毯,

直面這混亂、骯髒的房間,

然後一點一點將房間中的每一個垃圾清掃走,

修補被腐蝕的傢具和地板。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可能會因變質的垃圾而感到痛苦,

但痛苦過後,

我們收穫的卻是一間完整乾淨的房間,

我們的心靈也會因此得以凈化和解脫,

於是那些曾經困擾我們的事物,

永遠不會再困擾我們了。

將過去的自己忘掉,是L姑娘對創傷的一種逃避。

這種逃避看似在短期內能幫助她緩解問題,

但被壓抑和忽視的創傷卻像放射性金屬一樣無聲無息的影響著她,

最後,她因這些過去的傷痛而失眠。

經過交談,L姑娘意識到了她的問題所在。

那天,她情不自禁地放聲大哭。

事實證明,壓抑和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

在短暫的釋放後,

L姑娘表示她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輕鬆過。

她明白,這短暫的宣洩只能幫助她釋放,

如果想真正解決問題,

還需要在她勇敢直面傷痛後,

接受痛苦,並不斷地自我完善和修復。

不幸的家庭,

原因都是相似的,

原生家庭給她帶來的痛處根深蒂固,

我們沒有辦法讓傷痛全部消失,

但是我們最好可以直面創傷、接受痛苦,

發現一個新的自我,重新塑造自己的心靈。

03

後來,L姑娘給我發來了一段留言:

「這段時間我收穫了很多,也進步了很多,現在,我應該能夠好好面對過去的經歷和接下來的日子了。畢竟,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決定回家看看,回來之後,我會讓你見到嶄新我的。」

L姑娘回家了,她勇敢的面對了自己,也面對了心裡的創傷。

我想,無論是你還是我,

都曾有過同樣的感受,

大大小小類似的心靈創傷。

就好比我們可能都被家長批評過說「沒出息」,

就因為這句沒出息,

我們的內心或少的掀起了波瀾。

「我是不是真的沒出息,我好沒用啊」

「為什麼爸媽老是罵我,我也想要鼓勵」

「你說我沒出息,那我就是沒出息好了」

這些內心獨白也許有些片面,但是它確確實實存在在很多家庭的日常中。

家長的一句話,就有可能讓你的孩子產生自卑、墮落、暴躁、偏執、冷漠、逆反的心理。

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

早期生活經歷,

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個人的生活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

甚至會決定個人的一生幸福。

無意的傷害,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就像L姑娘一樣,直到26歲才敢直面自己心靈的創傷。

畢淑敏曾在《女心理師》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過去生命中所發生的片段,

像萬花筒中的瑣屑,

有的細巧,有的尖銳,

有的如綢緞般光滑,

有的如珠璣般清脆,

拼湊起來就是光怪陸離的人生」,

沒有任何人的人生是毫無波瀾的。

人生的創傷總是在所難免,

原生家庭的影響根深蒂固,

這些創傷就如同尖銳的瑣屑,

是我們整個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正視這些創傷,

接納由其帶來的痛苦,並盡自己最大的所能,

成長起來,完善自我,

使有限的生命放出最大的光彩。

從前我們或許認為是自己的原因,將內心封閉,一遍遍地去體驗創傷帶來的痛感。

但是從今天開始,

希望你能夠敞開心扉,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重拾自我。

、關注公眾號【知子花家庭教育】,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推薦閱讀:

愛情心理測試:看看你是不會錯過你一生的摯愛。
為何「快樂短暫,痛苦長久」
其實,真正值得你擔心的,很少——只有一件:如何不再瞎操心
對《心流》的解讀——一個人宅在家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很恐懼?
轉帖:從心理學角度看窮人與富人的區別 - 心理諮詢 - 生活論壇

TAG:心理諮詢 | 心理學 | 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