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打回去?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家庭教育】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打回去?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來自專欄親子溝通的技巧5 人贊了文章

我們今天的話題是:孩子總是被欺負,怎麼辦?

生活中,有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是被欺負的料,無論走到哪兒,都是被欺負的角色,令家長心疼、窩火、憤怒、和無奈。

如果你的孩子就是個受氣包,可能是你的孩子自卑、膽小、懦弱,也可能是家中給孩子定的規矩太多了。

同時,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你的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弱,如果這種能力不能改善,他就永遠是弱者的角色。

有一個中國小朋友在日本上學,總是被班級裡面的同學欺負,每天回家的時候總是帶著輕傷。

孩子的媽媽一開始還以為老師不知道這件事,但是當他把這件事告訴老師的時候,老師卻說:「我知道你的孩子跟別人打架了,而且他沒有打過別人。」

媽媽一聽,很是氣憤,同時也非常困惑「那您為什麼不阻止呢?」

老師的回答讓媽媽更加震驚,他說:「請原諒,我們不能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因為這屬於孩子自己的社會性行為,我們的教育目的就是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和解決衝突,而不是通過老師或者家長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媽媽接著問:「那萬一孩子被打傷了,或者發生了嚴重的後果怎麼辦?」

老師說:「這個你可以放心,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一般都有老師在旁邊看著的,如果即將發生嚴重的後果,我們會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但我們不會一開始就介入,而是會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去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孩子就不會對家長和老師產生過度的依賴,反而會培養孩子自己處理衝突的能力。」

聽完老師的話,這位媽媽雖然覺得很有道理,但還是有些擔心。

時間長了,這位媽媽發現日本的家長也是採取這樣的態度處理孩子打架的問題。當兩個孩子打架的時候,他們通常會站在一邊,冷靜地看著孩子自己處理糾紛。

在我們國家,老師和父母看到孩子打架的時候,一般會怎麼做呢?

是的,在第一時間制止!生怕會對孩子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這種處理方式,雖然不會讓孩子出現任何受傷的情況,但被欺負的孩子會變得過度依賴大人的幫助,對他自己處理和解決衝突的能力的提升,沒有任何幫助。

作為老師或者家長,我們不可能永遠陪著孩子,孩子的一生有太多的問題需要他獨立地去面對和解決。

那當孩子遇到和別的小朋友爭吵、打架的情況,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一、弄清楚原因。

如果你家的孩子回家到告訴你,他被欺負了,你首先做好傾聽,安撫孩子,然後慢慢問孩子被欺負的經過,問問當時有誰在場。

你最好找到在場的其他小朋友詢問一下,看看當時的情況是否如你孩子所言,因為不少孩子害怕被家長責罰,所以會把全部責任推到別的小朋友身上。

二、調整看問題的角度。

很多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這樣做恰恰妨礙了孩子的成長。就好比從來不讓孩子下水,卻還指望孩子未來會游泳。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只要沒有對孩子造成嚴重傷害,家長在心態上,應該把它看成是一次幫助孩子成長的經歷,而不要定義成「被欺負」。

當家長這樣想的時候,就會把焦點放在如何支持孩子成長上,而不是想著替孩子討回公道,或者氣憤孩子的懦弱。

同時,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強化「被欺負」這個概念。孩子之所以覺得自己被欺負,往往是因為大人經常在他面前強化「被欺負」這個概念,所以他就真覺得自己被欺負了。

三、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的事情,最好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大人盡量少插手,在適當的時候給到合理的建議和引導就可以了。

比如說,家長可以嘗試著這樣和溝通:「兒子,媽媽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可媽媽覺得,你有能力獨自解決這個問題。你現在就可以想想看,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

很多家長總是喜歡直接給孩子方法,告訴孩子打回去或者忍著。粗暴的解決方法絕不能出現,但也不能讓孩子忍著。讓孩子面對欺負一味的隱忍,孩子心理一定會出現問題,他一輩子都會生活在隱忍、自卑、與痛苦之中。

如果能讓他從小學會自己處理一些衝突,那他長大後,就能夠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處理社會上的事情。

只要家長持續關注,正確引導,就一定能培養出孩子獨立解決衝突的能力。

原文鏈接:【家庭教育】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打回去?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推薦閱讀:

家庭教育的八個智慧
凈空法師:家庭教育是天下太平的根本,社會安定的根本,念佛往生的根本
鏈脈名片第一期潤陽動力營·蛻變記錄(中)
教育,歸根結底就是培養好習慣

TAG:父母教育 | 家庭教育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