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手機演變想到的汽車變化

由手機演變想到的汽車變化

來自專欄汽車雜談1 人贊了文章

此次雜談發散的出發點是基於手機演化發展中的變化來聯想其中的內涵,進而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對汽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思考:

存儲卡的消失

萬能充的消失(電池不可拆卸)

小編又要開始追憶,遙想當年,手機使用頻率遠不及現在頻繁,卻仍然人手一個萬能充,一到兩塊備用電池,沒電了隨時關機掀開後蓋換上備用電池滿血復活。回想這十年手機演變,實質就是需求優先度的演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存在需求衝突時(充電需求 vs. 外觀/工業設計)兩者之間的優先度排序會隨著時代悄然發生變更。

過去手機電池可以拆卸主要是為了在沒電的時候可以快速更換電池。電池可拆解帶來的弊端主要在於外觀設計的局限性,多拆一件電池蓋,對於產品的完整性存在影響。

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更高的充電效率以及充電寶的出現,續航需求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解決問題。人們對木桶原理中的短板(外觀/工業設計)需求提升!

不可拆電池和不支持外置存儲卡,都是蘋果開創的先河。回歸到本質,這就是開放與封閉的區別。打開後蓋就意味著脫離了喬布斯對產品的控制。不論是內存卡還是電池,只要能換,就意味著有第三方產品侵入的可能,就意味著對產品失去控制,就意味著利潤會被別人拿走。

同時不能拆卸的話,實驗條件會簡單,通過長時間測試就可以出廠量產了。如果可以拆卸,就要測試更多的場景,考慮更多的兼容可能性,量產條件會變難很多。凡是可以插拔的設備,都是需要耗費很多研發成本的地方。尤其是電池和充電這塊,牽涉的問題非常多。電池不能替換,對廠家來講,百利而無一害。既壓縮了成本,又保證了系統的穩定性。對研發人員來講,研發,調試,測試工作都會輕鬆很多。

手機掛繩孔 & 手寫筆的消失

手機掛繩的作用是什麼呢?這就要從手機的功能屬性說起,這裡其實涉及到的是當年手機的地位象徵的屬性,猶如現在的豪車 & 名表般的作用。BP機,大哥大,手機尚未普及的年代,腰上掛個手機,掛上個手機鏈是個倍兒有面子的事情。然而隨著手機的普及,人們希望通過手機彰顯身份的需求逐步弱化,掛繩孔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雙卡雙待ànano-SIMài-watch的eSIM演變

手機空間寸土必爭,蘋果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推動sim卡變小,甚至從i-watch3開始出現了eSIM。SIM卡其實是三大運營商的核心乳酪,不同的運營商都期望著掌控各自的流量入口,守著各自的乳酪。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相信蘋果未來有一天能夠有能力擺平運營商時,手機卡都要被內置不可更換了。

通過這些手機上的小演變想要拋磚引玉,探討一下開放vs.封閉到底誰動了誰的乳酪,乳酪又到底屬於誰。探討下人們賦予手機的含義和汽車的含義在演變過程中是否有相似之處?

相較於外觀,手感,手機續航能力需求優先度變低,那麼在汽車更加普及的今天,油耗、質感、智聯、耐久、可靠、動力、幾者之間的優先度又將有哪些變更?哪些會是高吸引力項目呢?當車聯功能逐步強大的時候,是否還需要focus on收音機信號抗干擾能力,信號穩定性?

手機企業一直在做消費觀引導,讓大家改變觀念,把手機當做快消品,易耗品,加速更迭,那麼汽車行業是否也有這樣的快消品觀念?動輒開十幾二十年,幾十萬公里的耐久訴求是否會弱化?

開放與封閉的思維各有優劣,開放意味著開發過程中需要考慮更多的開發工時(例如DA映射功能手機兼容性的測試),卻有著更好的包容性。封閉意味著一切可控,封閉生態內的利潤不會被瓜分,同時也意味著需要更強大的產品力及影響力。同理到汽車,EV車換電還是封閉不可換電?車聯生態封閉還是開放?好多好多類似的問題需要面對……

此次雜談說的可能由點發散,手機上也還有諸多變更值得細細品味,比如Type-c介面的普及,蘋果Lighting介面,安卓雙卡雙待,安卓應用分身(微信&QQ等)……不一一列舉,總而言之,需要大家分辨表面需求下的真實需求。得出真正需要改進的地方。路漫漫其修遠兮……


推薦閱讀:

封號國內「燈廠」,來看寶駿530的奪目眼神
【解剖火花塞】火花點火過程分解
【賤貓車庫5】法拉利超級快?對,就是超級快
發現江淮,帶你全面了解江淮汽車
演講實錄 --- 李研珠說:數據連接方能提高效率

TAG:汽車行業 | 汽車 | 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