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以遼人守遼土」的二三題

有關「以遼人守遼土」的二三題

來自專欄煮酒品史小專欄4 人贊了文章

1、對「以遼人守遼土」的態度不同僅僅是熊廷弼和孫承宗之間的戰術分別而已。為什麼孫承宗要以遼人守遼土?很簡單,是一個金錢的問題,同某些人臆想的相反,客軍比遼人更加費錢。千里調兵,要有月糧,行糧,鹽菜銀,還要有安家費,要建設營房,要工部發新武器,還可能有兵變之虞,說白了,以遼人守遼土,絕非為了平定遼東,純粹是為了給大萌省錢。

2、「以遼人守遼土」絕非「以遼人代替客軍」。有些人還是本質里是孫承宗的超級粉,真以為孫承宗能夠一夜之間,全部用遼人代替客軍。事實上,正是在孫承宗時代,大量調撥客軍出關,形成了關寧軍,關寧軍絕非「以遼人替客軍」,恰恰是「以客軍帶遼人」後盡量以「遼人守遼土」。例如《前督師奏議》第十五云: 山海鎮招家丁用銀,一千二百一式兩,右部鎮招家丁用銀,五千五百零一兩。左部鎮招家丁用銀,七千九十七兩,後部協招家丁用銀,四千九百五十八兩。那我們在看看客兵:江淮營游擊翁應元用調用兵銀,兩千兩,贊畫茅元儀招用船兵銀,一萬九千四百九十二兩,參將劉永昌下用安家銀,五千一百九十二兩。贊畫茅元儀招船兵用銀兩千兩。僅此一節就可見,哪個更費錢不用我多說。即使如此,遼人也沒那麼多,迅速訓練成戰鬥力也不現實,所以孫承宗依然要求調客兵,《前督師奏疏》第五:

至四月,則延綏兵一千九員名,以初二日到山西,民兵之在三屯者一千七百一十八員名,以初八日到寧夏,兵一千五百員名,以二十六日到,又延綏兵七百三員名,以二十七日到。

在後面孫承宗還說了「仍有前月抵關,四月造糧,則大同二千三百三十九員名,山西九百員名,總計三千二百三十九員名」,實際上這僅僅是天啟三年的調客兵數。相關情況還可參見該書里的酌調邊兵疏,量調西兵疏等文件,因此大規模調發客兵恰恰是在孫承宗時代。所以什麼盡用遼人代替客兵根本就是錯誤的。根本不存在。至於關寧鐵騎的最終形成恰恰不是以遼人守遼土,也不是量調客兵,恰恰是在守衛城堡基礎上,大量吸收口外少數民族降人最好連戰馬都帶上為兵的結果,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在這裡不再論述。

3、所謂吳襄之說

有笑話說崇禎問吳三桂的老爹,說我一年按十五萬人給你撥款,你派幾萬人過來吧吳襄說陛下恕罪,沒那麼多人·崇禎說那十萬得有吧?吳襄說沒有,崇禎說五萬呢?吳襄說;陛下,其實我就養了三千家丁。實際上,描繪這個對話的最全的版本在[明]蔣臣《無他技堂遺稿》里:

上問曰。卿子精兵幾何。對曰。臣子所統號稱六萬。聖明在上臣豈敢面欺。實亦不過三萬。上問曰。三萬皆堪戰否。對曰。三萬若皆堪戰蕩平不至今矣。其堪戰者亦僅鐵騎三千耳。然此三千人者。臣皆以子畜之臣子皆以兄弟遇之。以之御賊一當百也。故曰保為陛下盡殲之。然陛下不憂臣子不能殺賊。臣但憂餉不繼耳。

首先請注意,崇禎跟吳襄的對話,是崇禎十七年,用崇禎十七年論證天啟初年的情況是個人都知道是錯誤的,其次,一定要注意當時的吳襄是一個罪廢之將,吳襄的確取得了一定戰功,但是在大凌河之戰中戰敗,崇禎七年關寧軍援宣過程中由於種種限制沒有發揮太大作用。這是他罪廢的原因,請問罪廢之將能保留十萬大軍?你開玩笑呢?在這裡不想引用史料,簡單滴說吧,崇禎十五年松錦大慘敗後,關寧軍如果不量調客兵,關內外只剩四萬多。這個時候明朝已經民窮財盡你當撒豆成兵是嗎?這段對話說的是吳三桂之兵,即使三四萬人里,一夜之間調到北京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問題依然是花錢。因為一旦這麼做關寧軍就成了客兵。所以,靠崇禎十七年的情況說什麼孫承宗袁崇煥所服務的天啟和崇禎初期那個年代他們在誤國,純屬不懂歷史。

總而言之,一句話:沒錢你打什麼仗?明朝中後期到處缺餉沒錢,根本不是將士的問題,而是明朝政府的問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如果沒錢就和,你打死不願求和死要面子的明朝,有什麼可吹的!


推薦閱讀:

晚明,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明朝
明朝播州(今遵義市)行政區劃
勵精圖治的崇禎帝為何非但拯救不了明朝,而且還自縊殉國?
中國明朝時期戰爭年表(1367年十月-1643年九月)

TAG:歷史 | 人文 | 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