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喝下充滿細菌的培養液,以身試「毒」竟試出百年醫學謎題

他喝下充滿細菌的培養液,以身試「毒」竟試出百年醫學謎題

來自專欄 Dizzy In Science475 人贊了文章

1983年,西澳大利亞大學的一個學術論壇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大家要從投稿的67篇論文中選出56篇。其中,一篇關於幽門螺桿菌的論文出現在視野中。

評審委員們掃了一眼這篇「離經叛道」的論文,搖了搖頭便隨手扔到一邊。接近10選9的幾率,這篇日後改變無數人生活的論文都沒被選上。

不過,該論文的作者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可不是省油的燈。

回去後,他反而有預見性地將這封拒絕信收藏好。直到2005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將獎章授予馬歇爾。原因正是他當初發現了胃炎和胃潰瘍的真兇——幽門螺旋桿菌。回到辦公室,馬歇爾才翻出22年前的那封拒絕信,並將其掛在牆上。

巴里·馬歇爾

據統計,全球約有一半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在中國,感染率更是超過了60%,也就是接近8億中國人被感染。此外,這還是最強的一類致癌原,總體上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使胃癌發病率下降34%。

而馬歇爾這一發現,則直接扭轉了幾十年來的錯誤醫療與診治。所以,當年「以身試菌」的驚險被拒之門外的窘迫,在他看來都是值得的。至今他還深刻記得,當充滿細菌的培養液滑落喉嚨時,那令人窒息的口感。

1951年出生的馬歇爾,剛上學時就已是班上的名人了。除了平時調皮搗蛋之外,他還特別聰慧。

每當同學們在學習上出現問題,他都能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請馬歇爾過來吧」他只需要看上一會兒,就能告訴同學哪裡出了問題,要如何改進。

高中畢業後,所有的同學都覺得聰明如他,必然選擇理工科。可他偏偏被神秘的人體所吸引,投身醫學,來到了醫學院。

醫學院的考試很多,一年下來,班上就有十分之一的人被淘汰。而馬歇爾,則更喜歡把時間放在探索未知事物上。本科幾年下來,他的成績也不見拔尖,只處於剛好不被踢出局的安全區。

不過,課本中最讓馬歇爾頭疼的,還當屬麻煩的胃潰瘍。他們首先要學厚厚的一章,與壓力有關。介紹說是吸煙、情緒不穩定、食物辛辣刺激等導致了胃潰瘍。

而這也是當時的主流觀點,消化性潰瘍是由情緒壓力及胃酸異常分泌引起的。因此,需要反覆地使用抑酸性藥物來治療。

美國人常用的抑酸性藥物,一種粉色的液體

有時患者還需用到鎮靜劑、抗抑鬱葯、心理療法等緩解情緒壓力的方式來控制這種潰瘍。

而為了全面認識胃潰瘍,他還需要同時學習10多種不同的假說。

但每一個都語焉不詳,證據不足。「哦,天啊,又是潰瘍」,和眾多醫學生一樣,馬歇爾也經常這樣抱怨。

所以說,當年胃潰瘍的治療現狀也堪憂。無論病人是胃痛、胃酸、噯氣、胃潰瘍,醫生首先都會懷疑是壓力過大。無計可施,手術便是治療胃潰瘍的唯一手段了。

可能我們現在覺得難以想像,就一個小小潰瘍還需動手術?但這就是當時的窘境。

病人胃部潰瘍的位置會被切除,然後再重新與腸道相連。而且,這種極端的方法還不一定能治好這頑劣的胃病。手術後,只有一半的人癥狀得到改善,反覆發作讓病人苦不堪言。就算是這一半的病人,在日後仍有25%會演變成胃癱瘓,從此食欲不振。

不過,改變總在悄然發生。1981年,碩士畢業後的馬歇爾成了一名消化科醫生,並來到了皇家珀斯醫院做內科醫學研究。

在這裡他遇到了一位優秀的病理科醫生,羅賓·沃倫(Robin Warren)。

巴里·馬歇爾與羅賓·沃倫

早在兩年前,他就在一份胃黏膜活體標本中,意外地發現了奇怪的「藍色曲線」。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細菌,體長大約3微米。

只是那時候,沒有一個人願意相信沃倫。大家都覺得這純粹是標本污染造成的。因為當時的共識是,沒有任何生物能在胃的酸性環境下生存。事實上, 幽門螺旋桿菌也是目前唯一所知能在胃酸生存和繁殖的菌類。

沃倫第一次觀察到的幽門螺桿菌

此外,沃倫也只是個病理科醫生,並未接觸過臨床,更沒人願意給他提供幫助。

當然,除了一個人,那就是馬歇爾。雖然對沃倫的結果心存疑慮,但他對胃潰瘍的發病機制卻十分好奇。因為對課本中關於胃潰瘍假說,他早就深惡痛絕了。於是,他和沃倫便開啟了合作研究。

他們收集的100例胃炎病人的胃粘膜活檢樣本中,細菌檢出率接近90%。而經過內窺鏡檢查後,他們發現所有的十二指腸潰瘍病人胃內部都有這種細菌。但只是患者胃部有這樣的細菌,還不足以說明問題——他們還需在體外分離培養出這種細菌。

