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雪殼&苗麗艷 | 一個彎的三個階段(一)

雪殼&苗麗艷 | 一個彎的三個階段(一)

* 本文節選自【雪殼APP】直播內容整理

/ 雙板 /

一個彎的三個階段

壹 | 知識點

大家好,非常開心能和你們分享滑行的三個階段

我們先來看看這三個階段都是啥:

第一階段? 轉彎的入彎階段

第二階段? 轉彎的控制階段

第三階段? 轉彎的結束階段

三個階段共同組成了一個圓滑的C字形(如下圖)。在滑行過程中,還有四種運動在積極配合著轉彎的三個階段,使之變得更加充分。這四種運動是:前後運動/橫向運動/垂直運動/旋轉運動。

*彎的三個階段

現在,讓我們把這個C字形看成是掛鐘的左半邊,也就是在12點到6點,那12點與6點之間的連線就是滾落線,然後一起來看看在這三個階段中,我們都需要做什麼?

# 01 /入彎階段

12點鐘位置,你開始釋放雪板的壓力;到11點鐘時,需要進行重心交換(橫向運動),將壓力從你山下腳的腳心處釋放出來,把壓力轉移到你山上腳的腳心處,並開始持續性地實施腿部旋轉(旋轉運動),踩到刃之後,山上板的板頭貼雪入彎。

學員:經常聽教練說重心要靠前,這個說法對不對呢?

苗: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在初學階段,我們就應該建立一個強壯的滑雪基本姿勢。在靜止狀態下,將兩板打開,把身體的重力,也就是重心,垂直在你的腳心位置,彎曲你的踝、膝、髖三關節,保持你的上體自然放鬆,兩手打開,在你的身體兩側,這時你的肩關節、膝關節和腳趾會成為一條垂直線。在靜止狀態下做出這個動作之後呢,還要在運動中去進行體驗。這時,我們找一個小坡,去做直滑降。如果在滑降的速度中,你還能控制住身體,保持好這個姿勢,那就說明你是正確的。

其實,無論坡度怎樣變化,在滑行當中,你始終要保持你的中正姿勢。也就是說,你的身體的位置、重量、重心要垂直在你的腳心位置。不應該過於太靠前,也不應該靠後。

學員:重心交換,應該發生在出彎階段的最後,還是入彎階段的開始?

苗:整體來說,重心交換髮生在入彎階段,但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控制點。因為,初學者的重心交換會發生得晚一些,他得在雪板完全改變方向之後,才能達到控制點,然後進行重心交換。而當你水平提高之後,重心交換就會發生得更早一些,而你的腿部旋轉也會更早。

理論上,在入彎階段的起始階段,去做橫向運動、進行重心交換的效果會更好一些,這將有利於你的腿部旋轉,使你的弧線更加圓滑。

學員:與緩坡相比,陡坡的入彎階段是不是更短些?

苗:無論在緩坡還是陡坡,在整個轉彎的三個階段當中,入彎階段的轉彎時長比例是一致的。

# 02 /控制階段

10點鐘位置,你需要持續加強腿部的旋轉(旋轉運動),用內腿的大腿帶動膝關節向6點鐘方向進行外旋,膝關節頂到6點鐘方向,滑行至9點鐘位置時,兩腿方向一致,同時指向6點鐘,身體保持面向山下,這時產生了上下體的旋轉分離(橫向運動)。在控制階段末尾與結束階段開始的階段,要保持腿部的持續旋轉(旋轉運動),而加強給承重雪板壓力,是為了增加垂直運動,讓立刃的角度變得更大。

學員:上下半身不能分離,能否滑出一個圓?

苗:我可以很確定地回答你:不能!因為,如果你沒有在控制階段產生一個很好的旋轉分離,這時你的轉彎一定是很急促的,而這會使你丟失最後的結束階段。

學員:拐彎時,山上腳容易卡外刃的原因是什麼?

苗:第一,是你的重力還在山上板上,沒有做好重心交換,這時你的山上板的小拇腳趾就容易卡刃;第二,是你在控制階段的開始階段,內腳板沒有很好的配合外腳板去實施旋轉,統一進入一個滑行軌跡,所以導致你的山上板卡刃。

學員:在控制階段,為什麼身體要面向山下?

苗:我來說一下身體面向山下的好處。在你的腿部實施旋轉向彎內行進時,當你的身體面向山下的時候,你的重力會落在你的山下板的承重板上,讓你的山下板可以很好的執行「滑行的三個階段」, 使你的彎形更加圓滑。也就是說,身體面向山下這個姿勢,可以讓你的外板很好的承重,解決你的承重腿受力問題。而且,當你的下體旋轉時,這個姿勢讓你可以很容易地產生旋轉分離。

# 03 /結束階段

8點鐘位置,你要緩慢地釋放雪板壓力,當你靠近滾落線時,也就是6點鐘位置,板底與雪面貼合,重心回歸兩板之間。這時,你要調整好身體重心,做前後運動。

然後,雪板橫穿滾落線,為下一個轉彎做準備。

學員:平行式滑行中,如何在轉換階段克服最後那一點點輕微的八字呢?

苗:很多滑雪的小夥伴,在滑行結束後,引身,然後外板蹬出,這時兩個板尾會呈八字。那改進方法呢,是在進入滾落線時,身體回歸滑雪基本姿勢,這時提早做橫向運動,讓你的重心交換更早一些。使你的山下板(這時它也是內板)釋放壓力,然後主動跟著外腳板的旋轉,進入弧線,這時兩板就會變為平行了。


推薦閱讀:

立山Backcountry,滑過日本人的心靈凈土

TAG:雙板滑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