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王國(一) | 甲骨文

漢字王國(一) | 甲骨文

4 人贊了文章最近發現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有關中國漢字的書,叫做《漢字王國》,而且作者居然是一個外國人,來自瑞典的林西莉。林西莉1961年至1962年在北京大學讀書,此後曾數十次到中國訪問。1971年起在瑞典任漢語教師,1978年後為瑞典電視台做有關中國語言的節目。現專心研究中國文化,出版有關中國的著作多部。《漢字王國》這本書不同於學究式的論文體,將漢字的起源及其發展中的中國文化史用講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全書選入了200多個「基本漢字」,它們大多是中國人最早創造使用的漢字,從漢字早期的形態講起,水與山、農耕和家畜、車和船、書籍與樂器等等,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被書中精彩的圖文吸引進去,讓你對漢字的了解更加深入。小編將會分多期將此書儘可能完善地分享給大家,對於想了解中國漢字,卻又無太多時間讀紙質書的讀者,可以關注此公眾號,慢慢等待持續的更新。今天就先來講一講甲骨文。

《漢字王國》封面 【瑞典】林西莉著

甲骨文

1899年的一個夏日,《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到北京達仁堂藥店為患瘧疾而住院的朋友王懿榮買葯。這副葯里包含一種幾個世紀以來就有的普通成分「龍骨」。劉鶚站在那裡,看著把「龍骨」搗碎。他驚奇地發現,骨上有類似漢字的刻紋!

王懿榮的燒一退,兩位先生就進城把北京各家藥店的每一塊骨頭都買下來。在這些骨頭上一共刻有一千零五十八個奇怪的古老文字,比當時人們了解的任何文字都古老。

當時中國人對自己文字起源的了解主要來自成書於公元121年左右的《說文解字》,該書對大約九千個字做了一般性解釋。在一千六百多年當中,中國的學者很敏銳但也很刻板地持續討論《說文解字》對這些字的解釋,而沒有多少新的資料來源。一層又一層的解釋文章摞起來像一座小山那麼高。

北京中藥店裡的「龍骨」第一次直接觸及古代文字的起源。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在很久以前把太陽寫成這樣:

把月亮寫成這樣:

中國文明可能不是最早的。據我們所知,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的人們定居下來更早,他們飼養家畜和發展文字。但是蘇美爾、巴比倫和亞述很早以前就消失了。相反,今日中國文明則是六千至七千年前誕生在黃河流域的那種文明的延續。

今天已經沒有人使用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或者埃及人的象形文字,但是今天中國的漢字直接建立在最早出現於中國的文字的基礎上。在很多情況下漢字和這些古老文字仍然很接近,只須稍作解釋中國人就能明白。

因此當1903年劉鶚以《鐵雲藏龜》的書名發表自己的甲骨文著作時引起轟動也就不足為怪了。

當時人們對甲骨的來歷和年代都一無所知。但是活躍的語言學家,特別是活躍的文物商人向安陽郊外的小屯蜂擁而去,充滿傳奇色彩的商朝最後一個國都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就坐落在那裡。

在小屯附近有一個大土堆,窮苦的農民在那裡挖「龍骨」,拿到城裡的中藥店去賣。從公元500年以來他們一直那樣做,但是人們自始至終沒有注意到上面刻的文字。可能是因為農民自己不識字,他們經常磨去上面的字,以便使骨頭更光滑,更容易賣。

1928年對小屯的挖掘是中國歷史上首次這方面的科學性挖掘。人們發現了豐富的獸骨和龜甲,統稱為甲骨。商王確信自己死去的祖先的靈魂在蒼天神靈的周圍,當他想與他們的靈魂聯繫時就使用甲骨占卜。通過靈魂的傳遞,商王可以向祖先提出問題和願望,包括征戰、狩獵、建築和祭祀、天氣、年成的豐歉、夢兆和生老病死等等。

問卜的人磨光一塊骨頭,通常是一塊牛的肩胛骨或龜的腹甲,在上面挖一排一排的深槽。他們大聲地向祖先喊著商王的問題,同時將一根燒得通紅的銅棒放到槽里。由於太熱甲骨會出現裂紋並發出清脆的響聲——人們稱做甲骨「說話」。從裂紋當中問卜者能讀出答案。他們事後經常把問卜和答案都用刀子刻在所用的甲或骨上,有時候還記錄占卜的結果應驗還是不應驗,然後人們把它們存起來。

