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的北京科學討論會

1964年的北京科學討論會

163 人贊了文章

這裡寫一下五十多年前中國舉辦的一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既然是前塵往事,就不要瞎聯想。不過說起來,這種花一堆錢,請一堆第三世界兄弟來開會,最後也沒啥卵用的事情,好像有點眼熟。

這件事我是在《薛攀皋文集》里看到的。這本書內容比較有意思,沒有公開發行,我是在北大圖書館看到的。書中介紹1964年的北京科學討論會的內容,大部分包含在薛攀皋口述,熊衛民整理的《在科學與政治之間:1964年的北京科學討論會》一文中。文章發表在《科學文化評論》上,電子版見

科學網-在科學與政治之間:1964年的北京科學討論會 - 科學文化評論的博文?

blog.sciencenet.cn

以下是文章的摘錄。

北京科學討論會是政治鬥爭的產物,當時我國多少有點想扛「反帝」、「反修」的旗幟。它名義上由中國科協和世界科協北京中心舉辦,實際上是中國、朝鮮、越南、印度尼西亞、日本五個國家的共產黨在幕後操作——它們先確定原則,然後這五個國家的科協再分頭活動。

討論會的主題為「有關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的科學問題」,打的是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新老殖民主義的旗號。

討論會於1964年8月21—31日在北京舉行,有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一共44個國家和地區的367位代表參加,共提交了299篇論文。

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國家主席劉少奇以及朱德、周恩來、鄧小平、彭真、陳毅、聶榮臻、譚震林、陸定一、羅瑞卿、林楓、楊尚昆、葉劍英、郭沫若、包爾漢、張治中等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接見了全體代表,劉少奇還與他們合了影。

本來規定要在會議之前遞交論文,可有些人上了飛機之後才拿著鉛筆隨便寫了一些字,紙張皺皺巴巴、一塌糊塗,那也算一篇論文。這樣的人多數來自非洲。我知道其中一個是中學的地理老師。那些國家由封建王公、酋長、買辦等掌權,雖然一些部門的領導人按道理並沒有資格參加這次會議,但他們憑著權力把自己指派為會議代表,或者讓一些走他們後門的人蔘會。所以,實際與會的並不都是真正的科學家。有些人還行為不端。為了這次會議,中國科協在友誼賓館包了三棟樓。後來把那三棟樓所有的女服務員都撤了,包括開電梯的。因為在開會期間出現了個別會議代表把女服務員堵在電梯里欲強行不軌的行為,還有對收拾房間的服務員實施性騷擾的。

會議的來回旅費很可能都是我們包了。會議期間還有參觀活動,參觀原子反應堆、一些大的工廠等。會後願意走的先走,絕大部分人都留下來,分七路赴上海、南京、無錫、蘇州、杭州、哈爾濱、長春、瀋陽(撫順、鞍山)、西安(延安)、武漢、廣州等地參觀訪問了一至兩周。最後走的時候我們還送有重禮——最初計劃每人送一個中國製造的金手錶,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只送了一支特製金筆。總而言之,代表們生活上的待遇非常高。

國內的代表見不到。我們當時從三年困難時期走出來不久,經濟還很困難,可為了扛「反帝」、「反修」的旗幟,硬是打腫臉稱胖子。

那時候我們國家剛從「大躍進」所導致的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困難中走出來,並不寬裕,確實難以滿足某些人的慾望。某些人就是這樣的德性,包吃、包住、包玩、包來回旅費、送重禮給他,他還不滿,還理直氣壯地獅子大張口向你要錢。只要你一次未滿足他,就是得罪了他。所以金元外交是交不上什麼真正的朋友的。

讓那些獨立不久、還相對落後的國家的代表寫出高水平的論文本來就不太現實。包括朝鮮金鳳漢那篇弄虛作假的經絡系統的文章,已經被中國科學家證偽了,仍在醫學組宣讀。我們是啞巴吃黃連。後來討論會的文集總算印出來了,裝幀得非常好(用燙了金的最好的暗黃色咔嘰布精裝封面),卻發行不出來——因為有劉少奇主席接見全體代表的照片在裡面,此時文革已經開始,他已成了被打倒對象——後來科協的同志一本一本地撕,把那些咔嘰布封皮撕下來,其餘部分則送回造紙廠回爐。

這是我們有中國特色的東西,政治干預或左右著科學。論文集共有理、工、農、醫、哲學社會科學五卷,每卷都有中文版、外文版,每種至少印了上千套,其印刷成本也是很可觀的。可它們最終未能發行出來,而我為理科論文集中、外文版的編輯和出版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全都白廢。我甚至沒能擁有一套理科論文集。

當年我國媒體對這個會議的評價是很高的,稱它「對四大洲各國以及全世界科學界的團結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對四大洲各國以及全世界科學事業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和深遠的影響」,甚至說它是「新科學的起點」,開創了「世界科學史上的新紀元」,標誌著「帝國主義者壟斷科學的時代結束了」。但它對第三世界實際起了哪些作用不好說。我們是為了扛「反帝」、「反修」的大旗才舉辦這個會議。但我們付出那麼大的代價,究竟有什麼收穫,我是打問號的。假如說這個會議還有一些正面影響,在「文革」開始之後,也被衝擊得蕩然無存。

推薦閱讀:

歷史上被譽為兩袖清風的官員
對待歷史的態度決定民族的未來
馬嘎爾尼訪華 #歷史掌故#
【雜談】一萬粉有感

TAG:歷史 | 科學 | 科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