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詩曼說200萬片酬荒謬 但《延禧》這波贏的是錢嗎?

佘詩曼說200萬片酬荒謬 但《延禧》這波贏的是錢嗎?

來自專欄娛樂磚家的後院6 人贊了文章

《延禧攻略》雖然播完了,但劇集的話題卻還沒完,最新的話題是:佘詩曼自己出來打臉200片酬的傳聞了。

之前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吳謹言片酬500萬,聶遠300萬,佘詩曼200萬。於是很多網民就開始為佘詩曼鳴不平了,說佘詩曼怎麼可能比吳謹言少300萬。

而佘詩曼最近出席一個品牌活動時,對傳聞的回應是:「這次台前幕後合作得都很開心,也有好多不同的話題傳出,有真的也有假的。」媒體直接問言下之意是不是片酬不止200萬這個價格,她巧妙回答:「我套用高貴妃一句對白:再荒謬的事,只要有人信,就會被當真。所以不必每件事都解釋太多,我自己知道不是(真的)就好。」

於是大家就說佘詩曼片酬應該是超過200萬了。但糾結這個問題有意義嗎?

其實《延禧》這波演員的片酬,此前於正接受訪問時早就說過,他當時澄清,「我們的演員總費用是2400萬人民幣,相對於3億的製作費來說,一點都不多,佘詩曼不是傳言的200萬,吳謹言更不是500萬,佘詩曼在組裡拍了74天,片酬也是所有演員中最高的。」

但是我在於正澄清里看到的重點是:這麼多演員總片酬也不過2400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那些國內一線女星,比如Angelababy,個人片酬早就達到8000萬了,倪妮演同期播出的《天盛長歌》單集140萬元,全劇總片酬是9800萬元。這些女星一部戲的片酬,已經是聶遠+佘詩曼+秦嵐+吳謹言+譚卓,以及那麼多演員的三倍以上了。所以比較同劇誰比誰更多一點少一點,真的有意義嗎?

但是用這些片酬來衡量這群性價比逆天演員的演技和貢獻,我覺得甚至是對他們的羞辱。

很多人把《延禧攻略》的巨大成功歸結於爽劇的成功,這個判斷也沒有錯,但有可能過度誇大了爽劇的作用,也就是於正的作用了。

事實上這部播放量133億,400多次微博熱搜,近300微博熱詞,微博話題閱讀量接近109億的爆款,絕大部分話題都是圍魏瓔珞、傅恆、富察皇后、皇上,以及高貴妃、嫻妃、順嬪等反派角色組合組成的,說白了,就是圍繞角色,那麼這些角色是誰演的呢?

當然是聶遠、秦嵐、佘詩曼這群中生代好演員。

當然這裡又必須感謝於正的精準眼光,是他把這麼一群中生代演員集結在這部劇里,才讓大家看到演技綻放的中生代演員原來如此璀璨,但歸根到底,塑造這些角色的是這群演員。

但《延禧》這波性價比逆天演員最大收穫真的會是錢嗎?

為什麼《延禧》這群演員性價比這麼高呢?因為之前他們的確不夠「流量」啊

佘詩曼在《延禧》到底拿了多少錢,我覺得其實沒那麼重要,但如果認真推算一下的話,和之前盛傳的吳謹言的片酬調換一下,大概是差不多。

因為通常主演片酬是可以佔到全劇總片酬60%,但《延禧》恐怕沒有那麼多,因為古裝劇的配角數量那麼多,尤其又是比較大的一部戲,那麼聶遠、秦嵐、吳謹言、佘詩曼這幾個演員,大概總共可以拿到2400萬片酬中的一半不到,這個蛋糕無論怎麼切,大概也就這樣了吧。

但之前早就有媒體曝光了片酬在5000萬元以上的明星名單,包括孫儷、周迅、霍建華、Angelababy、鍾漢良、倪妮、陳坤等,但這也只是部分名單。

公不公平呢?

我倒認為是相對公平的,因為當下國內演員的片酬體系,本就不是根據演員的實力、演技等等,而是根據市場價值。

但到底一個演員值多少錢,有具體的衡量標準嗎?

