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升留學背景軟實力——實習和科研

怎樣提升留學背景軟實力——實習和科研

來自專欄留學無疑問4 人贊了文章

留學背景評估主要可以分為軟實力硬實力兩個組成部分,硬實力包括畢業院校,標準化成績(GPA,雅思/托福,SAT/GMAT/GRE)等,而軟實力指的是能體現個人能力的經歷,如實習,科研,社團活動等。

無論是出國讀本科還是出國讀研究生或博士,為了申請到更好的目標學校,我們都需要做好背景準備:

硬實力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program對硬實力都有明確的要求,可以在打算申請的項目網站中的「Application Requirement」以及「Q&A」界面找到,另外不少program也會對近幾年入取學生的平均成績甚至畢業院校做以統計,可以在「Students 」一欄下找到。

在準備硬實力時們可以參考項目給出的平均標準化成績,其中GPA和學業考試要儘可能的高於平均水平才能更有把握,語言成績只要達到平均水平,甚至只要滿足項目要求即可。畢竟設立語言考試的目的是為了確保留學生可以適應全英文的學習生活環境,而不是要選出英文最好的人(當然如果打算申請英文教育等對語言有特殊要求的專業不在此列)相較於語言考試,GPA和學業考試(SAT/GRE/GMAT)等更能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

特別要注意的是:GPA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必須從大一開始做好準備。

軟實力

硬實力把所有申請人的能力加以抽象和量化,軟實力卻能充分體現每個人的個性。

軟實力的提升主要包括實習,科研,社團活動等。

·實習

實習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行業,幫助學生更好理清職業興趣和職業規劃。在相關行業實習體現學生相應的學業水平,知識儲備,以及一些軟實力,比如溝通,組織和領導能力。從實習的選擇上來看,大企業專業相關實習好於小企業專業相關實習好於大企業不相關實習。如果打算申請研究導向型的項目,如純理科專業,歷史,文學等,實習相對不是那麼重要,而就業導向型的專業,實習則非常重要。

在尋找實習機會時,優先尋找內推機會,沒有內推機會再考慮網申,因為相較於網申,內推得到機會的可能性更大,實習崗位也更有可能接觸到實際業務。不要害怕麻煩別人,建立人際關係網並學會利用人際關係是人生的必修課。

一些常見的實習渠道:

內推:親戚,校友,嘉賓講座,社交求職網站上聯繫(比如領英,微博)

網站:Hi實習,實習邦,實習僧、大街網

論壇:應屆生,高校論壇招聘板塊(水木論壇等)

·科研

對博士的申請來說,做過的科研項目和發表的論文非常重要。申請人需要提前明確自己的申請方向,多參加相關的含金量高的科研項目,並發表科研論文。對碩士的申請來說,一般商科專業更重實習,理科和人文社科類的專業更重科研,而工科相關專業更看重參與過的項目。科研有專利、論文成果更好。

科研中的思路、表現出的素質和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或團隊精神,以及對相應行業的興趣,是評判申請者的重要依據。科研成果比是否與申請專業相匹配更加重要。總的來說,科研能證明學術研究能力和對某領域的興趣。

科研渠道:

1.學生組隊參加各類競賽或專業研究項目

學生自己組隊、選題、找指導老師。資源多,但難做出成果。比如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挑戰杯;暑期實踐

2.本校實驗室 & 國內其他院校實驗室

3.國外暑期實驗室。參加自己學校官方項目,需要去國外學校官網上查找,申請流程類似申請研究生。如果看到感興趣的項目可以發郵件聯繫國外教授。最好有國內老闆推薦,一般自費。

常見比賽:

1.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

如果是數學、統計、金融工程、物理、電信等偏數理的專業,參與數學建模並獲得不錯成績說明學生數學背景比較強大,而這些專業十分看重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對申請是有幫助的。

但由於參加人數過多,相對來說Outstanding Winner(美賽特等獎)和 Finalist(美賽特等獎提名)用處較大。

2.「挑戰杯」

「挑戰杯」競賽在中國共有兩個並列項目,一個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挑);另一個則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小挑)。這兩個項目的全國競賽交叉輪流開展,每個項目每兩年舉辦一屆。「挑戰杯」系列競賽被譽為中國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的「奧林匹克」盛會,是目前國內大學生最關注最熱門的全國性競賽,也是全國最具代表性、權威性、示範性、導向性的大學生競賽。挑戰杯作為一種經歷,能提升自己水平,體現研究能力。但一般耗時較長,需要好好權衡。

一般國獎或省特等獎用處較大


留學準備要儘可能的早。


推薦閱讀:

【健康】這種野菜能抗癌? 是真的!江蘇這項科研成果已在國際公布
今日話題第4275期:玉米被偷,學生畢不了業,偷科研菜這事該當何罪? 2018.07.10
中非將推動鞏固農業合作 加強科研成果轉化
【雜感】學術出版中的道德
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

TAG:科研 | 留學 | 教育 |