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努力討好,為什麼卻活得像座孤島

我一直努力討好,為什麼卻活得像座孤島

5 人贊了文章

七夕前夜,我氣憤地摔掉電話,渾身哆嗦地躲在牆角哭泣,我委屈、更害怕——這已經是我最後一個朋友了,都鬧翻了。

最近幾年,離開了學校的集體生活,那些通過長期共同生活建立起來的友誼一個個離我而去,吵架,鬧翻,成了常態。

衝突過後,我開始驚恐地發現,失去了朋友,沒有男友,我的生活就像「一座孤島」,這讓人絕望。

於是,我玩起了撿煙頭的遊戲拉低身份、委曲求全,我把那些「友誼的煙頭」一個個撿回來,不久之後,又再一次丟掉。

剛開始,我憤憤地抱怨是長大讓我們變得世俗,直到最近一次和小北鬧翻時,她憤怒的聲音讓我質疑自己:「你對我們的友誼又何曾真誠?你用裹了層層包裝的自己來和我等價交換,不過是害怕孤獨罷了......」

是啊,我很害怕孤獨,我還很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為了這些評價,我常年壓抑自己的感受,去滿足別人,以至於到最後,我都分不清楚我是誰了。

也許,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只能做別人眼中的「那個誰」。

可是,父母並沒有教過我,我到底是誰,他們只是告訴我,我變成誰,別人才喜歡。

我從未感受過真正的愛——

不論我變成什麼樣子,都不會獲得愛,然而我渴望愛,我需要別人在乎我的感受,我也需要被滿足,為了讓別人愛我,我就需要先付出。所以當一段關係開始時,我拚命的對別人好。就像一個餓急了的人,我需要緊緊抓住一段關係。我壓抑自我感受,滿足別人需要,獲得他人誇讚。

那些初次見我的人都會說:「你是一個多麼可愛的姑娘」。

我滿足於這樣的讚美,似乎只有不停地獲得稱讚,我才能獲得朋友,久而久之,我身上出去了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癥狀——

別人覺得我很牛逼,居然比我自己幸福的生活,還要重要非常多。

這就是「討好型人格」。

回顧我所有的關係,似乎都經歷了這樣一些階段:

剛開始人特好,完全不自私,不在乎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樂於奉獻,知性善良,我從不拒絕朋友的要求,也從不提出非分要求,甚至可以說,只要對方願意和我交朋友,我願意付出一切。

緊接著,因為這種「不自私」,我越來越累,我期待著對方能夠同樣「無私」的愛我,但從理智上,我知道不可能有人像我想像中那樣愛我。很多時候,我受了委屈,對方其實並不知曉,因為我從來不感表達自己的需要,甚至我自己都不是十分清楚我希望對方如何滿足我。這時,我開始偷偷給我們的關係減分,我開始變得敏、吝嗇,時常覺得委屈。

當友誼的分數減低到一定程度,我就會憤而離開這段友誼。很多時候,最後我們往往因為一個非常小的事情大吵一架,朋友並不清楚其實這已經是最後一根稻草了。所有的委屈、不滿都會在最後一併爆發,我只有在關係結束時才敢表達自己,而那個表達,歇斯底里。

為什麼我努力為友誼付出,卻總是孤獨一人?

難道我真的不值得被愛嗎?

因為你一直在重複有問題的關係模式。

人的關係模式會在生命中不斷重演,當類似的關係模式循環出現時,我們就應該來審視自己的關係模式了,而關係,會影響人的一生。

你傾盡所有的付出,努力做個優秀的父母,懂事的子女,得體的朋友,體貼的愛人,在所有的關係中,你們不是互相滿足,互相理解,互相成就的關係,你能想到的都是你單方面付出。

你從未想過,其實對方,也會照顧你,親密是互相的親近。

但你未必,有被照顧的能力,

卡倫霍妮曾經描述過這樣一種關係的基本焦慮:極度渴望愛,但當愛真的來臨時,卻對愛滿懷恐懼,因為你並不相信有人會真心的愛你,也並不相信真實的自己值得被愛。

你在不知不覺中,驗證了自己的猜想:我不值得被愛,因為如果放眼望去,自己所有的關係裡面,似乎真沒有讓自己可以託付之人。

那麼到底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呢?是因為你真的不值得被愛嗎?還是因為你對愛的恐懼讓你不自覺中造成了沒有人愛你的事實?

很多人問我,你說的很有道理,我也意識到我的關係模式存在問題,可是意識到又能如何呢?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呢?

歐文亞隆談到,人們內心的困擾均源於人際關係的衝突,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利用團體的動力去化解。

簡單來說,就是解鈴還須繫鈴人,關係的問題,要回到關係中去解決。

當時產生這樣的關係模式,很有可能是你和養育著的關係中出現了類似的模式,這種模式深植在你的無意識中,當你在一段新的關係中,體驗到新的模式,並且接納了新的模式,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比如說,我們常說找到真愛,你如果真的遇到一個內心穩定、成熟的愛人,他(她)可以包容你在關係中的內心衝突,能夠透過表面看到內心深處的你的需求,並且滿足你。你就會開始相信:我真的是值得被愛的。

這就是我們常說:如果你的原生家庭的關係出現了問題,你至少會有兩次機會重新來過,一次是和愛人的關係,一次是和孩子的關係。

當然,在這兩次關係的重塑中,很有可能會面臨失敗,因為關係中的另一方不足以承受你在關係中展現出的內心矛盾,或是不能通過你的表面讀懂內心訴求,亦或是即使讀懂了對方也沒有足夠的能量來滿足你,那麼結果會更加驗證——我是不值得被愛的這個假設。

所以做諮詢師這麼多年,當身邊有朋友諮詢我關係的問題時,我總是鼓勵他先回到目前的關係中去解決,如果解決失敗的,那麼心理諮詢就是一條成本最小、最保險的路了。

因為諮詢師作為你即將建立關係的另外一方,是足夠成熟、穩定、有能量的。不論你在關係中質疑他、指責他、索取他、疏離他或是粘著他,他都可以像容器一樣包容你的所有行為,他會真誠的、堅定的、持續的、有節制的愛你。

在存在主義的流派中,還有另一種個體諮詢以外的方式可以解決關係問題,那就是「人際關係團體」,在團體關係中,在諮詢師的帶領下給參與者提供一個安全的探索空間,團體所模擬出的關係將會比和諮詢師的關係更加真實,互動更加多元。

不論哪一種方式,我們都可以說——

你看到的世界,是你眼中對這個世界印象的折射,如果你被關係所累,就請先停下來看看自己,關愛一下自己,如果你的付出來自自身能量的剩餘,這付出將為你帶來更多健康的關係;如果你的付出來自於被世界拋棄的恐懼,這付出將會使你精疲力竭。

停一站,先來愛自己吧。


推薦閱讀:

不要怕別人笑,你是為了成佛,不是為了討好別人
總想著討好別人,難怪你總是不開心
低三下四討好女生,只能感動自己,女生則會覺得煩
為什麼你越想討好別人卻越被別人看不起?
你不累嗎?為什麼你總喜歡討好別人?

TAG:討好別人 | 心理諮詢 | 人際關係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