大概會根據演員過往的商業成績、流量、話題熱度等等來做出衡量。那些片酬高的明星,比如Angelababy,演技怎樣先不說,但她是可以自帶高流量的,只要有她在片方就不愁話題。另一類是電影咖下凡,片酬也不會便宜。

相比之下,聶遠佘詩曼這批演員,自帶的話題熱度就差遠了,殘酷而言,即使現在他們翻紅了,真正的熱度也是從劇中角色帶出來的,自身話題熱度,還是比不上那些流量明星,而在《延禧》之前就更是弱。

而從國內市場過往成績看,聶遠上一部熱門劇要算到《隋唐英雄傳》了。

秦嵐呢,大概還是知畫。

而佘詩曼應該是《金枝欲孽》。業內當然知道這些演員顏值演技都能打,但市場就是這麼殘酷的,近期沒有爆款熱度又一般,那麼片酬自然也就跟著走低,沒人管你們有沒有實力。

而國內的片酬體系又是一個金字塔型的,一線可以漫天叫價,反正過去視頻網站和電視台會買單,兩個流量明星+一個劇集概念,就可以到市場上叫出3億+的賣價了,而二線演員會弱一大截,到了《延禧》這波演員這裡,自然不會太高。

《延禧》的幸運可能恰恰在於,於正這次真的是慧眼識英雄了,把沉寂這麼久的聶遠、秦嵐,來內地幾部戲都不太行的佘詩曼都網羅到一起,用一個演技顏值都超級能打、但人氣相對一般的陣容+非常精良的製作,去創造出一部爆款爽劇,最後的成功,算意外嗎?

但是沒有聶遠秦嵐佘詩曼,就沒有《延禧攻略》這部爆款了

之前很多媒體自媒體對《延禧攻略》成功的總結歸結到最後,都是:天下爽劇,唯快不破。

大概就是劇中的魏瓔珞猶如開了掛一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每集都自帶爽點,每集都成功凱旋,於是觀眾從中找到了心理按摩等等。

似乎是很有道理。但如果認真看一看劇集的爆點和熱搜,好像又不是那麼回事。

就以熱搜而言,是不是都是魏姐開掛呢?並不是。

正相反,聶遠大豬蹄子、秦嵐演技、賢妃黑化、袁春望黑化、爾晴黑化、高貴妃下線、爾晴下線、傅恆領便當,這些才是真正的熱搜主體。

甚至到了追劇後期,其實是觀眾在幫《延禧攻略》創造熱點了,比如網友說佘詩曼黑化那天的大雨,會用到「就像依萍找她爸要錢那天晚上一樣大」、「道明寺向衫菜告白那天那樣大」,現在又出現了一個「像給魏姐送傘那天的雨一樣大」。不少人在送祝福問好時,會加一個「嫻妃純妃爾晴除外」。恨一個人會說「送一個爾晴做你女朋友。」

可是觀眾為什麼會如此投入到這部劇集的每個細節里呢?當然首先是劇中的這些角色真正打動了觀眾,靠的,其實還是演技。

就拿佘詩曼的嫻妃這個角色來說,其實是可紅可不紅的。

雖然角色反差很大,從早期的榮辱不爭賢良淑德到後期的睚眥必報腹黑陰森,角色是有層次的,但這類角色其實宮斗劇里也很多,角色類型不算恨新鮮了。

而且於正為角色設置的情節,其實是比較誇張的,比如在後宮殺人,如果演員演技稍微弱一點,搞不好就會被觀眾群嘲。

可佘詩曼的演技實在是太狠了,帶著觀眾忘記了所有的角色瑕疵。

很多評論對角色黑化後的演技讚美有加,其實佘詩曼前期的演技同樣好,早期的溫良恭順是真的,讓人投入到角色的與世無爭中,才有黑化後的巨大演技張力。

後來黑化以後,別說那殺紅了的眼睛讓人不寒而慄。抹個燈芯都看得人心驚膽戰。

真正演技炸裂的,其實是那些不需要用力的戲,比如抱著四阿哥似笑非笑的表情,簡直是單靠演技就演出了一種陰森感了。

當上皇后以後,眼尖眉宇的細微變化包括片刻的安慰、釋然之後的再度心狠,這一系列心理變化是在幾秒中完成的,這就是高演技示範了。

但其實最厲害的還是下線前那場戲,身為妃子在皇帝遇險後捨命相救,但皇帝心心念念的卻是另一個女子,佘詩曼從含淚控訴、絕望無助,到最後徹底歇斯底里,一邊傾訴對大豬蹄子的怨恨,一邊完成了賢妃斷髮那場著名的歷史戲。