人們在龜腹甲上鑽洞。在假想的中軸線兩側對稱地排列著長串的洞。它們是由一種較長的橢圓形洞和一種較小的圓洞組成。其目的是使甲壁變得薄一些,當燒灼的銅棒放到洞內時比較容易裂開。鑽洞要求很高的技巧,因為洞的形狀反過來能夠決定裂紋的方向和形狀。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壁鑽透。每個洞底都必須留有一層很薄的甲壁,不到半毫米厚,因為祖先對王的回答將以裂紋的形式表現出來。

人們一般是從上至下或從右至左書寫。時至今日許多中國人還是這樣寫。

商王的問題寫在甲的外面,人們還可以看到上面出現的裂紋。「卜」字就是這樣的裂紋。人們今天寫這個字與三千多年前寫的十分相像。字形的區別主要是因為人們不再用刀刻字,而是用柔軟而圓潤的筆蘸著墨寫。

這些甲骨文清楚地反映了龜背甲骨上的細小紋裂

古代這個字讀「噗」——當甲骨裂開,龜講話時就發出這樣的聲音。

大約在公元前1100年——最近有人說是1027年——商朝滅亡。檔案館、祖廟和其他建築全部坍塌。當洹水河泛濫時,廢墟上蓋了一層厚厚的細黃的淤泥。所有的東西都被埋沒了三千年。

根據最近的統計,在小屯及其附近地區進行的各種挖掘中,人們共找到大約十七萬五千塊甲骨,其中大約有五千塊有卜辭。一直放在我的寫字檯上的辭書《甲骨文編》收錄了四千多個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字在1934年的辭書出版時已經被人們確認。此後又有一定數量的字被確認,但時至今日,仍然有半數的字人們無法確切知道它們的含義。

卜辭

占卜儀式和對祖先的祭祀占商王們很大一部分時間。一年裡分為很多節期,每個節期六十天,而每一天都要按照某種固定的程序祭祀不同的祖先。為了保證計劃的祭祀儀式令祖先滿意,事先要詢問祖先。

狩獵、征伐和收成的豐歉等等都要舉行占卜儀式。他們每十天都要求知道未來的節期將會發生什麼。有一個大約公元前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商武丁年間的卜辭包括商王的問、甲骨的答和一個應驗情況的記載。

在「癸巳日」商王詢問:

「最近十天會發生災難嗎?」

占卜人讀甲骨上的裂紋說:

「會有災難。可能有令人不安的消息傳來。」

到了第五天丁酉,果然從西部傳來令人不安的消息:

「土方圍困我們東部邊境,已經攻擊兩個村莊。土方還掠奪了我們西部的田野。」

劉鶚1903年發表的甲骨卜辭使用的是一種複製的方法,通常稱做拓片,很像兒時我和我的小夥伴兒玩兒過家家,我們做一些買東西的紙錢:把紙放在一個真正的硬幣上,用一支軟鉛筆在上面不停地畫,直到硬幣上的圖案顯現出來。

拓片

中國人現在還用這個方法,每當他們休閑時,在公園或寺廟看見好看的雕刻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做拓片。文字一般都深深地刻在石頭上,就像把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牛的肩胛骨上一樣,很容易複製。

人們在製作真正的拓片時,把一張稻草做的薄薄的、濕潤的紙放在要複製的東西上,仔細地把紙按到底,要使紙接觸所有的凸面,然後拿一個圓墊蘸上墨水,在上面拍打或塗抹,使墨水分布均勻。要求手勁既輕又穩,不能使墨水流到凹面,以免把應該是白的地方變黑。當紙稍微干一些的時候,小心地把紙揭下來——拓片就做好了。這時候文字是白色的,周圍的面是活靈活現的黑色,石頭或甲骨上凹凸不平的地方都能顯露出來。

絕大多數表面凹凸不平的東西都能用這個辦法複製——如斧頭、刀子、硬幣、浮雕,甚至圓形的青銅器皿——但是要求很高的技巧。這種拓片比照相或繪製更清楚,看上去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本書里的很多插圖就是這樣的拓片。

《鐵雲藏龜》里的拓片

推薦閱讀: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十日藏敦煌文獻:長安三年 宮廷寫本《》書法欣賞
田英章先生妙語論書法
民國時期名人書法欣賞
田蘊章書法講座【060-言-書法是藝術嗎(一)】

TAG:甲骨文 | 書法 | 書籍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