為了模擬胃內部的環境,他們使用了微氧培養的方法。在第35個標本時,這種細菌終於成功地被分離了出來。他們興奮地將自己的發現寫成了論文,並提出了胃潰瘍和胃癌是由這種細菌引起的的假說。

這一年,馬歇爾才31歲。

幽門螺桿菌

但一個年輕人,提出了一個「年輕」的假說,想獲得認可談何容易。而且按當時的情形,說潰瘍是由細菌引起的,就像在說地球是方的一樣。這直接挑戰了當時的主流觀點。

當這篇論文遞交給西澳大利亞的一個學術論壇時,馬歇爾也毫無疑問地被拒絕了。所以才會出現文章開頭的一幕。

胃潰瘍

1983年,世界衛生組織細菌命名委員會將這種細菌正式命名為幽門螺桿菌。

可醫生們還是不相信會有細菌能生存在酸性很強的胃裡。彼時,許多科學家也都在試圖反駁他的假說。在會議上總有人譴責他是「騙子」或「江湖郎中」。

況且動物實驗沒有一例成功的,也沒有人體實驗對象。又如何能證明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是引起胃潰瘍的元兇呢?

事實上,感染幽門螺桿菌並不一定會讓攜帶者發病。有的人一生帶菌,但卻不會出現任何癥狀。在動物身上的實驗,馬歇爾也屢屢受挫。現在,他急切地需要一個有效的人體試驗對象。

而最佳的「白老鼠」人選,當然就是馬歇爾本人。這樣,他就有可能親身體驗到吞食幽門螺桿菌後的癥狀了。

馬歇爾勇敢吞細菌培養液的小漫畫

1984年的一個早上,馬歇爾先吃了幾片西咪替丁(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等到了早上10點,他再從幽門螺桿菌的培養皿上刮下了一些新鮮的細菌,攪和在雞湯似的培養液里。不顧阻攔,他端起這含有數以億計細菌的培養液,一飲而盡。

接下來的日子裡,馬歇爾每天都關注著自己的胃。幽門螺桿菌會製造二氧化碳、氨氣和毒素,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讓人感覺到疼痛。

但到第5天的早晨,他竟「如願以償」地得了胃炎。還沒完全睜開眼睛,他就衝到了洗手間,狂吐一通。「這是怎麼了,我到底怎麼了…」,連續吐了幾次,待完全清醒時他才想起這或許是細菌在作怪。

當幽門螺桿菌剛開始在胃裡建立起菌落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酸,導致胃功能變差。雖然還在消化食物,卻在胃裡囤積了大量的酸和水。

他的妻子勸說他趕快進行治療,可他卻想著要做更多詳細的實驗和觀察,堅持不進行治療。

苦苦等到第10天,馬歇爾才跑到病理學實驗室進行檢查。他發現自己的胃裡,充滿了幽門螺桿菌,感染非常嚴重。

聽說了他這「壯舉」後,大家都驚呼,「他是瘋了嗎?」

但馬歇爾卻興奮不已,因為這正是他第一次成功證明了幽門螺桿菌能感染人體

確實,在未知的情況吞下細菌,不走運的話連命都會搭上。

不過,機智的馬歇爾早就留有一手。他吞下的細菌,來自一位重症胃潰瘍病人。而在這之前,這位患者就被已經被馬歇爾用自創的抗生素療法治好了。馬歇爾很有把握,自己也能逢凶化吉。果然,用同樣的療法,他癥狀很快便有了好轉。

就在人們的驚呼聲中,越來越多的證據也顯示了這個假說的正確性。幽門螺桿菌,才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罪魁禍首。

而消化性潰瘍病,也因此成為了一種可治癒的疾病。之前一直認為的「手術切除是胃潰瘍的唯一治療方法」,變成了「只需要吃幾顆抗生素就能治療胃潰瘍」

1994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召開了一次大會。這次大會上,幽門螺桿菌終於被確認為消化性潰瘍病的元兇。90%以上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以上的胃潰瘍均由幽門螺桿菌引起。

2005年,馬歇爾與他的夥伴沃倫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台。距離他們第一篇論文發表的21年後,他們終於拿到了應有的榮譽。

雖然與其他諾獎成果相比,幽門螺桿菌的發現技術含量不算高。但這項發現,卻真實地改變了一類疾病的治療。

正是他們20多年來的堅持,造福了數以億計的患者。回想過去那一杯細菌,馬歇爾心中只有兩個字——值了!

*參考資料

郝鑠.「獻身」幽門螺旋桿菌的諾獎得主.科學新聞

奇雲.腸胃中的諾獎傳奇——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故事.生命世界

巴里·馬歇爾:幽門螺桿菌喝起來什麼味兒?.果殼網專訪

Pamela Weintraub.The Doctor Who Drank Infectious Broth, Gave Himself an Ulcer, and Solved a Medical Mystery.2010

推薦閱讀:

中國糖尿病足感染細菌的特點、治療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普洱茶與微生物的密切關係
我們體內的微生物會是左右健康的關鍵嗎?
研究發現地球微生物可在火星上生存 能適應溫差
上古微生物壽命無極限?

TAG:生物學 | 胃潰瘍 | 微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