其實是將演技的爆發力和層次感在一場戲中全部完成了,這樣的演技表現,真的是非常炸裂。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好演員還不止一個,聶遠飾演的大豬蹄子之所以如此牽動人心,除了騎起馬讓人想起俏羅成的聶遠顏值依然很能打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演技。

相比第一次演皇帝的青澀,這次的聶遠顯然已經可以更自如地把控角色,很多表現帝王的戲都是含而不露的,比如聽到太監說五皇子是不是裝病不跟他爭帝位,那種權力的恐懼感只是一閃而過,但卻是見功力的演出。

很多人提到皇后下線時他的一滴眼淚。

這當然是亮點,但更難得的是他能在大豬蹄子的帝王式薄情和深情之間來去自如。

包括衛龍CP從情節上明明是很難吃下去的糖了,最後也被他靠演技硬掰回來。

明明是大豬蹄子,居然還被他演出了獨特的喜感。

那個在現場示範太監奉茶的視頻現在流傳很廣了,可以看出聶遠不僅演好自己的部分,還很認真地在傳授自己的演古裝劇的經驗,這樣戲好不戲霸還起到傳幫帶作用的好演員,真的是劇組的財富了。

還有些好演技其實不是那麼好發現,比如秦嵐扮演的富察皇后,一般會被認為是顏值獲勝。顏值是真的贏了。

但其實又沒那麼簡單。

這個角色最大的問題是太淡了,妝容淡、神情淡、直到最後才有爆發的戲份,放在一部宮斗劇里這樣的角色其實是吃虧的,但秦嵐的表演是柔中帶剛的,除了顏值,也賦予了角色很多母性的力量,才成就這個角色。

包括譚卓的高貴妃,一開始演技是被群嘲的,後來卻被大家集體懷念了,為什麼呢?回頭看來,雖然譚卓使用了一個高強度的演技,可能有觀眾角色過火,但角色邏輯是自洽的。

尤其是高貴妃領便當那場戲,譚卓絕對是交出了示範級的演技,光這一場戲,就讓觀眾忘記了角色過去做的那麼多壞事,憑什麼呢?就憑譚卓真的在這一場戲中演出了巨大的共情,讓觀眾真的感同身受了。

如果換一個演技普通的演員來演,同樣的對白同樣的對手,肯定就沒有這樣的效果了。

甚至飾演反派袁春望的王茂蕾,被罵到關掉微博,甚至劇集的大結局,大家討論最多的,竟然是袁春望為什麼沒有死,一個反派角色為什麼令觀眾如此念念不忘呢?其實還是演技的強大魅力。

像袁春望、爾晴、純妃、嫻妃這些人剛開始的「好人」到「黑化」的轉變,本就給人一種心理上的衝擊,再加上一群演技純熟的演員又加劇了角色分量,也就更能刺激觀眾觀劇,期待壞人領便當。

這是演員的表演給角色加分了。

而《延禧攻略》最可怕的就是:幾乎所有演員都在給劇集加分,正是他們火花四溢的演出,讓觀眾更投入到這個充滿愛恨情仇、爽快淋漓又滿是悲歡離合的故事中。

所以真正成就《延禧攻略》的不是於正,而是這批性價比高到不可思議的好演員們。

好劇和好演員相互成全:他們成就《延禧》,《延禧》也讓觀眾再看到他們

所以我會說,《延禧攻略》的成功其實是難以複製的。甚至於正自己,都不行。

爽劇最大的槽點是,「爽文」設置雖然爽,但很多情節根本是經不起推敲。

女主被高貴妃刁難,對策是裝傻子,高貴妃為了試試她,賞她一堆藕粉丸子讓她都吃了。

然後女主吃了一晚上丸子,高貴妃他們就確認她真是傻子了,這段情節簡直就是當觀眾是傻子對不對,但好像觀眾也沒什麼意見。

大豬蹄子皇帝眼看著傅恆和魏姐在自己眼前眉來眼去,居然還需要找證據,觀眾也認為是ok的。

評論說這是因為《延禧攻略》就一個節奏飛快十步殺一人的升級爽劇,有觀眾如果喜歡所謂的「爽點」就會愛看,所以情節有瑕疵觀眾也不在意。

我反倒認為是演員的集體演技讓觀眾忘掉了劇集的瑕疵。

不信換一群拿幾千萬片酬的鮮肉小花上去演,試試觀眾還有沒有這麼爽。

《延禧攻略》反套路的情節里存在著大量的邏輯bug,本來對於觀眾而言是趕客的,但劇集到現在播放量還超過在播的《如懿傳》,在我看來是這群不得志但又充滿實力的演員演技集體迸發的結果,這樣的成功,註定可遇不可求。

當然這樣的情形還是會讓觀眾很不服氣吧,明明演技顏值都能打,憑什麼片酬比那些動輒上千萬的差那麼多?

但這就是演藝圈的現實:不公平才是這個圈子裡最大的常態。

當市場被流量佔據時,銀幕上也就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要顏值無敵、要會撩、要自帶話題、演技高不如流量高。

但反過來說,現在的流量們頻頻被質疑演技,但一有質疑粉絲就說我愛豆有多努力你知道嗎?

這樣的讚美其實阻礙了他們看清自己,遑論演技提升。

而像聶遠秦嵐佘詩曼這群加起來片酬不到2400萬的演員,雖然拿的比流量們差太多,但對作品有要求的,結果一遇到適合的角色,立刻演出了一出好戲,這算不算另一種成功呢?

《延禧攻略》紅了,富察皇后紅了,大豬蹄子的皇帝紅了,嫻妃紅了,但支撐演員往下走的,未必只是短暫的人氣流量,而是能流傳下去的好角色好戲。

演員和流量明星,本就可以分道揚鑣。

我個人未必喜歡《延禧攻略》,於正那一套,也不過是跟上時代的宮斗劇的老一套而已,但我由衷為這群好演員翻紅高興。

演員有時候是看運氣的,如果沒有這部戲,搞不好聶遠秦嵐這些演員,一輩子都遇不到什麼好戲,也就被觀眾忘記了。而現在他們至少可以證明,並沒有輸給任何人。

走紅固然好,但從來不是好演員人生的最終目標,演好戲才是。

希望總有一天,流量明星真的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只有真正從心底里熱愛表演的人才會用到「過癮」兩字,聶遠說續集最好快點來,佘詩曼說片酬200不是真的,但大家合作地很開心,說到底,是享受和一群演技派斗戲的樂趣。

這群演員沒有大紅大紫,應該算是很多和我一樣年紀的人心中的遺憾了。

不可否認,即使有了這部戲,流量小生在商業市場的年代依然會佔上風,

但最終真正被銘記的永遠都是那些被刻畫鮮活的角色,反倒是那些流量明星,拿著幾千萬的片酬,你記得她們演過什麼角色嗎?沒有的。

好在一個真正愛演戲的人,不會在乎自己是否出現在熱搜榜上,像佘詩曼一樣,把自己的演技用歲月打磨地充盈而紮實,一部戲就能冒出來。

200萬片酬荒謬嗎?但《延禧》這波性價比逆天的演員最大收穫本就不是錢,甚至,也未必是人氣,而是他們給自己爭了口氣,給演技派爭了口氣。

他們成就了《延禧》,《延禧》也讓觀眾再度看到了他們。

好演員和好戲,果然是互相成全的啊。


推薦閱讀:

【使女的故事】是否是洗腦片
影視文學的鑒賞方法
中二青年類型影視精選(一)
季東燃《古劍奇譚二》開啟暑期霸屏模式
61歲「老戲骨」陳寶國全家照,恩愛35年零緋聞,兒子帥氣有型

TAG:片酬 | 電影 | 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